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一些灵异事》
第42节

作者: 上心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7-12 12:28:00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211 心诚则灵
  安徽巨商于某,携家眷到京城,租了一处房子。居住了几个月,经常看见怪异,没多久,婢女死了。妻子也病了,睡觉时还自言自语,好像在与人争辩。于某就问在说什么,妻子说道:“有一女子,批发向我索命。”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于某也怕了,就在其他地方租了一处房子。
  要搬的前一晚,于某在灯下看书累了,小睡一会,谁知仰头看见梁上倒悬一女子,穿着红衣裳光着脚,蓬头散发。于某赶忙大叫,那女子就不见了。朦胧中,听见有人在说;“我本是某官的侍妾,生前由于主人过于宠爱,遭到了夫人的虐待,被鞭打致死,埋在这屋子的东边,其他人都不知道。沉冤已经很久了,冤屈也不能伸。现在如果你能为我请高僧瑜伽超度,拔此沉沦,九泉之下我也会对你感激不尽的。”于某说道:“那你为什么杀我的婢女呢?”那女子说道:“她的命应该死,不是我害的。”于某就答应了下来。第二天就迁居了,但也也没有帮她请高僧超度。

  迁居后几个月后,那女鬼忽然半夜过来,立在灯下,对于某说:“你既然答应了超度,为什么失言呢?如果我真的要害你,你以为搬了地方就能躲得过了?”于某说道:“我和你无冤无仇,而且冤有头,你不去找你的仇人,来找我干嘛呢?”那女鬼说道:“因为和你无仇,所以来找你帮忙。”于某说道:“现在这世道缺少高僧,虚文也没有什么用的。”那女鬼就求于某帮他诵十二部<金刚经>,那么她就可以摆脱苦恼了。于某说道:“我不是僧人,诵经怎么会有效果呢?”那女鬼说到:“只要心诚不是僧人也可以,如果不诚心是僧人也没有用,怎么能拘泥于有没有头发的区别呢?”于某不得已,就诵了十二部<金刚经>。念好那天,炉烟结如华盖,许久没有散开。莫非此女鬼真的是超升了?

  日期:2016-07-12 12:30:00
  以下故事出自《太平广记》
  212. 定数
  李德裕五十四岁时从润州调到扬州,五十八岁当了宰相,都赶上了他父亲李吉甫的地位。真是做官的人少有的幸运和荣耀。
  李德裕当太子少傅分管东都的时候,曾经听说一个和尚能预测人的吉凶祸福,便将和尚请来,和尚说:“你的灾祸未除,必然要往南走很远。”李德裕非常不高兴。第二天又将和尚请来。和尚说:“我恐怕昨天没把话说明白,请你筑坛祭祀神灵三天。”又说:“你南行的日期已经确定。”李德裕说:“怎样才能验证师傅所说的话是准确的呢?”和尚指着脚下的土地说:“这块地底下有块石碑。”李德裕命令人挖掘,果然找到一块石碑,但是上面没有字。李德裕相信了和尚,又问:“我去南方还能回来吗?”和尚回答:“你应该吃一万只羊,现在还差五百没吃完,所以一定能够回来。”李德裕感叹着说:“师傅真是神人。我在元和中年,在北方任职,曾经做梦走到晋山,看见满山都是羊群,有几十个牧羊人。他们看见我说‘这是给侍御吃的羊啊!’我一直记着这个梦,没有告诉过别人,今天才知道命运这句话不是瞎说呀!”十多天以后,驻守灵武的主帅送来粮食和五百只羊。李德裕非常吃惊,把和尚找来告诉他这件事,并且想把羊送回去。和尚说:“羊已经送到,已是归你所有了,送回去没有什么好处。你到南方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从这以后,李德裕多次遭处分降职,一直降到崖州的一般官员,最后死在那里,死的时候六十三岁。

  日期:2016-07-13 12:33:00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213. 巧者造物之所忌
  我的仆人纪昌,年轻时喜欢读书,颇爱文艺,字也写的很好。但最有心计,平生无一事吃亏。晚年得怪病,目不能视,耳不能听,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全身慢慢萎缩,不知痛痒,仰躺在床上,如木石一般,只有鼻孔中气息不绝。家人也知道他没有死,仍按时喂他饮食,也还能吞咽下去。医生看诊时也说他六脉平和,毫无病状,名医也是束手无策,过了几年,他才去世。
  老僧果成说:此病身死而心生,为自古医经所不载,其业报欤?然此奴亦无大恶,不过务求自利,算无遗策耳。巧者造物之所忌,谅哉!

  日期:2016-07-13 12:36:00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214 天下之理无穷,天下之事亦无穷
  轮回之说,凿然有之。恒兰台的叔父,生下几岁后,就自言自己的前身是城西万寿寺的僧人,人从未去过那里,但是取笔粗画寺庙的殿廊门径,庄严陈设,花树行列,有人拿他叔父画的图去验证,一一相合。然而他叔父平生从不肯到那寺里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种是真轮回也。朱熹所谓轮回虽有,乃是生气未尽,偶然与生气凑合者,也实有其事。我们崔庄佃户商龙的儿子刚死,就生于邻居家,未满月就能开口说话,元旦父母偶然出去,独留此儿在襁褓中,有同村人来叩门,说是来贺新年的,儿识其语音,就答应道:“是某丈吗?我的父母都出去了,房门未锁,请入室小坐。”听到的人都骇笑。然而不久此子就夭逝。朱熹所说的,就是指此类轮回矣。

  天下之理无穷,天下之事亦无穷,未可据其所见,执一端论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