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耳闻,可信度很高的鬼故事》
第52节作者:
旷野孤行客 日期:2016-06-04 22:27:00
状师的故事(接二)
第二天,X姓果然派了十几个年长的人到周姓祠堂“讲礼”,族长一改昨晚态度,言语极其谦恭,X姓的人一肚子怒火而来,一下子没了目标,反而有点被动。
喝完茶,X姓一老人咳了咳,慢条斯理对族长说:“某某,我记得你是某年生的吧?”族长连忙说:“是哟,是哟!”老人又说:“这样说,我还比你小两岁,要喊你一声老兄了!”族长准备的是关键时刻针锋相对说辞,对方这么客气,他倒没话说了,只能笑笑。X姓老人又说:“老兄,我们都是快入土的人,今天来,也不是争什么气,就是来问一下,某某(小寡妇)是不是你们姓周的人带走的?”族长先被人称兄长,现在要继续死不承认,实在有失长者风范,正不知如何是好。周状师站了出来,大声说:“是有这一回事!”X姓老人笑笑说:“今我是打算过来跟某某(族长)说点事!”这话的意思是,你地位太低,没资格跟我说话。族长这时接过话:“老弟,而今天下大乱,听的说皇帝都没有了,以前哪有这样的事?而今蛮多事,我们这些老人,说不清!”这话是在提示X姓老人:我已经把话语权交给这后生了。
X姓老人笑笑说:“你这个后生,是在县里读书回来的秀才吧?读书的人,讲礼更好讲了!你说一下,你们姓周的,把我们姓X人拐跑了,这是什么道理?”
周状师说:“那我问你,人家你情我愿,你们带一伙人跑到我们祠堂来,又是什么道理?”
X姓老人说:“你这后生,话说得蛮好听,什么是你情我愿?”
“什么是你情我愿?你们住在一个屋檐下,要是昨夜里某某(小旦)去接某某(小寡妇),怎么没一点声音?要是不愿意,就是一头猪,被人抓了也会叫啊!你说我们拐人,你听谁说的?我说是某某(小寡妇)勾引他呢!”
X姓老人一下怔住了,有点恼怒地说:“你还是一个秀才,我看你是读书读石了(石了,在我们那意思是蠢的意思),圣人说的三纲五常你都不晓得了?你们偷人还说得有理了?”
周状师也不恼,只是淡淡地说:“我读书是没读精,那我问你老先生,三纲五常,是哪三纲?哪五常呢?这话又是哪个圣人说的?”
X姓老人毕竟只是读过书的小乡绅,被这么一问,居然被问住了,羞得有点脸红了。强辩道:“我不晓得这些,难道他们就有理了?”
周状师说:“老先生,你自己跟我说三纲五常,你自己又说不晓得,这没道理吧?”
这时,X姓另一个人觉得受了屈辱,站了起来,说:“按你这样说法,偷人还没错?要是你娘老子(母亲)去偷人,还就算了!”
中国人大多都有母亲崇拜情节,吵架只要涉及母亲,多会打起来。周状师听了这话,却不动声色,仍慢条斯理说:“我没说没错!我们姓周的有家法,你问一下家长公(族长),捉住了行什么样的家法?”
族长连忙把家法本(书)拿出来,指着里面的内容说:“你们看,我们姓周的,做这样的事,不管男女,都是沉潭(人帮在一根竹子上,挂上石头,沉到水潭里去)”
X姓马上有人接话:“你有家法,还护着XX(小旦)!”
周姓族长一下子哑口无言,还好周状师马上接话:“我们哪里护着了?而今是人跑了。不像你们姓X的,事没搞清,就跑到我姓周这来要打要杀。依我说,而今只有各自去找,抓回来了,某某(小寡妇)你们带回去,行你们的家法;某某(小旦),我们行我们的家法!事没搞清,你们跑到我们这闹事,是欺负我们姓周的没人?”在那年代,人逃出去了,只要自己不回来,几乎没有可能抓回来的——没这财力人力。
周状师这么一说,X姓被驳得哑口无言,只得悻悻告辞。
日期:2016-06-04 22:48:00
状师的故事(三)
本来,这件事可以就这样慢慢被人遗忘。可当时,天下骚动,狂躁不安的情绪似乎已经传到我们那了。
X姓男人,个个觉得是受了奇耻大辱。开始,是在小范围聊天时抱怨,接下来,不满的情绪不断发酵。最终,在一次X姓的葬礼上爆发了。
有个人喝醉了发酒疯,被族长叫人捆了起来,那人也是借着酒劲,对族长大声抱怨:“你也就能在屋檐下称霸王(在自家蛮横,到外面胆小怕事),我说几句话就要绑要打的,周家的人,把我们的人拐了,你屁都没一个!”族长在家族中行使家法,靠的就是威望,被后辈这么一说,自然火冒三丈,说:“有多大脑壳,戴多大草帽,有多大肚量,吃多少米!而今我们姓X的,文斗不过,武打不过,怎么办?还能搬石头砸天!”
