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一些灵异事》
第31节

作者: 上心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22 12:21:00
  《续夷坚志》金-元好问
  167 贾道士前身
  宣德 朝元观的贾道士,是鱼儿泊贾大夫的儿子。贾道士还记得前世的事情,他的前身本是潞州人义镇的王秀才。贞祐年的兵灾,被北边的骑兵所俘虏,他乘骑兵有事出去时,逃走了。骑兵发现后,追了上来,用长矛一枪刺在他前额而死。他死后本性不昧,顾盼中见有二人来扶他,并带他游观诸地狱,恐怖异常,接着两人又扶他出来。过一石桥,见莲花盆子中,有很多血汁,两人叫他喝下去。他觉得很腥气,口不可近,不肯喝。二人也不强迫他了,就把他推入水中。等他睁开眼睛,知道已投胎了。三日洗礼,及满月,乡邻来道贺,他都一一看见,但就是说不出话来。六七岁时能说话了,就和家人说了前世事,要求出家。父母不得已,也允许了。送为朝元观作道童。一日,前世俘虏他的骑兵来到道观中,有人说起前事。那骑兵也了了能记,都不差。看他的额角,疤痕犹存。

  日期:2016-06-22 12:23:00
  出自《客窗闲话》 清代
  168 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郎中(官名)某人,是武林(地名)人,知道前世的事情。说他前生为苏州读书人,六十岁还没有子女,家境贫寒靠教书度日,工资仅足夫妻两人糊口而已。自曾祖父母以下三代都没有下葬,一直引以为憾。于是发愿每夜焚香一枝,跪告上天,愿减自己寿命,希望进财百金以葬三代,死亦瞑目了。但恭敬了五六年,还是未能如愿,郁郁而终。
  他死后魂魄飘然入阴间见了阎罗王,王说道:“你是孝子也,愿减寿以葬父祖。但你不知你父母生前所造恶业甚多,致使你绝后。但你虽一点诚心,历年不懈,但由于你生平不过安分,又无大功德,不足挽回造化。然你的孝顺之心诚然可敬也。”接着阎王让人赐坐于他。接着左右之人报有大孝子到来,阎王马上命人开正门,亲自降阶相迎。只见是一披发尺余,鸠形鹄面之乞丐,鹑衣百结,水湿淋漓,乞丐见了阎王马上下跪,阎王扶乞丐起来,携乞丐手一起进来,并设座在他的上面。阎王对乞丐赞不绝口,但乞丐喘喘不安。他心里也甚是疑虑,阎王看到了,对他说:“你疑惑什么呢?此人是镇江人,生于贫困之家,自幼失父,其母亲携这他到处乞食。至七八岁时,就每天膝行求乞,以养其母。又过了七八年,其母老病不能行走,此人就每天背着母亲,哀号于市,人皆怜而周济他们,此人必先喂饱其母而后才敢自吃。如此十余年,其母病死。此人求化一席子,刨土埋了母亲,接着投江而死。一生专行其孝,别无他志。孝为百行先,出于下愚之人,岂不足以感动神明哉?”正议论间,忽见红光照耀,瑞彩缤纷。堂上堂下官吏俱俯身跪伏,朱衣判官报有圣僧来了。阎王亦下堂下跪,只见五色云自天而降,中立一胖大和尚,以手援阎王起身并笑着说:“老僧七世修行,尚须过你台下。不知何岁能到西方极乐?”王肃容致敬说道:“圣僧根蒂既深,证果必不远矣。”和尚说:“我正怕又坠落了。”于是设座在公案前。阎王在边上侍立,和尚命阎王坐下。当时他与乞丐皆避在殿下,和尚举目遍观四周,在群鬼中指着两人说道“此两人是二个孝子,请过来相见。”于是二人入拜。和尚合十答礼,皆命坐。左右献茶上来,和尚举杯对二人说:“此茶饮之昧性,然不饮则有违天条。老僧请以法解之。”于是命二人拿着茶杯至座前,和尚默诵神咒,但见茶水慢慢凝固了,于是和尚举着几个空杯对阎王说道:“都喝完了。”阎王连忙点头称是。这时判官执生死簿对阎王说:“圣僧下降吉时到,请即飞升。”只见数鬼卒扶着一长梯放置在殿前,阎王叫和尚登梯,和尚说道:“这两个有缘人,可以一起登。”阎王立即命判官写在生死簿上,并叫二人相随在和尚后面登梯。于是僧在前面乞丐在中间他在后面一起上天梯,几人直上数百级,他忽然感到足力不济,掉了下来,只听囫然一声,自己已变作一小孩矣。

