《晋朝那些事儿——且容我缓缓道来》
第54节

作者: 兰陵柳叶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以前代而言,对待前代亡国之君,项羽直接杀了已经表示归顺的子婴,王莽对待被他篡位的孺子婴可以说是极其残忍,不仅夺走了他的一切权利甚至禁止别人和他说话,导致孺子婴的情商和智商受到了严重限制,简直成了人猿泰山,话都说不明白。曹魏篡夺汉室虽然文明了不少,封刘协为山阳公,但是过程也是十分惨烈的,杀人夺玺,但是待遇还可以。就后世而言,刘裕先生,萧道成先生,萧衍先生等表示什么叫做善待亡国之君?我们不懂。

  那再往后杨坚先生作为国丈杀光北周宗室这条就更不能提了不是。那后世的某几个朝代更是追杀到了大沙漠,把人家赶下大海,甚至有一个追到缅甸去了。

  所以我居然得出了一个非常悲催的结论。
  一直被我们视为最无耻废一帝杀一帝的司马氏一族,居然是中国历史上对待亡国之君最好的。
  司马炎先是将曹奂封在金墉城(司马氏专门安置废帝废后的地方),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基本等于中等封国,绝对的超高收入贵族群体),宫室安排在邺城(好地方且便于监视),给予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祭祀礼乐都仿照魏初故事,一切如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总而言之一句话,您还是皇帝只是没权而已,好好安度晚年就行了。
  而且,司马炎做到了从一而终,曹奂一直安静的活到了惠帝时期,西晋官方谥号“元皇帝”
  在亡国之君里面,我没见过比这个好的谥号。

  但是,别忘了,这种待遇是曹髦用鲜血换来的。
  话说虽然到了这个时候,我大晋安平王也司马孚也没忘了继续演一波,司马孚在送曹奂先生去金墉城的时候激动地痛哭流涕表示自己永远是魏臣,老人家,别哭了,小心脑血栓犯了可怎么办?虽然司马孚表示自己是魏臣,但是,这个为大晋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千年三大爷,还有许多在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时期付出了汗马功劳的宗室们,司马炎是必须要优待的,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政治安排:封王。

  这是决定了西晋命运的措施之一。
  司马炎先生首先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宣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尊太妃王氏为皇太后,所住之宫名崇化宫,这算是安排了皇室的方面。剩下就是安排藩王的方面了。封皇叔祖父司马孚为安平王(毕竟超级三大爷,排在第一),皇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伷为东莞王(地点在山东,别以为是广东那个人间天堂),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肜为梁王,司马伦为琅王牙王,皇弟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皇从伯父司马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司马辅为渤海王,司马晃为下邳王,司马环为太原王,司马王圭为高阳王,司马衡为常山王,司马子文为沛王,司马泰为陇西王,司马权为彭城王,司马绥为范阳王,司马遂为济南王,司马逊为谯王,司马睦为中山王,司马陵为北海王,司马斌为陈王,皇从父兄司马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司马楙为东平王。一共是二十七个王爷。(打字真是累死我了)

  在整个西晋时期,这帮人将成为一股巨大的政治势力,他们将左右天下的命运。
  日期:2016-04-13 20:08:38
  司马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贵族,所以他和他爷爷司马懿是有很大不同的,司马懿的人才储备非常深厚,比如石苞 邓艾 州泰等人都是他一手提拔的,司马懿用人大致分两派,前者属于寒门出身的寒门派,而司马懿先生也用士族派,比如陈泰 蒋济 高柔这些人,都属于他的好基友,出身比较高贵,属于士族的代表。
  司马师先生和司马昭先生基本继承了司马懿的人才遗产,但是司马昭时期开始,整个朝廷就已经出现了人才凋零的倾向,比如我们提到的灭蜀之战,司马昭派的就是钟会和邓艾,邓艾属于司马懿的老底子,钟会则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到司马炎时代,整个朝廷的士族阶级力量空前强大,而且九品中正制的恶果开始明显的显现出来,朝廷中门阀林立,贾氏 裴氏
  石氏 荀氏 还有琅琊王氏和东海王氏 何氏 陈氏 卫氏 杨氏构成了西晋初年十大家族。

  这帮人手握重权,掌控国政,和司马氏息息相关很多都有姻亲关系,构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但是,如果这帮人调转枪头,那就是十个司马氏。
  而且,更恶心的是,司马炎除了这帮人之外,几乎无人可用。
  由于西晋实行九品官人法,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所谓“资”,即门资、世资所构成的“门第”。所以西晋推行的九品官人法,门第高则品高,所授的官也高;门第低则品低,所授的官也低,形成“公门有公,卿门有卿”,高级官吏的职位完全被门阀世族垄断的局面,当朝高官莫非前代功臣的后裔,不是他们的子孙,就是他们的曾孙玄孙。
  尼玛一个司马氏就能篡夺大魏天下,十个司马氏,那就是世界末日。
  在司马炎的心里,其实他一直没有忘记曹髦是怎么死的。
  高平陵的事情绝对不能在他的身上重演
  但是如果不用这帮人只靠自己是玩不转的,在没有科举制的晋朝,司马炎先生只能靠这些树大根深的士族但是也必须防着他们。

  司马炎决定大封宗室屏藩中央,防止士族夺权。
  出于这个目的,他对这二十七个王爷都是实封。
  中国古代封王大致有两种封法,一种是实封,也就是既有封地也有兵权,说穿了就是独立王国只是要效忠于中央罢了,另一种是虚封,也就是只有头衔并无封地与兵权。
  凡是实行实封的朝代,这都有一个共同点——藩王叛乱。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每一个朝代。
  夏商时期就不提了,毕竟汤武的事迹在那摆着呢。
  周朝分封800诸侯,即便是在王室权力较强的西周时期,诸侯之间的互相攻杀也是时有发生,西周初年共有800多诸侯国,到东周初年就只剩170多个(中间发生了什么你懂的),进入东周时期的结果我们都是知道的,春秋战国杀来杀去,王室根本就是摆设。

  接下来是西汉,西汉初年刘邦大肆分封同姓王,导致诸侯王居天下之半,内廷只统十五郡,到景帝时期更是爆发了“七王之乱”,差点使得西汉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在之后是西晋,先按下不表。
  之后是隋朝,虽然短暂,汉王杨谅先生还是反了一把过了过瘾,虽然被杨素老兄打的溃不成军好歹是补上了缺(成功成为了楼主的论据)。
  在之后是唐代,唐代藩镇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割据之势,河北三镇节度使长时间不受中央管辖完全就是独立王国,这些各地节度使虽然没有封王之名但是却有封王之实,自玄宗朝始,到德宗成形,唐宪宗虽然有所削弱但是治标不治本,这些藩镇和朝廷对抗有的甚至超过百年,成了唐朝的心腹巨患。
  明代朱元璋封朱棣等同姓王镇守北疆等地形成实封,结果朱棣先生的作为我们都是知道的,朱元璋尸骨未寒就起兵反叛直接打到了南京城下,把自己的侄子拉下马自己做了皇帝,史称“靖难之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