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历史无法假设。
曹操人生前期最重要的履历莫过于参加了对张角叛乱的平定——当时他依靠自己在家乡的地位而组建了一支民兵并协助了皇甫嵩、朱儁在河南的行动。尽管战绩一般,但是这次经历让曹操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检验,同样也使他比同时代同一年龄段的贵族子弟都要率先参与军事实践,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
董卓执政后,曹操也和袁绍一样溜出了洛阳,据说他是乔装打扮后进行的,有没有和梅特涅一样就不得而知了。相比于袁绍,曹操确实有意向与董卓进行彻底对抗,但走进现实他才发现自己甚至不能像之前镇压黄巾起义一样凑出一支雇佣军出来。根据史书记载,当时曹操家族的人大多为了躲避董卓的统治而四散逃开,他的父亲曹嵩逃到了今天的山东、江苏一带,他另外两个有地位的、富庶的亲戚曹仁和曹休则一个身处淮河流域,一个人在长江流域。
失去家族帮助的曹操投靠了陈留郡的郡长、同时也是他的好友张邈,这个人和另外七个人在当时以豪爽而闻名全中国,据说任何人投靠他他都会照顾来者的饮食起居,所以他们被称作“八个愿意为人下厨做饭的绅士”。张邈后来被证明也具有反对董卓的政治立场,但却和袁绍一样缺乏相关的勇气,所以曹操一开始同样没有得到张邈的帮助。
但是命运女神很快垂青了他,一个叫卫兹的小领主来到了曹操身边,然后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交给了他,这成为了曹操起兵的原始资本。同时在他部队中担任幕僚兼部将的还有他的堂兄弟曹洪和那位代替他坐牢的夏侯渊,以及夏侯渊的哥哥夏侯惇,这些人成为了后来魏帝国最早的领导班子。
曹操很快打出了反对董卓的呼声,张邈随即附和,接着所有不受董卓控制的黄河流域地方长官们也纷纷响应,其中就包括大部分周毖、伍琼推荐的官吏,身在河北的袁绍,以及刚逃到南阳地区的袁术。
日期:2016-05-03 16:42:38
袁术与袁绍原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袁绍尽管是兄长,但却是父亲的侧室所生,所以地位要低于袁术。然而成年后袁绍出人意料地获得了英俊的长相和潇洒的气质,这让他们父亲逐渐将更多的爱转移到了哥哥身上。恰好袁绍的伯父去世得早,于是父亲将他过继给了哥哥,这样一来袁绍反而成为了家族同辈人中的族长性质人物,当然地位就在袁术之上了。
可以肯定的是袁术有在这件事情中受到重大打击,以至于这个一直以花花公子著称的男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突然十分老实了起来,一言一行都符合家里对他的规划,从此再没有展现出任何的叛逆的行为。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已然告诉了我们袁术并不是真心收敛了自己的个性,相反,这种压抑的生活为他后来大量的疯狂行动以及与哥哥袁绍的决裂埋下了伏笔。
从袁术逃跑的路线我们便可以看出他与袁绍的隔阂,他们一个往北一个向南,完全不在一个方向上。然而一向以血统高贵而骄傲的袁术很快便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的政治号召力远不如哥哥,以至于当时反对董卓的人都公推袁绍为反对党党魁,而这也是袁术所希望获得的位置。不过很快,另一个人的到来平衡了袁家两兄弟力量的对比,他就是孙坚。
孙坚和朱儁一样都出生在钱塘江湾附近,两人之间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孙坚的先祖据说是东方最伟大的军事家孙武(也就是曹操阅读的军事教科书的原作者),不过这是几百年前的故事,而目前他的家族仅能够在家乡一带的基层政府做一些低级工作,这样的人没有军功之类的话几乎是永远无法跻身上流社会的。
值得高兴的是,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似乎都继承有孙武的优秀基因,具备极高的军事天赋,所以在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情况下两人都很成功地成为了当时战场上的知名人物。黄巾起义前孙坚也有参与过对地方小股反叛势力的清剿,此时投靠他的人不多,可以肯定的一个就只有后来孙吴集团辈分最高的人物程普。张角发动叛乱时孙坚得到了朱儁的提拔并和曹操一样在家乡组织了一支军队开赴战场,尽管首战的表现不太尽如人意——他当时与部队走失并身负重伤,险些就地阵亡了,但随后他又在一次攻城战中表现优异,因此被长期留在了政府和军队中供职。
孙坚政治生命的飞跃很有趣地与董卓挂上了关系。当时两人都参与了针对西北叛军的战争,董卓是一方面的指挥官,但却对上司十分不礼貌。虽然熟悉董卓的人都了解并容忍了他的这种性格,但是孙坚同样是一个性格十分暴躁的人,结果他当场要求长官斩杀董卓,但却没有得到允许,相反还被调回了中央。
此事的后续却很让人矛盾,因为政府军基本被全歼,唯有董卓带着自己的部队返回了大本营,所以我们确实可以认为孙坚之前所提出的是一个错误的意见。不过孙坚却没时间思考太多,因为他很快被调到了位于今天湖南的长沙郡担任郡长并指挥平定当地的叛乱。在这里孙坚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甚至因此被授予了县级侯爵的爵位:这是那个时代平常人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事实上刘宏在当皇帝以前也不过是一个县级侯爵而已。
尽管取得了事业的辉煌,但孙坚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定位仍然十分悲观。据说有一次长沙的叛贼逃到了临近郡内,孙坚仍然准备跨境追捕,他的秘书认为这并不必要,而他却表示只有军事行动才能够让自己这种身份的人获得升迁。这种政治自卑感一直伴随着孙坚,进而使他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分裂人格:一方面,他蔑视甚至是仇视权威人物;另一方面,他又不敢真正反对权威。这个问题最终也导致了他本人的灭亡,并几乎埋葬了刚刚成型的自己家族的集团。
孙坚在董卓执政后的行为十分令人困惑,他似乎和曹操同时起的兵,然后却开始不断杀害长沙与洛阳之间的地方行政长官,这其中就包括荆州州长王睿和南阳郡长张咨——后者是周毖、伍琼向董卓推荐的官员,但他的名字却没有出现在袁绍集合的反董起兵首领名单中,大概此时已经遇害了。至于他为何要这么做,我们无法了解,可能是个人恩怨,也可能是别的。我个人认为这是孙坚长期遭到权威人士排斥而产生的反社会行为,他希望借此而获得民众的目光,于是便趁机清除掉了二人。
其实他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当袁绍等人仍然在犹豫不决之际,孙坚能和曹操一样举起了反对董卓的大旗,这种政治影响已经非同小可,杀掉两个同僚只会减损而不是增加他在民众中的评价,所以我们以此也可以得出孙坚缺乏理性政治头脑的结论,而这个问题还表现在他的另一个决策上,那就是如何处理同袁术的关系问题。
与曹操不同的是,孙坚一开始就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和部下,而且还是一郡之长、高级勋爵,所以他完全可以以独立的身份参与到对董卓的战争中,但这时,他遇到了袁术。袁术几乎是两手空空来到的南阳,而此时的孙坚已经拥有了上万的军队和对当地的实际控制权。但情况在两人的一番会晤后发生了逆转,孙坚不但在口头而且在行动上都表示了对袁术的绝对效忠,从此而成为了袁术的附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