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封门村的惊魂经历》
第47节

作者: 覃怀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7-09 03:39:00
  在随后的六天时间里,母亲的葬礼按照传统又世俗的方式进行。这种经过千年演变已经完全格式化程序化的丧葬礼俗带有一些诙谐的轻喜剧的色彩,使与死者关系密切的人比如家人儿女、亲戚朋友,在悲和喜的巨大心情差距中极速转变。像影视剧作中的演员一样,在程序化的仪式中按部就班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该哭时哭,该笑时笑,该闹时闹,冲淡了忧伤气氛,有时甚至完全本末颠倒,丧事喜办,举家乃至全族都喜气洋洋,恍若过节。

  当时,我深恶痛绝于这种丧葬文化!
  日期:2016-07-09 03:49:00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我愤懑于周围人的淡漠,却不能做到“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豁达。这种认识在七八年后数次参加妻家族人葬礼后才有所改观。
  日期:2016-07-09 04:09:00
  这种丧葬礼俗的社会学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它是死者至亲社会关系的一次总动员,也是死者近亲远亲们的一次大聚会,大交流,许多重大的家族事件都在葬礼中决定,比如分家、迁坟、儿女婚事等等等等,都在以后的岁月中改变着影响着关联家族或不关联家族的命运。
  而它的心理学意义则在于使人尽快忘却悲痛,以平常心融入今后的生活。毕竟,过度的悲或喜都是对人生理和身体的伤害。
  日期:2016-07-09 04:17:00

  在这嘈杂的或鼓乐喧天或悲声大放的气氛中,我丧母的悲痛心绪也被稀释化解了,在六七天的各种繁琐的事务中被折磨的疲惫不堪,心乱意迷,只想蒙头大睡。
  日期:2016-07-09 04:23:00
  曲终人散后,当整个屋子整个院子只剩下我和我皓首银须的老父亲时,睹物思人,我不免时时悲从中来,背着父亲兄嫂暗自哭泣,在黑夜里写一些思念母亲的文字。
  日期:2016-07-09 04:33:00
  母亲殓棺的那天夜里,父亲不顾阻拦,从三哥家跌跌撞撞回到家里,看着母亲的遗像扶棺呜咽哭泣。几个嫂子们在旁边窃窃私语,“看来咱公公还没有憨呀,看哭咱婆的样子,也不枉是几十年的夫妻……”而我在旁边已是泪不能止!
  日期:2016-07-09 04:44:00
  又开始平常的日子,只是已经没有母亲,我不能承受这种巨大的空白。白天还可以,毕竟伺候父亲比以前伺候他和母亲两人时轻松许多,我能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写字,但到了晚上,尤其是灭灯后未能入睡时胡思乱想辗转反侧的时间里,我痛苦不堪。
  日期:2016-07-09 05:05:00
  脚头没有了母亲,整个床子几乎显得空空荡荡,我卷曲着身体,缩小成一团,柔弱而可怜!多少个日子里,我已习惯那种伴着母亲同床而睡的生活,在被窝里,我捏着母亲冰凉的已萎缩纤细柔软无力的脚和腿,听母亲讲着或清晰或紊乱的往事,在不知不觉中睡去……。可如今,母亲已去,枕边再没有她的腿脚,伸腿触手也不能再及她的身体,耳边也不再有她的话语……,孤独,无边的孤独,失落,难以承受的失落,虚弱,让我恐惧的虚弱,一个一个袭来,我疲惫不堪却不能入睡,我陷入失眠的境地。

  日期:2016-07-11 04:53:00
  母亲比父亲小四岁,1926年生的人,16岁嫁到我们胡家与父亲成亲。刚入门半年就遭遇大饥荒,全家逃难山西,开始近一年颠沛流离的讨饭生活。
  日期:2016-07-11 05:06:00
  43年秋天回到义庄不久父亲加入地下游击队,母亲与父亲更是聚少离多,每日提心吊胆日虑夜忧。

  解放后虽然不再为父亲的安危顾虑,却像同时代的无数妇女一样响应上层“人多力量大”的号召加入到“繁衍后代的生育大军,接二连三养育了我们七个子女。父亲为公务奔波在外,家里地里的事都扔给了母亲,我不能想象那几十年母亲是怎样熬过来的!
  日期:2016-07-11 05:11:00
  从我记事起听到的母亲和父亲的谈话就是关于“运动长”“运动短”的。母亲经常向父亲孜孜不倦地叨唠,“不要再得罪人,不要再与别人斗来斗去,万一运动再来了可又要遭殃被他们弄怂……”
  日期:2016-07-11 05:21:00

  几十年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父亲尽管没觉得怎样,但作为女人,作为义庄村政治漩涡中的父亲的女人——母亲,显然吓坏了,不厌其烦地在父亲的耳边叨唠这些,我不知道母亲的话在父亲的身上起了作用没有,毕竟那时我才五六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