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畔文谭:你熟悉却又陌生的酒》
第27节

作者: cjnsy1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伙子一想自己兜里确实没钱,谁叫咱是穷人家的孩子呢,人家一顿酒咱得干一年,当时就万念俱灰了,那个委屈那个为难,唉!
  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哭着小声嘟囔了一句什么,语焉不详,然后顺手推开窗户,就跳了楼。
  想来小伙子的一时激愤,也可能与成长路程上的委屈有关。老高的不检点对儿子一定有很大的伤害,多年来烦恼郁结,终于………………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小伙子的舅舅姓朱,原来在文化馆工作,爱好书法,性格有点迂腐。书法写了几十年,一点名气也没有。就皖北小城来说,写书法的搞个排名的话,前十名肯定没有他,前50名也不会有,前100如果有的话,很多人都会不服气。但无论谁都得承认一点,老朱在书法上面下的功夫,恐怕比前十名加起来的都多,但字就是没长进。行家怎么评价不说了,他自己都觉得寒碜,曾经很忧郁的对大家说“我怎么就看自己的字不顺眼呢”。

  搞艺术确实需要天赋,不是凭努力就能行的。那句什么“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的下半句最适合他:“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
  而他仍是孜孜不倦,勤勉的很。我曾经在某个场所见几个老婆婆拿着纸笔画划,真的是画划,因为都不认字,就是瞎划,她们说画的划没有任何意义,就是在划的过程中很快乐。这恐怕也是老朱痴迷书法的原因之一:沉迷书写过程的快乐,而不是对造型艺术有多高的追求。拿起笔落在纸上,心中就有一团火,像躁动,像放纵,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动。哈哈
  一个人,爱好一个东西,弄了几十年,哪怕一点成果都没有,就这份执着,这份享受的劲
  ,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老朱的营生是卖字,在老城很繁华的一条街上,某两座楼之间的巷口,摆了个摊,主要给别人写个帖,写个告什么的,偶尔也会卖上一副中堂。有买中堂的老朱就很兴奋,恨不得免费送,生怕人家买回去不挂似得。
  曾经有人让他写碑文,老朱兴冲冲的写好了,人家拿走又送了回来,改了几次三番就是通不过,后来一打听,原来那一头的风水先生为难他,没告诉他合黄道的法门,就等着老朱去请教。老朱不懂这个,后来还是同行指点,拎包茶叶去拜访了一次才拿下。
  稍稍跑跑题,合黄道也算是传统的一种吧,比如说“黄道吉日”,这个吉日就是用黄道算出来的,怎么算呢?黄道分大黄道和小黄道,分别用了两句话来应用。还以老朱写碑文举例,大黄道是用“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这十二个字去套,轮回循环,最后一字落在带“走之底”的字上是吉;小黄道用“生老病死苦”这五个字,同样轮回循环,最后一字落到“生”或“老”上才吉。
  中国人聪明,讲究,什么事都有章法可循。
  老朱爱喝酒,他的酒具很特别,是中华墨汁的小瓶子。许多60后70后应该见过那种小玻璃瓶,小小的,圆圆的,容量就是50毫升上下。老朱把它洗干净了装上酒,摆在案头,写着写着来一口。尤其是在冬天看他喝酒最是有趣。
  坐在巷口写字,寒冬腊月的那个冷可想而知,老朱写着字冷了,把笔一丢,拿起小瓶子,咕咚咕咚灌几口,然后双手交差抄在袖筒里,屏住呼吸闭着眼几十秒,忽然就长叹一声,“啊~~”,不知道的路过听这一声,会以为老生要开唱。老朱喝酒限量,上午一墨汁瓶下午两墨汁瓶,吃饭时间不喝酒,晚饭以后不喝酒。高明之处在于一年四季,每天如此,而且酒量虽小,酒却不含糊,必须是秋天第一池子的小窖,没有三年以上根本不入口。

  老朱恬淡的日子过了几十年,很是知足常乐,直到外甥的事发生,让他动了肝火。
  老高两口子接受了结果,老朱不接受,老朱悲愤的很,从此几年间不停奔走。一般上丨访丨告状的路子老朱也走了一遍,但因为老高夫妻已经妥协,所以收效甚微。后来老高改了策略,拿出了看家本事,书法。
  他去首都,带上两个军用水壶,一个装酒,一个装墨汁,毛笔往军大衣里一掖就出发了。皖北有去北京的直达火车,但老朱不座,他座那种一站几十公里的城际交通的客运汽车。每到一站后,他就溜达到半夜,待路断人稀的时候,他拿起毛笔在汽车站和火车站的墙上写状子,但凡有白墙,他就写。时间长了,他写的状子也慢慢的改变风格,开始是长篇大套,生怕不详细。后来越写越精炼,简单几句话,就勾勒出大概,而且语言力量超强,看者无不动容。

  老朱也精明,他不是直线走,而是看似漫无目的的,交叉着朝北走,搞得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去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到后来估计首都去不去也都无所谓了,就是宣传了,借以宣泄心中的不平。那时候没有天涯呀,发消息真的很难。
  几年下来,老朱的书法大有长进,一尺见方的字,力透墙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幅对联可以挂在老朱家的墙上,人微言轻的老朱,就这样几年下来,居然真的讨得了公道。
  现如今,老朱归于恬淡,颐养天年。
  曾经老朱晚上爱拿笔蘸水在路边石板上写字,这些年这样写字的多了,老朱不落俗套,改了路子。每到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就拿只笔到河边上,在水面上写。月光下,毛笔在水面轻轻滑过,惊起一串串的涟漪。
  写的很慢,很温柔。
  日期:2016-07-24 11:07:26
  更新分割线
  ==============================================================

  更新一之开篇
  四个多月没有更新,写起字来颇感生疏。温习前面的帖子,暗自心惊,竟然逾七万字。字数让我很不安,围绕一个主题写了七万字,前所未有。很希望我的小学老师能看到,她曾断言我长大了写封信都困难。虽然成绩一般,但小庙很听老师的话,后来少小离家时候,孤独寂寞也不写信,幸亏这次是写贴不是写信,要不然写完“你好”就又卡住了。感谢互联网。
  虽然有了七万字,但觉得七万字并没有把酒描述的足够,我知道酒友都看累了,可我好像还有千言万语。是我太唠叨了吗?不尽然。只怪酒的历史太悠久,故事太多,纵使小庙喋喋不休,也只是沧海一粟。
  叹一声: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自从写贴,加微信的酒友众多,每每打开朋友圈看一圈,目不暇给煞是热闹。不时有酒友借酒抒怀,间或见解独到且言真意切,当真是振聋发聩。于无声处听惊雷乎!

  酒友之中不乏有心之人,这几个月来,有几位提醒我,说网络上有人在模仿,甚至在诋毁。小庙听到居然暗自得意,虚荣之心人皆有之,我非圣贤,焉能免俗。其实小庙也曾一探,虽是意兴阑珊,但也饶有兴味。不仅看了他们的文章,而且还买了他们的酒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