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总拿老高说事,“你是喜欢我在家喝点酒,还是愿意我跟着老高一块出去?”呵呵。
老李喝酒喝得急,早上起来开铺子第一件事,倒一搪瓷缸子酒,大概就得半斤多点,然后等第一笼包子开卖时喝第一口,这一口就得二两多。最多撑到大概7点钟,这半斤酒就喝完了。喝完也不再喝,客人这个时候就多了,忙生意,里里外外的也确实辛苦。到了10以后,铺子里的生意就冷清了,老李开始他的外卖。
我们这里呢,卖包子的没有外卖的,都是在铺子里卖,多数上午卖完就歇摊,一天的生意就结束了。一小部分晚饭时间再卖一会。像老李那样到处跑着外卖的,全城仅此一人。
10点钟一过,老李再倒一回酒,这次不多,一两二两的样子,一口灌下去。然后把一个装包子的圆筐顶在头上,一个手扶着,大喊一声“羊肉包,素包~”,就快步开动起来。
大脚老李,走路快如疾风。他应该有固定的外卖路线,可我一直搞不清楚是怎样的规律,总觉得他无处不在,但不管他的要去多少地方,有两个场所我肯定是他的重点。
第一个是书棚,书棚不是卖书的,是说书艺人的演出场所。去听说书的基本是老城人以及乡下来的老人,老城人听书很固定,书棚来了新艺人了,说部什么书,好,那就天天到点去听。乡下来的基本是进城办事,或买或买,走亲访友的,一般他们起的都早,天不亮就开始赶路,当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呀,所以他们早饭吃的比较早,到这个点上也就该饿了,这部分人是老李的主要对象。
说点题外话,想起有一次,有个河南来的两口子在书棚说薛刚反唐,男的弹坠琴,从头至尾不怎么说话,女的叫莫红梅,面前放一个小圆鼓,说一会唱一会。说了估计有一个月左右,有多火呢,火到我这样的小孩子都成群结队的去看,注意是看不是听,因为我也听不懂,就是看着热闹去凑热闹。写到这时,百度了一下这个人,看到她现在俨然已被誉为大家了,通过百度也明白了莫红梅当时为什么这么火,原来她融汇了豫剧,坠子,琴书等等民间艺术,搞出了新东西,创造了新历史,怪不得当年那么被老城的爱好者们追捧。百度了她的视频,和我印象中的外貌完全两样了,不知她是否会记得老城演出,小孩们朝台上抛过去的那些塑料花。
第二个是录像厅,说到录像厅,想必会有不少60后70后会心一笑。哈哈。这里呆着的多数都是小伙子,逃学的,旷工的,有家不回以及无家可归的等等社会闲杂人等,这些人吃饭没正点,饿了就吃,没吃的忍一忍也就不吃了。老李的包子总是恰到好处的送过来,一家一家的录像厅,老李不跑快点哪能跑过来呢。
老李卖包子很会吆喝,他的标准口号是“羊肉包素包~~~,我的包子没有馅,都是葱~~~”。
老李嘴碎,从10点出了铺子,这嘴就没有片刻的空间,不停地说,或者说是不停的喊,看见什么说什么,而且都得和包子联系上。比如看见吵架的,他吆喝“快打快打,打饿了吃包子”;看见打架的啦,他又吆喝“吃个包子歇歇吧”;见了老人他吆喝“省钱给谁花呀,买个包子过过年吧”;见了小孩他吆喝“可有人疼了,连个包子都吃不上”;哪怕四下无人,他对着树也得吆喝“可有上吊的吗,吃个包子再走”…………。
大脚老李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就这样马不停蹄,卖完一筐跑回来再装一筐,一直动如闪电疾如风,不停吆喝。除了吆喝,不和任何人闲谈,一直面无表情,可以说是不苟言笑。
待到三点一过,回到铺子,把自己直接扔在里间的床上,这一觉就到了天黑。
每天忙忙碌碌,几十年呐,没见他歇过。