  一睁开眼睛就看见今世的父母,父母皆欢喜说道:“是个男孩。”他只觉的顶心虚怯,不能说话,只能哭笑而已。乳汁味道甘美,也能填饱肚子。到三岁时,顖门合上了便能开口说话了,前世的事情都记的,就像在眼前一样。知道鬼神敬孝子,因此一举一动,无不曲体亲心。父母爱他如珍宝。他前生所读的书,不忘一字,五六岁时,就开始理前业,能诗文,人称神童。八岁入学,十三举于乡,十七成进士,官礼部主事。后父母相继去世,哀毁尽礼,守制三年。二十岁娶妻,入京城复职。元旦上朝,随班礼毕,皇上退殿后。一个太监来到他面前,问了他姓名官职。太监说道:“某亲王有命,请你今夜入亲王府有话要说。”并给他一副牙牌,说道:“拿着这个去,门官不敢阻栏,可以很快相见。”他一向不认识亲王,心里非常疑惑,然而也不敢拒绝。到家吃好晚饭后就来到亲王府,把牙牌交给门官。门官引他进去见亲王,其状貌,就是大和尚也。亲王笑着说道:“故人犹忆前事乎?”他急忙拜道:“唯不敢忘我王大德。”亲王赐他坐,说:“今天我在殿上,远远看你的相貌和你前世很像,故我使人招你话旧。你今天虽登仕途,然而世事纷扰,不若修行之乐也。我出生就不食荤腥,还能记得前生所做功课,但只能默默为之,恐怕自己父母听闻。然而又时时惧怕坠落,不敢稍生妄念,今将回首矣。你何不弃官入道呢?”他说道:“这也是我心中所愿。但家贫儿子又年幼,难摆脱呀。”亲王说道:“事情也不难,你记得孝丐吗?我将使他相助与你,但现在你不可对外人说,静候时运。”于是他起身告退,亲王说道:“你去不必再来,修心为要,我也不多说了。”他就叩谢而出。

  没过多久,琉球国入贡请封。皇上降旨,以他为正使出使琉球国,于是他谢恩领旨,会同副使一起航海而去。到后见琉球国王于城上架天桥,鞠躬逢迎,他见国王披发削脸,犹有孝丐状。国王行礼受封毕,拉住他的手,用国语说道:“故人仍认识贱丐否?”于是两人相对大笑。他说道:“大王你孝感动天,作一国主。像我这么卑微,不足道矣。”国王笑道:“天使何相让也?王人不大于诸侯乎?我今天也有私情相奉托,天使荣归时,我给你万两黄金。若你还至镇江时,我的前生之母亲,还土葬在江边的白杨树下,请你用一小半金,为我的母亲买棺拾骨,迁葬于高原之上。坟前立一座庙,并置地百亩,招僧人入住,每年祭扫,这也是我的心意。余下的黄金就送给你了,以表我俩得相识之情。”他因聆听了亲王先前之言,也就直受不推辞了。

  出使完成后回国,因为有功劳,他被升为郎中。他又去拜访亲王,则前月已经死了。乃悟世事如浮云,于是立即辞官。一路来到镇江,把琉球国王交代的事完成。又想起自己前生之三代,于是来到苏州拜访前生的家,老妻也早已死去,陋室中只有八具棺材尚存,于是尽举而厚葬之。回家后,又拿出很多钱,交给妻子抚养自己儿子,自己则附居在庙宇之清静地,依高僧奉佛以终。
  日期:2016-06-22 20:17:00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看了这个故事,你就会发现电视中演的纪晓岚的幽默风趣还是不无道理的,呵呵……。
  169. 忠犬
  我在乌鲁木齐呆了三年,养了几条狗,辛卯年回北京。一条叫四儿的黑狗,恋恋随行,赶也赶不走,竟然同至京城。黑狗途中守护我的行李甚严,不是我至前,奴仆不能随便拿一件东西。奴仆稍微靠近,黑狗就人立怒吠。一日过辟展七达山岭,山有七重,曲折陡峻,称为天险。太阳快要下山了,共有车四辆,两辆在岭北,两辆还在岭南,当天肯定度不过去了。黑狗于是独自卧在岭最高处,左右看望护视,只要看见人影就飞跑下来巡视。

  我就为此赋诗二首:
  归路无烦汝寄书,风餐露宿且随予。夜深奴子酣眠后,为守东行数辆车。空山日日忍饥行,冰雪崎岖百廿程,我已无官何所恋,可怜汝亦太痴生。
  到北京一年后的一天,那黑狗中毒死。有人和我说:这肯定是奴辈们怪这黑狗看家甚严,无利可图,因此以计杀之,而托词说是被盗贼毒死的,我想当然是了。我就收葬黑狗,准备给黑狗做个坟墓,并题字义犬四儿墓。并准备用石雕塑,雕出和我出塞时四个奴仆的形象,跪在狗的墓前,各刻姓名于每人胸前,一是赵长明,二是于禄,三是刘成功,四是齐来旺。有人和我说:“如果以此四奴仆放在犬墓旁,恐怕犬不屑于顾吧”。我想想也对,后来就没有这么做。最后就把诸奴仆所居的房间,题师犬堂四字而已。

  当初翟孝廉送我黑犬四儿时,前面一晚,梦到死去的仆人宋遇叩首说道:“念主人从军万里,我来服侍你”谁知第二天就得了这黑犬,我估计这肯定是转生。然而宋遇生前,阴险狡诈,是众奴仆的头头。为何作犬后,反而忠心了?难道是自知因为恶业堕落,后悔而从善了?这大概也是知错能改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