醉酒的人也是一根筋,顶了起来:“什么搞不赢?你让我来搞,包他姓周的老老实实把人送回来赔礼道歉!”
这人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呢?因为周姓住在X姓上游,要外出,必定经过X姓村庄。他平日里早就有谋划——切断周姓出路,他们自然要服软。
族长因为这事,威望受损,现在群情沸腾,自己再退缩,自然不能服众。考虑了一番,说:“你有本事你去搞!”
醉酒的人一听,连忙大叫:“走,去把那桥掀了!这路以后不准姓周的过了,看他们还掀得起什么风浪!”
人要是被狂热情绪控制,智商几乎为零。大家一下子都响应起来,拿了锄头,一窝蜂去拆桥。用不了几下功夫,一座石拱桥就拆没了。并商议,每天派人把守河边,不准周姓人过河。
第二天,周姓有人外出,一看桥没了,对面还站了一群人,便问:“这是搞什么名堂(平时大家还是认识的)?”X姓青年大笑:“什么名堂?请你们弯弯(绕绕)路,从今以后,这里的路不准过了!”
这么大的事情,周姓肯定只能聚族商议了。上次X姓吃了哑巴亏,大家是心知肚明的,都觉得要去讲和,两姓以前虽有小摩擦,但同吃一条河的水,没必要弄到“开打”的局面。于是周姓准备了一头猪、一只羊和五坛酒(我们那很隆重的礼节了),打算派几个辈分高的老人送过去。
谁知道一行人刚到河边,X姓就蛮横叫起来:“你们姓周的,出人才,白的能说成黑的,黑的能说成白的!我们怕你们了。从今往后,你们过你们的,我们过我们的。这山是我们的,这田也是我们的,这水(河)也是我们的,你们不要在这过了,我们不碍着你们,你们也莫碍着我们!”
周姓族长能被推举为族长,有三个原因:一是命长;二是家里几代都是小地主,家境殷实;最重要一个原因,是他不嫌贫爱富,年轻时就爱打抱不平。现在一下子被人欺负成这样,立马拍板:“约点”。所谓“约点”,是我们那解决宗族问题的终极手段了。双方约好时间地点,召集全族男丁械斗(不用火器)。周姓人口大概要比X姓多三分之一,气势上自然更盛,直接派人发了话:“某日开打,你们姓X要请人助拳的话,赶快准备!”
X姓已经箭在弦上,自然只能应战了。
开打那天,周姓组织了近六百人,X姓有四百人左右。双方摆好架势,一声令下,就在稻田中展开了混战。X姓练武之风很盛,虽然人少,却追着周姓打,周姓被迫退到村庄——意味着认输。一场混战下来,周姓这边被打死了两个,打残了一个,重伤四个,轻伤更不用说。X姓这边没死人,只重伤了几个,可以说,这次是X姓大胜。
“约点”输了,又死了人,等丧事办完,周姓人个个垂头丧气。在法制不完善又天下动荡的时代,打不过,只能服软了。打算修路绕行。
X姓挟大胜之威,把路堵得更死了。一听说周姓要修路,便处处为难。X姓的山林,是绝不许周姓开路;别姓人的,只要有人同意周姓修路通过,便派人去威胁:你让姓周的修路可以,不过你以后也别碍着我姓X的!
这样一来,路自然没法修。族长一下子气得卧了床,念念不忘报仇。还好,一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安慰他:“你急什么?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我们先爬几年山(没路,只能走山林里出去),他姓X的有这么强横,堵得住我一姓人?”
还好,以前自给自足生活,外出较少。周姓就这样将就着过日子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