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三国史》
第17节

作者: 全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政府的军队主要有三部分,首先是吕布率领的并州军事集团,这是王允政权的支撑力量;其次是之前臣服于董卓的那些非凉州集团的政府军(包括那位同时打败过曹操和孙坚的那位来自幽州的将军);最后则是小部分投降王允的凉州军队(包括那位在与孙坚战斗中被吕布出卖的凉州军将领)。
  战争开始后王允有派遣两位原凉州集团的将领前往说服李傕等人退兵,但他骄傲地对这二人表示了极大的不尊重,最后直接导致了他们投降了敌人。随后那位战胜过曹操和孙坚的将领在人数极度劣势的情况下阵亡在了战场,最后,包括吕布在内的所有并州军队也被完全击溃,慌乱中吕布高声呼喊王允请他与自己一起逃向东方,但王允拒绝了这番好意,他表示绝不离开年幼的皇帝而当逃兵,最后吕布不得不带领少数几个随从突围出了长安城——临行前,他还不忘将董卓的头颅挂在了自己的战马上。

  王允随后和皇帝一起被凉州军队包围在了城中,最后自己则被敌人所逮捕。这时的李傕等人并没有立即处死他,因为他们有顾忌对方在长安北面布置的两名地方长官会发动群众以进攻他们。将两名亲信安插在这两个重要位置,这大概是王允在执政后做的唯一正确的一个决定,只可惜他所托非人。当凉州军队攻破长安后,两名长官中的一个很快投降了李傕,这就使得另一位失去了足够的依靠,所以最后也只能放弃反抗——他们最后都和王允一起被处死了。

  很相似的情况是,当董卓刚刚进入洛阳并开始独裁统治时就已经有人建议袁绍对其发起进攻,未果;随后又有人建议当时正在长安统兵的皇甫嵩对其发起进攻,也没被采纳;现在长安北面的这两位官员也放弃了对李傕等人的进攻。这三起看似相互孤立的事件实际上凸显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尽管帝国已经确实分裂,但人们还无法找到一个新的偶像来替代第二汉王朝的皇帝,所以任何对控制皇帝的人发起的挑战都将被认为是非法而不道德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一种心理,皇甫嵩在拒绝对董卓发起进攻的同时发表了自己很明确的看法:“董卓独裁当然不对,但你现在攻击他也是无理,不如向皇帝禀报他的罪刑,怎么处理就不是我们的职责了。”皇甫嵩的这番话几乎是一个笑话,因为按照当时的情况,向皇帝禀报等于就是向董卓禀报,但是他就是这样表态的。
  其实早在公元185年张角被平定、皇甫嵩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便有人秘密采访了他并向其提议以武力讨伐宦官集团(参考韩遂试图说服何进做同样的事情,第五讲),皇甫嵩拒绝了这一建议。那时候的皇甫嵩是什么样的人,现在也是什么样。

  同样出于不敢对皇帝权威发起挑战的想法,袁绍希望能通过拥立刘虞为皇帝来解决这一困境,但刘虞本人更不想充当这个角色,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大家一边反对董卓,一边仍然尊奉董卓手上的皇帝,以至于袁绍等人仍然以董卓授予的官职而自称,全然不顾自己已经是对方通缉的要犯,因为在他们看来董卓给的好处是皇帝给的,而通缉却不是——他们就是如此“忘恩负义”地对待董卓的。

  唯一在血统和爵位上具备挑战皇权的人可能是陈国的诸侯王刘宠,此人是第二汉王朝第二位皇帝的直系子孙。刘宠本人具有良好的军事素养,他曾经在公开的射箭比赛中保持了十射十中十环的记录;与此同时刘宠曾被举报有图谋皇位的嫌疑,但此案最终不了了之。黄巾起义时刘宠很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王国并吸收了十几万难民,这让他的实力大为增加。而董卓专权后刘宠也自称为“辅佐汉王朝的大将军”并出兵到了阳夏(今天的开封附近,曾是中国第一个君主王朝夏王朝的首都)。

  刘宠的这些行为无疑是在向世人证明自己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而放在平时这种行为其实无异于谋反——或许这确实就是刘宠的目的。不过他的举动完全没有得到袁绍等人的响应,很显然,大家并不愿意让一个如此强势的诸侯王做君主,尤其是在所有人都已经放弃与董卓争夺中央权力的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现在袁绍等人需要的恰恰是一个混乱的社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顺利填补由第二汉王朝衰败所带来的权力真空。

  没有人打算真正效忠帝国了,这是一个真正属于军阀的时代。
  日期:2016-05-08 13:40:49
  第十二讲 袁术效应和后凉州政权时代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今天的很多学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袁术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在我本人看来,袁术对于三国时期国家政局的形成和政治习惯的影响是十分重要而影响深远的,这些便是本讲所要讲述的内容。
  袁术的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十常侍之乱的时候,得知何进遇害后他当即率兵攻入了皇宫,同时在宫中放火以威胁宦官集团。通过这一行为我们可以看出袁术身上确实具备有一个危机政治人物所必须的几项良好品格,即处事果断和行为暴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破坏力和叛逆精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敢于焚烧皇帝的住所,这种行为通常都是要被视作是大逆不道。

  不过后来的历史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袁术或许不是三国时期最有革新精神的人物——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是同时代政见最保守的政客之一,但是,他一定是当时行为最大胆的一个军阀。
  董卓执政后曾试图拉拢袁术并将其提拔为了“负责后方的将军”,这是理论上第二汉王朝军队系统中的六号人物,而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当时军队里比袁术级别高的人物似乎只有皇甫嵩,而皇甫嵩不久后也被董卓撤职,这样一来袁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军中大佬。但袁术对董卓的提拔并不感兴趣,所以没多久他便和哥哥一样溜出了洛阳,随后与远道而来的孙坚结成了同盟关系。
  单纯从这些事件上研究袁术未免有些肤浅,因为类似的行为并不足以在社会上产生群体效应,毕竟皇宫只有一个,后来也被董卓给强拆了。真正让袁术的人格从一个人扩大到一群人身上的是下面这一件事:当孙坚投奔于袁术并表示效忠后,他立刻向中央政府推荐孙坚为“击破敌人的将军”和豫州州长。
  现在问题就来了,当时帝国的中央政府正处在董卓的控制之下,而袁术和孙坚都是宣誓要讨伐董卓的人,你觉得董卓会同意袁术的这个推荐吗?但是孙坚很快便成为了社会上公认的豫州州长,虽然不久后遭到了挑战,但这个挑战者却也只是袁绍推荐给中央政府的一个人,而我们都知道,董卓也是肯定不会让一个袁绍推荐的人担任豫州州长的。
  很显然,一种错误但却有效的政治法则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即一个有名望、有权力的人物可以任意推荐自己的朋友或者下属担任政府的任何非中央领导人级别的职务。这种推荐需要走一个形式,但并不需要中央的真正认可,袁术和袁绍关于豫州州长的人选问题便是最早和最典型的一起案例,而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袁术应当享有这个发明的专利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