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这两件事情是董卓缺乏政治眼光的重要表现,因为刘辩其实并无废黜的必要,因为他所依仗的何太后家族已经没有了男性成员,所以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傀儡皇帝。但董卓可能认为九岁的孩子要比十四岁的更容易掌握,也可能是真的认为刘协更加聪明而适合做皇帝,或者仅仅是因为将刘协抚养长大的董太后(刘宏的母亲)和自己一个同姓(其实两人毫无关系),所以他做出了这么一个决定。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强势政治人物(非皇帝本人)废黜改立皇帝的故事,但是除了商朝的奴隶首相伊尹和第一汉王朝的著名外戚霍光外,其余所有进行这项行为的政治家都遭到了当时和后世人们无情地批判与唾弃。引用卢植在中央会议上的观点,要废黜一个君主,首先得他本人昏庸,其次要废立执行者拥有崇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品德。而当时的皇帝刘辩仅仅是一个十四岁、登基不过数月的孩子,根本来不及犯任何错误,除了因为从小寄养在普通百姓家(这是一种东方贵族们哺育孩子的习惯,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儿童过早去世)而行为举止比较随意外,我们并不能在十常侍政变中看到他有任何过失。
但董卓就是要将刘辩赶下皇位,同时将何太后也一并给废黜了。在这个过程中,董卓再次体现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天真——他轻易地相信了袁绍而在召开高级官员大会前向其透露了这个决定,结果袁绍不但不支持他,反而当场与之翻脸并扬长而去。随后卢植也在大会上委婉地反对董卓,结果险些遭到他的杀戮。仅仅是五年前董卓还只是以卢植替补的身份前往河北征讨黄巾军,现在他已经能够决定自己这位前辈的生死了。袁绍、卢植之后再无人敢反对董卓的计划,于是刘辩便就此退位,第二汉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刘协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从此踏上了长达45年的悲催人生之旅。
至于迁都长安则不是本章所要讲述的内容,因为它不是一起孤立事件,要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以及董卓最后的灭亡,我们就不得不先说一些别的东西。
日期:2016-05-03 16:39:17
第七讲 帝国东部的集体叛乱
罗马不是一天灭亡的,罗马也不是灭亡于一个方面。集团内部的混乱当然是董卓灭亡的主要原因,但无法统一全国高层政治势力以至于帝国出现公开的大叛乱更是给他以继续犯错的机会。尽管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了公元190年后的反董武装起义并没有小说家描述的那样意义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件事情的爆发奠定了三国时代早期的分裂格局,所以我们不得不认真考察一下它的来龙去脉。
众所周知,要成功反对一个独裁者是并不容易的,所以尽管上一讲所提到的周毖、伍琼在不断为董卓的异见分子创造机会,但这些人在掌握大量地方权力后却并没有起兵,而是继续维持对董卓政权的效忠关系。
我们不能因此而责怪他们的冷漠态度,虽然中国著名的作家周树人先生对此会有一些意见,但政治人物毕竟不可能和文学家或思想家想法一样。无论是周毖、伍琼还是他们推荐的那些人,这些人身上有着两个共同点,那就是在社会上有良好的信誉却没有从政或从军的经验,同时家族势力并不强大。这两点集合在一起的结果就是:他们缺乏反对董卓的胆量和实力。
众望所归的反对派领袖人物是袁绍,因为他不但公开地发表了拒绝与董卓合作的言辞并拥有一个四代都有成为政府领导人物的家族。此时的袁绍已经辞职逃出了洛阳,董卓原本想通缉他,但对方家族的强大使他不但放弃了这个想法而且还授予了他北方一个郡的郡长职务,而这并不能改变袁绍的想法。不过令人沮丧的是,袁绍似乎也缺乏做重大决定的胆量(历史将证明这不是他的最后一次),所以他也只是逃窜到北方而没有采取任何过激举动。
就在大家似乎都要默认对董卓的服从时,两个人的行动了起来,他们就是著名的曹操和孙坚。
曹操拥有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背景。虽然未可细致考证,但他的父亲曹嵩原本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却因为各种原有而成为了同乡一个曹姓宦官的养子——这是失去生育器官的宦官延续自己家族的方式之一。借着这层关系,曹嵩很快成为了阉党中的一员并跻身帝国上层,其后又通过行贿的方式让自己担任了军方的最高领导职务。因为父亲的关系,曹操在二十岁的时候便成为首都的公务人员,二十三岁便主持领导了一个县的日常工作,而当刘宏试图建立一支由宦官领导的新式武装以对抗何进时(详情见第三讲),曹操也凭借父亲和祖父的关系而成为了其中的八个指挥官之一,当时的他年仅三十三岁而已。
但曹操本人的政治立场却与祖辈、父辈十分不同。作为一个生理正常的男人,他痛恨宦官执政,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尤其反对宦官对普通官僚和地方势力的打击。正因为如此,在他还只是县长的时候便开始与宦官作对,他曾逮捕并严刑拷打死了日后领导新军工作的蹇硕(也是他以后的直系领导)的叔叔,若不是祖父和父亲的缘故,曹操在犯下这桩血案后恐怕不免也要和王允一样亡命天涯。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宦官势力内部之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团结,相反更充满了斗争。何进等外戚都在皇宫中有效忠自己的宦官,而这些人显然与操控皇帝的那群宦官不是一个派系。而即便是权力最大的宦官之间其实也是矛盾重重,而曹操的家族就不幸牵扯到了其中。在何皇后之前刘宏还有一位皇后,但这个女人妹妹的丈夫,一位诸侯王,因为得罪了宦官而被打倒,于是皇后家族也受到牵连,而曹操的堂妹又恰好是皇后弟弟的妻子,于是曹操也因此而被革职回家。
这件事情对曹家的打击似乎比较大,因为史书有记载曹操在这段时间内几乎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同时卷入了一次司法纠纷,几乎要被判处死刑,幸亏同乡的好友夏侯渊为他顶罪才得以脱身。若不是几年后陷害皇后的宦官又被其他宦官所打倒,则曹操的政治生命可能就此而结束了。不过意外的收获则是,在隐退期间,曹操有认真学习了一系列的文化知识,其中不乏各种文学著作,但更有东方最伟大的军事教材《孙先生的十三篇军事论文集》,这些都为他成为同时代最著名的诗人和军事家奠定了基础。
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曹操身上的政治天赋,这在两起重大事件中有显现。第一件是黄巾之乱后的冀州州长王芬有试图劫持当时的皇帝刘宏并废掉他,曹操迅速判断出了这个计划的不切实际并对此表示明确反对,后来王芬果然失败。第二件则是当何进决定召集地方军队进京威胁妹妹时,曹操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行为,因为要对付宦官只需要和王允一样动用司法力量即可,完全不必要征调军队——假如何进当时听从了曹操的建议,至少董卓是没有机会获得最高权力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