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孙策只比曹操战死的长子大两岁(公元200年时孙策年仅二十五岁),但他的政治眼光和军事能力却毫不比这位大叔要逊色。面对这样一个年轻的政坛新秀,曹操曾发出过一句十分无奈的感慨:“真难跟这个野蛮的小孩竞争啊!”尽管双方一再达成友好协议,但曹操知道自己一定不会永远遵守这些,那么孙策肯定也不会。而与刘备不同的是,孙策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集团,所以他的实力远强于刘备,并且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有可能做出疯狂举动的人物。
和袁绍、曹操不同,孙策是典型的边疆地区居民,其个性非常的好勇斗狠。所以尽管距离曹操的大本营更遥远,但大家普遍认为只要孙策下定了决定,那他确实可能长途奔袭以攻打许昌。如果皇帝脱离了许昌,那么曹操对袁绍的所有优势几乎都要被清空,所以他确实非常介意孙策的存在。
与此同时,就当时的情况来看,除了进攻许昌,孙策确实已经无所事事了。公元199年的时候孙策发起了两次大规模战役,一次是攻打徐州的陈登,一次是攻打荆州的黄祖(就是亲手伏击并杀死孙坚的那个人)。两次战役孙策都有所收获,却也并不能吞并对方手中的地盘,所以偷袭许昌成为了他唯一可以尝试的政治突破。
此时的曹操已经基本没有多余的兵力以应付其他方向的进攻了。即便是在与袁绍对战的最前线,曹操一度想派出2000人增援在另一个地点驻守的程昱,但对方却拒绝道:“现在正是决战的时刻,千万不要因为我而削减主力作战的部队!”正是因为兵力如此吃紧,所以孙策企图偷袭许昌的传闻才会让曹操集团的成员们如此的人心惶惶。
这时郭嘉站了出来,他大胆地对孙策做了一个近乎诅咒的预言:“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杀害了很多有势力的人物,其个人安全原本就非常的危险了,但他自己却不在意这些事情。所以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公元3世纪的中国政坛有多么的黑暗,以至于当时的政治评论家可以随随便便地得出一个政治人物将死于暗杀的行为。不过从第二汉王朝末年开始直到官渡之战,中国已经有多位重要政治人物死于政变和暗杀,其中国家级领导人就有何进、董卓二人,重要地方领导人就有刘宠,而官渡之战的双方,袁绍、曹操二人也曾有过类似的惊险经历。身处一个如此黑暗的时代,郭嘉对孙策的未来做出如此狠毒的预测就见怪不怪了。
而且国家对孙策所处政治环境的判断是基本属实的。如前文所说,长江流域下游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政治军事团体,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与孙策进行了艰苦的恶战,主动投降的几乎没有,所以孙策到目前为止的成就几乎完全是靠杀戮而取得的,这样的人物当然会遭到各种各样的忌恨,因此而遭遇政治暗杀也是合情合理的一件事情。
但是孙策本人是怎么想的呢?
历史学家对于孙策在官渡之战期间的举动叙述得非常矛盾,有人说他是确实想趁机偷袭许昌,也有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不管他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曹操方面当然不能立刻断定他不会进攻许昌,所以他们的担忧并不无道理。幸运的是,孙策确实死了,而且和郭嘉说的一样死于暗杀。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早些时候孙策有查出自己身边一个官员企图出卖自己,于是他处死了那个人。后来他带着一些手下外出打猎,但自己却不小心脱离了队伍,结果便遭遇了那位被处死的官员的部下。在群殴中孙策受了重伤,部下将其救回后不久他便因伤势过重而停止了呼吸。
这几乎是个诅咒。十年前,孙坚进攻刘表的时候也是因为孤军深入而遭到黄祖的狙击,现在他的儿子孙策也是在孤立中被包围,最后惨遭进攻而死亡。我们无法知道孙策之死的背后是否还有更为可怕的隐情,但官方和民间都一致认为这些事件都并不奇怪。孙坚、孙策、孙权三人以及他们的家族身上都有着一种十分野蛮的基因,即便是看起来最安静的孙权,他的个人爱好之一也是骑马去猎杀老虎。大概正是受这种冲动基因的影响,孙坚和孙策都喜欢享受单独战斗的快感而脱离自己的队伍(据说太史慈投降孙策就是在两人一次野外单打独斗后的结果),而这种行为习惯当然便会给他们的敌人以可乘之机。
孙策的死亡让他的集团蒙受了重大损失,这些我们后面将会讲到,但不管怎样曹操是一定松了一口气的。但是袁绍仍然在与他相持,自己的粮食储备已经基本告罄,面对眼前这个比孙策更强大的敌人,曹操是否能再次受到幸运女神的亲青睐呢?
日期:2016-05-18 13:54:35
第二十一讲 最后的胜利
痛苦的相持还在继续着——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因为在曹操煎熬的同时,北边的袁绍正享受着建立在昔日好友痛苦身上的快乐。
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曹操本人也几乎丧失了坚持的信心。正在这时,曹操身边居然发生了一起针对自己的刺杀未遂事件,若不是其保镖许褚机警地察觉到了刺客的异常而将其击毙,则战争恐怕就要以这种意外的方式而提前结束了。这件事情无疑给了曹操很大的打击,因为刺客竟然是一直追随他的幕僚人物,所以当时荀彧正留守于许昌大后方,曹操在与他的书信中表达了悲观的情绪并表示想要撤回大本营,而荀彧则立刻写了一封回信对他的这种想法予以劝阻。
他说道:“袁绍现在和您在官渡进行的这场博弈并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能决定未来全国走向的。现在您实力弱于对方,倘若不能取胜,那就再没有翻盘的可能。当年第一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他的敌人项羽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两人对峙了更长时间而都不愿意撤退,因为谁先退就几乎是要失败的(后来项羽先撤退,结果被刘邦消灭)。现在您已经抵挡了袁绍大半年时间,不管怎样也快有个结果了,现在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可千万别轻言放弃啊!”
荀彧多次在关键时刻为曹操树立信心,这次也不例外。虽然这并不能改变他们二人在后来决裂的历史,但起码却改变了官渡之战的格局。收到荀彧来信后曹操打消了撤退的念头,甚至再次恢复了他那独特的近乎自大的自信(有点像中国作家周树人笔下的阿Q先生,那是一个真正自负的文学形象)。他对为自己辛苦押送军饷的后勤人员说道:“你们再辛苦十五天,等时间到了,我一定把袁绍打败给大家看看!”
虽然豪气冲天,但曹操的这番话确实是一句彻头彻脑的假大空话。以当时的情况,他完全不清楚自己该如何对付袁绍,更没有多余的资本来维持相持,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曹操并非没有找到致胜的关键,那就是攻击袁绍的补给队伍以销毁其军饷,那样的话袁绍军队再多也不可能继续与曹操进行战斗。所以自始至终曹操都在找这样的机会,而且确实也找到了——在一次突袭中曹操的部将徐晃成功烧毁了袁绍部分粮食,但这并不能动摇敌人的后勤系统,所以若想要翻盘,曹操需要更大的战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