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掺水的40年个人经历》
第27节作者:
似来似去 日期:2016-05-22 23:13:00
中断时我写到的是2013年在DL寺遇到的人和事。那一年在那里的待的时间最长,认识的人也最多,天南海北各省市的,男女老少都有。DL寺里的那种修行气氛很自然的能让人谦虚自省,所以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感触收获非常多。回顾中深刻的体会到了那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A姐姐,是美丽的桂林人,大眼睛双眼皮娇小玲珑,却嫁了个粗暴的山东男人。男人家里很穷,一家人住在三间破旧的平房里,连娶媳妇的彩礼都拿不出来,婚后只好就在A姐姐的娘家落户生活。A姐姐在“倒嫁”的丈夫面前感觉优越,希望懒散平庸的丈夫能听从她高明的谋略去做事。可是大男子气的丈夫居然在她娘家的地盘上一点也不气短还经常暴打她。两个人十几年来把精力都放在了争夺家庭地位上,日子过得都到了见不得人的光景了!就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A姐姐接触到了传统文化和佛法。她是一个很聪慧的女人,王凤仪先生的女学让她很快悔悟到作为女人和妻子的自己太过强势自傲才造成了婚姻的痛苦;而佛法的因果理论让她很快明了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不幸。她知错就改,对丈夫真诚的认错悔改,并忏悔过去的所有不符合五戒的恶业,开始了新生活。
她和我认识的时候仍然很穷困,但是她已经能坦然的面对自己几乎家徒四壁,哎,四壁还是棚户区的廉租房……,她跟我讲这些的时候对物质的自卑几乎没有了,把心力放在了研究佛学上。A姐姐很用功也很虔诚,天天坐在五观堂二楼大通铺门口的桌子前读佛教书籍(她做负责安单的义工)。见到我她观察了我一天后,说见我随和又热心所以很喜欢我,所以愿意说出她的经历来让我接受教育,并且用她学到的佛法来指导我。我很感动,尤其是A姐姐能勇敢的回顾过去的婚姻经历检讨自己的过错,能对自己的贫穷不再深以为耻。我从她身上照出来了我自己:婚姻里也是一样对前夫各种行为贬低和指责,对自己付出的居功和不平衡,也是个不温柔不贤惠的女汉子。我现在在为没有房子怨恨前夫,为没有房子车子自卑,其实内心深处是非常庸俗贪婪的啊。
日期:2016-05-22 23:38:00
A姐姐当时详细跟我叙说她和丈夫打架,平静描述自己窝棚一样在贫民区又破又小的“家”,我很震撼她不掩饰自己错误和卑微凄惨的心态。这种勇气虽然是因为信任我不会轻视她,但也是需要历经长久痛苦磨砺的,因为我在她对其他人的封闭中看到了戒备,也在她说完以后的眼睛里看到一丝忐忑和决绝。我是她勇于解剖过去的自己,勇于面对现实生活,决心改变自己的一个见证者。我从她的身上被感动却没有她的勇气。
日期:2016-05-22 23:53:00
A姐姐离开时很恋恋不舍我,一笔一划的给我留下了地址和电话,对我说,如果我看得起她,不嫌弃她穷就常联系她,去桂林的时候去找她。
我很希望自己能在她清除对物质自卑的修行过程中帮上忙,可是很忏悔忘了怎么回事,联系了一次电话没打通,后来换手机时丢了很多人的号码,包括A姐姐的。
日期:2016-05-24 21:06:00
A姐姐这面镜子照出来我现在还是个很浅薄虚荣的人。直到现在我还是出门一定提前琢磨穿什么衣服,让自己穿着不单符合场合还要完美搭配。对女儿学习不如同事同学的孩子还是觉得羞惭,还是对别人恭维很欢喜,遇到别人对我轻视或指责就满心恼怒,,这些从佛法来看叫“身见,我执”。按说,学佛的人应该身见我执越来越淡,可我经常是一会儿淡一会儿重。今年没有好好念佛又比去年严重。
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人身见我执重了,就在乎的事非多,就情绪强烈,就心身苦恼……回顾A姐姐能挣脱自己的自尊和虚荣,这就是用力修行啊!
日期:2016-05-24 22:30:00
B姐姐。B姐姐是一个四十刚出头的女子,个性憨直内向,在斋堂负责洗饭桶和蒸盘,另外还每天都跟着摘菜切菜。她每次不声不响干完活就去一步一拜去拜文佛塔,然后晚上上殿念佛。我和她在一起干活次数多了,每次B姐姐都亲和的对我笑笑,后来还和我聊起了她的事:她没念过几年书,很早就嫁人了,有两个女儿。十年前丈夫去世了,自己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因为怕孩子受苦不肯改嫁,加上性格有倔强憨直,便受到婆家人的欺负。大女儿初中毕业后出外打工接触到了佛法,就引导B姐姐走进了佛门。现在大女儿已经出家了,二女儿也毕业打工去了,于是B姐姐干脆来了DL寺做长期义工。现在已经在这里干了两三年了。
斋堂里有一个五十多岁的义工阿姨,也是沉默寡言的一个老义工,但是看起来有些孤僻冷漠。一天,不知道为什么义工阿姨对着B姐姐凶凶的数落什么,B姐姐只是默默的低头干活不做任何辩解。有了解的一个义工对我说,她两个不和谐,阿姨一直这样对B姐姐的。
B姐姐的做法我很受触动,斋堂里来来往往的义工天天换的,她除了对帮自己洗刷的人报以微笑,偶尔指点一下怎么干活,从来不多说什么话。每天都是干活,拜塔,念佛,干活拜塔,念佛。身边的人和事无论是熟悉的陌生对于她真的就像烟云一样轻淡。而我一个有文化的人,满肚子的佛理佛论,却总是在给别人解析完看淡放下后,转头就深深被卷入身边的是是非非……
看来修行首先得从管住嘴巴开始,以后在办公室里,同事们闲聊时不能再老觉得自己的有责任给他们“指点迷津”。把自己看轻,这中境界得需要很艰难的修行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