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伯遥遥问张畅的姓,张畅回答:“姓张。”
李孝伯说:“那就是张长史了。”
张畅说:“你怎么知道?”
李孝伯说:“你声名远播,我岂能不知?”
张畅反问:“你姓什么?担任什么官职?”
李孝伯答:“我是鲜卑,没有姓,况且不能说。鲜卑官职与你们不同,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楚的,但与你的大致相当。”又说:“我主有诏:‘太尉、安北将军可以暂时出城,与我相见,朕不会进攻彭城,何苦劳累将士,严加防备?’如今派我送来骆驼和貂裘等物。”
李孝伯又说:“为何匆忙切断桥梁、紧闭城门?”
张畅回答:“城内两位王爷因为魏主营垒还未修好,将士疲劳,城内有十万精锐战士,人人都想拼命,担心会出现意外事件,因此,才暂时关闭城门,休养士马,然后,选定战场,约定日期交战。”
李孝伯说:“令行禁止,这是为将的常识,正该用军法约束军队,何必要紧闭城门?孤城之内,何必要夸口有十万之众?我这里也有良马百万,也以此与你相夸。”
张畅说:“王侯设置险阻,哪只有法令的道理。我如果夸口,当说有百万之众,之所以仅说十万,这只是两位王爷平常豢养的将士而已。这座城内拥有数州的百姓都还没有提及。我本斗智,不斗马足。”
李孝伯说:“你说王侯设置险阻,的确不假,但开关正常,何必堵死?切断桥梁又是为何?这实在是守城之君习以为常的事,在野外交战是我军所长,我依靠马匹,正如你依靠城池一样。”
城内有为叫具思的人,曾到过平城,认识李孝伯,他插话说:“李尚书一路劳顿了。”李孝伯回答:“这是谁,都知道。”具思说:“正是大家都知道,才向你慰问。”李孝伯回答:“谢谢。”
张畅接受礼物后,李孝伯说:“貂裘送给太尉,将骆驼、骡子、马匹赏赐给安北将军,葡萄酒和其他美食一并送上,由他们叔侄二人一起品尝。”拓跋焘又向彭城索要美酒和柑橘。
张畅说:“二位王爷尊敬地告诉魏主,知道魏主想与二位王爷见面,也愿意与魏主相见,但是,作为本朝臣子,位居一方大员,人臣无境外之交,因此,不容私下与魏主见面。且城防是为了防备万一,士兵们心悦诚服,不算劳累将士。太尉、安北将军得到了魏主的礼物,也知道魏主还需要柑橘。太尉还说北方寒冷之地,皮袄等物是你们用得着的,我们都不要了,还给你,螺杯、杂粽,是南方的特产,就送给你们了。”
日期:2017-05-13 10:38:32
这段张畅和李孝伯的对话堪称经典,双方各自站在己方的立场,唇枪舌剑,步步为营,引经据典,令人赞叹。为了不影响整体语境,所以我尽量以原文出现,翻译较少,以免影响语境,看的时候可能会稍微困难性。
另外,《南史》里有一段——元嘉末年,北魏太武帝大举侵宋,当时刘骏镇守彭城,魏军迟迟无法攻克彭城,拓跋焘遂遣尚书李孝伯前往宋军帐营,刘骏命长史张畅与李孝伯交涉,自己却穿上普通士兵的军服,在一旁观视李孝伯。李孝伯在与张畅交涉过程中不时地看着张畅身旁穿着士兵便服的刘骏,等从宋军帐营出来的时候,对身边的随从说:张畅身侧站着的那个风骨魁奇的人,真“非常士也”。
这段故事有点和《世说新语》的“曹操捉刀人一事”略有雷同,不排除孝武仿效或者后人攀附,且只在《南史》中出现,算是孤证,这里就不采纳了。
PS如果有人说是《世说新语》抄袭刘骏那段......那就无法解释前后矛盾了。
日期:2017-05-13 16:11:18
针对张畅和李孝伯的对话,我们再引申出一些题外话。李孝伯作为一个文人,何以屈身侍奉外虏?有人说是北魏皇帝尊重读书人,这明显是个笑话。但又有人说,在胡人王朝生活也只能仰人鼻息了。那么这种思想是积于什么样的三观才能说得出口?被胡人压迫是他的不幸遭遇,但不能因为自身的不幸而去作奸犯科,可眼下却有不少人的思想会出现一种怪态的萌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我弱我正义,我穷我有理”。世间的公理不用对错去衡量,却反倒用幸与不幸去判定,这不可笑么?更何况,受胡虏压迫,别人会同情你,可你转而去媚宠于夷狄,自轻自贱到那种地步,还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么?
由李孝伯的的例子我们可以引申到现实中。比如一个人在国外生活,那他的价值观也自然而然受到洗礼。如果西欧也罢了,关键是某天一个生活在殖民地国度的人,自诩自身殖民地文化的优越性,随口就说“熔炉文化你不懂,也不指望你懂”。更有甚者,在一旁还有人附和,中华的一些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那么,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我们会报以何种眼光。
我想,但凡对自己文化有归属感的人都会嗤之以鼻,何谓适用于当代社会的文化?我想任何殖民地的熔炉文化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可能高于山姆大叔吧?可是山姆大叔在亚洲和非洲按照自己的模板塑造起来的两个国家现在是什么德行(亚洲的吕宋、非洲的利比里亚)
可见,即使是文化优势如山姆大叔,他的文化也不可能适用于全球,更遑论其他殖民国度。相反,看看中华文化曾经渗透过的国家
日本——20世纪初的列强之一
越南——前后绵延半个世纪都没打趴下的国家
朝鲜(南北两个)——(韩国体育文娱在国际占有重要份额这是无可否认的,虽然我也讨厌其国民特性,但一些也得实事求是。朝鲜以狭小的国土支撑起百万以上的部队,你可以说他闭塞,落后,但别忘了,在同等条件下,别的国度动不动就频繁政变,可朝鲜却没有)
中华文化的特质让这些国家历经千年还没有淹没,与此对比,殖民地的熔炉文化,是否真的更优越地适应于这个时代?
而在那个时代,李孝伯也许有他的苦衷,但他屈身侍奉夷狄的作法早已让他泉下的祖辈蒙羞。
也无需再说那个时候高门望族还大多在江北,传播到江南的文化不如同时期的北国。抱歉,当北魏的知识分子集体像索虏低头的时候,他们便已经丢掉了华夏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
日期:2017-05-13 18:22:15
王的问候
考虑到彭城方面迟迟不给拓跋焘明确的回复,拓跋焘又派李孝伯,让他传话:“我主有诏说:‘如今来的仅仅是骑兵,车辆还在后面。’”
张畅回答:“‘有诏’这类话,只能在你国内称呼,岂能对我们说?”
李孝伯说:“诏书是发布指示,朕的称呼是针对我说的,没有什么不同。”
张畅说:“如果言辞相通,就还继续谈判,刚才你的话,显示了贵贱不等。你再‘称诏’,我就不听了。”
李孝伯反问道:“你家太尉、安北,是人臣否?”
张畅说:“是。”
李孝伯说:“邻国之君为何不可以对邻国之臣称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