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一些灵异事》
第18节

作者: 上心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近又有周焘太守,官通州知州时,每获一贼即断其脚筋。有一贼甚强项,对太守说:“小的做贼多年,亦颇知读《大清律例》,割脚筋在何条例?”周笑着说:“汝言甚是,惟吾亦问汝,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饭着衣裳,汝在哪一行?”说的贼哑口无言,于是割其脚筋。众贼闻之皆逃散,士民感德。
  日期:2016-06-03 19:12:00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99. 德高望众
  景城天齐庙有一僧人,是住持果成的第三个弟子,士人都非常钦佩他,无不称他为三师父,以致后来连他真名也不知道了,果成弟子大多不肖,多数散了而托钵云游四方,惟独三师傅不坠宗风,也没有大庙知客的市井之气,也没有法座禅师的骄贵之气,戒律精苦,虽千里也打包徒步,从不乘车骑马。我的哥哥晴湖,曾经中途遇见三师傅,苦邀他同车,但他终不肯上车。官吏到庙里,他也不会特殊照顾。田野村夫到庙里,他也不会轻慢人家。多布施,少布施,无布施,待之礼始终如一。禅诵之余,只是端坐一室,有时进庙感觉像庙里没有人一样,他的行事基本上就是这样。但是附近的男女老幼,无不曰:三师父道行清高。及问他们三师傅道行高在哪里,清高在哪里,都茫然不能应对。估计之所以感动人心,正因为他们不知何故吧。

  我问我的父亲,父亲说:据你所见,有不清不高处耶?无不清不高,即清高矣。尔必欲锡飞杯渡为善知识耶?此僧,亦彼法中之独行者矣。
  日期:2016-06-03 19:47:00
  《北东园笔录》  清--梁恭辰
  100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陶文毅出生贫寒,后考取功名,家里一下就发达起来了。我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家里的积德之厚,所以不可不详载之以劝后人。
  文毅的太高祖父伯含多积阴德,当时明朝末年乱世,乡里多严防自卫,有几人抓了个窃贼准备要淹死他,正好伯含经过,窃贼哀呼着说道:“请你救我,我也是因为穷,逼不得已,我发誓以后再也不做贼了。”伯含也起了恻隐之心,他在乡里威望也很高,于是就叫他们把窃贼释放了。伯含又考虑到窃贼有可能盗心不改,于是自己施舍了一条小舟于渡口,叫盗贼以此渡人为生。伯含一生共施舍了八条小舟,受恩的那些人都改行为善了。伯含每此出来必携一小筐,遇碎磁瓦砾必然拾起来,以防止行人马车行路不便。等他死后,一间房间里所积之碎磁瓦砾与屋顶要平齐了。

  陶文毅的曾祖父文衡也是长者,曾经有小偷在下雪夜到他家入室盗米,文衡按着脚印偷偷追踪过去,谁知那小偷乃是相识之人,就寂然而返,也从来不肯说出来。文衡死后三十余年,他的夫人彭氏太夫人偶然向子孙说起,大家才知有其事,但仍然没有说出小偷的姓名。康熙戊子年九月,有邻居家失火,附近房屋焚烧悉尽而他家的房子安然无恙,他家的仓库也独存下来。隔江来救火之人说看见有长袖红衣人持扇子立他家墙上在扇火,所以火到他家墙就止住了。后来彭太夫人把仓库中所存的粮食都分给了被火烧的人家。

