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大决战之长平大战》
第36节

作者: 福建大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09 11:15:04
  第七十八章【长平杀降,赵军人数之谜(上)】
  在白起的长平杀降中,到底有多少赵军俘虏被屠杀,这个可以说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历史上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意见无法统一,争论了两千多年。在这一集中,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看史书上的记载:

  (1)《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的记载:
  秦军射杀赵括后,有“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在《史记·赵世家》中也有“卒四十余万皆坑之”的记载),在这边大家要注意的是赵军有40余万人投降。
  长平杀降后,又有“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还有白起在临死之前说的一段话:“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通过这三段的记载,“卒四十万人降”和“尽阬之”这也是为什么后人常说长平大战中,秦将白起下令坑杀赵国40余万大军。秦军的行为令人发指,这也是白起外号“人屠”的由来。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记载: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史记中大多数为合传,在这篇合传中,也记载着赵奢、赵括父子的事迹)
  在《资治通鉴》也是这样的记载,我就不重复摘录了,其实,就是在太史公的《史记》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有问题的记载,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析一下。
  第一个问题:赵军降卒之死,是否活埋?我觉得“尽阬之”、“悉阬之”不符合实际。
  在《古代汉语字典》中,“阬”是动词,解释为“活埋”的意思,后世的大多数人也是这样认为,但我觉得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从前面的记载中我们知道,秦军是在半夜突然对熟睡中的发动进攻的,哪里还有时间事先挖好坑,逼迫赵军跳进坑中,进行活埋?
  其次,赵军俘虏有几十万,要想将这么庞大数量的人直接活埋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后世,人们在这个山谷中挖掘出了将近五十具较完整的骨骸,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科学的判断、鉴定,发现决大多数人的遗骸都是先杀后埋,有活埋可能的仅为1例,活埋才占五十分之一。这也是符合当时的战场实际的。
  最后,地质学家对尸坑进行判断,发现其为天然的沟壑,可见,秦军并未事先人工挖掘。由此秦军应该是趁夜发动进攻,将手无寸铁赵军俘虏屠杀后,在将尸体拖到天然的沟壑(坑中)掩埋。
  第二个问题:赵军到底有多少人投降秦军?
  上面的说法,太史公自己的记录一说是40万;另一说数十万。这边差别很大,二十、三十万也可以说是数十万呀,这里其实数字相差非常非常大,司马迁自己也没有明确的说明,在下面我们会重点分析讨论。
  当然,我们也从中知道了一些确定的事,比如说:赵军在长平大战中,前后总共损失了45万赵军,关于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请各位读者记住这个数字)。那么,秦军到底杀害了多少赵军的俘虏呢?在下一集中,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日期:2016-11-11 11:19:37
  第七十九章【长平杀降,赵军人数之谜(2)】
  在上一集中,我们知道了赵国有着总人数45万大军在长平大战中损失殆尽,关于赵军降卒的人数记载也有两种说法,在这一集中,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我先说一下我的观点,我觉得秦军杀害降卒40余万是不符合实际的。理由是:
  首先,我们知道此次参加大战的赵军人数45万加上冯亭那5万余韩军[12],再加上一些城池的留守军,后勤运输部队,以此计算,赵国总人数为50多万。那么如果赵军有40多万人投降,也就是说赵军战死的人数在10万左右。
  那么秦军呢?联系全文,秦军总共有60余万,除去一些留守重镇(比如:野王),还有运输部队,秦军直接参加长平大战的人数应50万左右,那么秦军的损失呢?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着白起的一句话:“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即秦军损失过半,也就是说秦军战死的人数在20万~25万左右,这是秦国打的胜战吗?赵军:秦军的伤亡为1:2。
  秦军在一开始就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将几十万赵军围困在长平;在战斗中,秦军的粮草后援完好,只需要死守营垒,就能够将赵军活活困死;在士兵素养中,秦军的步军锐士,威震天下,远胜赵国步军,而凭险防守正是秦军锐士发挥的最好舞台;在大型攻守城器械中,秦国的连弩大阵万箭齐发,箭如雨下······如此秦军,在处处主动,处处优势的情况下,秦军的伤亡数量会是赵军的2倍?难道赵军各个都是电影里的冬日战士?显然,这是不可能,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所以我说,秦军坑杀赵国40余万降卒是不可能的。那么,到底有多少降卒被秦军杀害了,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回顾到长平大战之时,一点一点的剖析,敬请收看下集。
  [12]补充说明一下:关于冯亭和韩5万军士参战的理由。
  (1)长平地区有多处地区关于冯亭的记载,例如韩王山;
  (2)查阅网上也有冯亭和赵括一起战死于长平;
  (3)长平大战后《史记》中记载:“韩、赵惧,”派出苏代劝范雎(后面会具体讲),柏杨先生更是直接翻译为:“韩、赵新败”(暗示着韩国参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