晚饭时间,老李起来刷牙洗脸,坐到饭桌边上,笑眯眯的先问老婆今天卖了多少钱,该为明天做的准备做好没有,等等,得到满意答复后,把酒就拎了出来,还是早上的那个搪瓷缸子,哗哗倒上半斤酒,这一顿喝的就慢了。他不怎么和孩子们言语,喝着自己的酒,看他们吃饭,待到都吃完站起来走了,老李这才把剩下的酒加紧几口喝完,桌上有什么吃点什么算是晚饭。
看上去他吃饭很随意,其实不然,这个人疼孩子,虽然一样的粗茶淡饭,他是尽着孩子吃,他吃孩子剩下的,所以哪天孩子们要是把饭吃光了,他宁愿饿着。拼了命的卖包子,赚了钱却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我琢磨一定有什么的原因在里面,从这吃饭的细节,我看得出他就是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存点钱,为了给孩子储蓄未来。
但光顾着挣钱呢,很少与孩子交流,而且过多的沉湎于自我,就想把所有的担子都挑在自己肩上,咬着牙,想着现在难点,今后会享福。他把美好生活的希望更多的寄托在未来,而不是当下。渐渐的性格在别人看来就有些孤僻,为家庭付出的最多,可孩子长大了却不和他亲。
其实穷也好富也好,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不是钱的多少能够衡量的。同样生活在社会底层,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大有人在,干了一天活回家喝上二两,领着老婆孩子小河边上散散步,哪怕是窝在家里看肥皂剧呢,一样的温馨和睦,其乐融融。老李就是心劲大,心强,总爱和人比,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以为攒够了钱,就会有享不完的福,殊不知,福,就在身边,就在当下。
他所希望的那个未来终究没有到来。
日期:2016-07-24 11:06:43
上个帖子说老李,贴出来后,几个群友却对老高感兴趣,都想知道知道爱长头发的老高后来怎么样了。老高不喝酒,本来想跳过去写他的一个亲戚,但既然大家问了,就从老高开始吧。
大脚老李出走以后,炸油条的老高很是惋惜,经常唠叨这个老邻居。一次我在他店里用早餐,听老高又和街坊聊老李,老高的媳妇有点二,是个糊涂人,忽然就发问“大脚老李大脚老李的喊了这么多年,这大脚老李姓啥我都不知道”。
这句问的振聋发聩,把全场都镇住了。老高倒是气定神闲,很真诚的对媳妇说:“大脚老李姓张”。
老高媳妇很认真的念叨了一遍“原来他姓张呀”,好像要努力记下来老李姓张似得,摇头晃脑的又忙乎店里的活去了。
老高看看大家说:“明天大家来,问她大脚老李姓啥,她还是不知道。”
哈哈,就是这么样的两口子,老高的那点爱好怎么不能明目张胆呢?!
老高其实口碑不错,但瑜不掩瑕,他的缺点别人看起来一笑了之,他媳妇也毫不在意,可唯一的儿子心里压力大,对父母有埋怨。老高两口子呢,照看孩子的时间也不多,孩子的学习就耽误了,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打工去了。
做了一年不到吧,在省城一家大酒店里做传菜员。据说一次给某个房间传菜,恰好这个包间的服务员出去了,客人就让他把菜直接端上来,而且要放在主客的面前。小伙子传菜没问题,上菜是第一次,有点手足无措,不小心就把桌上的一杯酒打翻,弄脏了这位主客的衣裳。主客倒没说什么,但请客的不愿意了,“啪啪”就给了小伙子两个嘴巴子。酒店经理也混蛋,跑过来净当孙子了,光赔不是不说,还当场表态要扣小伙子工钱赔给人家。这请客的更混蛋,人家经理赔不是了,你就顺坡下驴吧,他偏不,他还说了一句比那两个嘴巴子还伤人的话“你的工钱别说赔这身衣裳,能赔得起这杯酒钱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