  陶文毅的祖父亮公性情淡泊,没有做什么营生,家道就中落了。一天,亮公偶然在河边散步,拾到了一袋银子,就拿着银子坐在那里等了大半天,才见一人仓皇而来,面色如土,在砂砾中东寻西找,不胜悲痛。问之,则说道:“我在外打工数年未归,家有老母,如今才积了点钱想孝敬老母,但都丢了,因此悲痛不已。”
  亮公就问那人丢了多少钱,那人说的和袋里的钱相符,就把钱都给他了。那人想分一半给亮公,亮公说道:“我若想要你的钱,我也不在这里等你了。”于是就笑着转身就走,那人在地上叩头不已。
  积德宏深,故有此福报,欧阳文忠谓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信哉!
  日期:2016-06-03 20:20:00
  以下故事,出自《聊斋》
  101 三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陕西某公,辛丑年进士,能记得前生。曾说前生是读书人,中年而死。死后看到阎王判案理事,鼎铛油锅,都像世上所传说的那样。殿东角上,摆放着几个架子,上面搭着猪羊狗马各种毛皮。执掌簿册的官吏呼叫名字,有的罚作马,有的罚作猪;被罚者都赤裸着身体,鬼役从架上取皮披在他身上。一会儿叫到某公,听见阎王说:“这人应当作羊。”鬼取过一张白羊皮来,往下按着盖在某公身上。官吏报告:“这人曾经救人一死。”阎王检核生死簿反复看过,指示说:“免了他吧。作恶虽多,这件善事可以赎罪。”鬼又剥掉某公身上的毛皮。皮革已经和身体粘在一起,不能再移动了。两个鬼握臂按胸,用力往下扒,痛苦得不能够用言语形容。皮毛成片断裂,不能完全剥净。剥了以后,靠近肩膀的地方,仍粘着羊皮大如手掌。某公降生之后,背上就有羊毛成丛生长,剪去又长出来。

  日期:2016-06-05 18:01:00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102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景州李晴嶙说起,有刘生在古寺中教小孩读书,一晚,微月之下,听窗外有淅淅声,从窗隙中往外看时,见墙角处似有二人影,刘生急呼有盗贼,忽有人隔墙说:“我辈非盗,来有求于你。”
  刘生惊恐问有何所求,就听有人说:“我等因为过去生罪业,堕于饿鬼道中,已将近百年,每当闻僧厨烧菜煮饭时,就饥火如焚,看你似有慈心,残羹冷粥,赐我们一浇奠,可乎?”刘生问佛家念经忏悔,足济冥途,何不向寺僧求超拔(度)?那人说:“鬼逢超度,也是有前因的,我辈于过去生中,营营仕宦,趋炎附势,势败则掉臂如路人,我等得志时,本未扶穷救苦,造有善因,今日势败,又安能遇如此善缘乎?所幸当时财物丰盈,不甚爱惜,孤寒故旧,尚小有接济,因此或能时遇怜惜,得一点饭食,不然,则如目键连母在大地狱中的情况一样,食至口边,皆化猛火,虽佛力亦没有办法。”刘生也恻然怜悯之,就答应如鬼所请,鬼也感激鸣咽去。自此以后每次以残羹剩酒浇在墙外,有时似有人影晃动,但不见形,也不听闻声音。过了一年多,一天夜闻墙外呼:“感谢你的恩惠,我们今来和你道别来了。”刘生问何往,有人说:“我二人无计求解脱,惟思作善事以求自拔,此林内野鸟很多,有打鸟的人过来,我们就先把鸟惊走使之高飞;有用网捕鸟的人,我们就先把鸟驱走使之勿入,以是一念,感动神明,今已得付轮回也。”刘生经常拿此事告人说:“沉沦之鬼,其力犹可以济物,人奈何谢不能乎?”

  日期:2016-06-05 18:02:00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103. 知难而退,乃为豪杰
  曹慕堂说起,有个人夜行遇上鬼,此人胆也大,奋力与鬼角斗,这时忽然群鬼都聚过来,或抛掷沙砾,或牵拽手足,左右支吾,那人大受捶击,跌倒爬起数处,而愤恨更甚,犹与群鬼死斗不休。这时忽坡上有老僧持灯呼曰:“施主且止,此地乃鬼之窟宅也,施主虽猛士,但已陷重围,客主异形,敌众你寡,以一人气血之勇,敌此辈无穷之变幻,虽气愤但无胜利的可能。何不如就气愤一下?知难而退,乃为豪杰,何不暂忍一时,随老僧暂且住宿在我的荒庙吧?”此人顿悟,奋身脱出,随其灯影而行,群鬼渐远,但老僧亦不知往那里去了。那人就坐着休息待到天明,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