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畔文谭:你熟悉却又陌生的酒》
第31节

作者: cjnsy1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此,小庙后来用了一周时间酝酿了一下情绪,七天里只吃杂粮,馒头稀饭面条,除了盐的咸味,杜绝酸甜苦辣,喝的除了白开水,远离一切饮料。一周以后口里的那个寡淡,诸位可想而知。
  在第七天的晚上,弄了一碗羊肉,半只鸡,再倒一碗屠苏酒,摆在桌上,为了更加逼真的还原汉唐的环境,把电灯全灭了,点一支蜡烛照明,可惜没弄到合适的油,不然油灯光闪烁之下或许更有感觉。小庙坐下来面对酒肉先感受了一番口腹之欲的挣扎,思考了一会,是先喝呢?还是先吃?
  沉思片刻,酒徒的本性凸显,感觉对酒的渴望更强烈,随即双手端起陶碗,举酒于目下,观其色若琥珀解于水,闻其香如空谷藏幽兰,一饮而尽,刹那间天高地阔,云淡风轻,此中愉悦唯两字可形容:妙极!
  日期:2016-07-24 11:11:11

  更新四之陈万能
  更新以来,前面三篇讲的是各种酒,较为枯燥,今天改一下路子,讲点喝酒的人,放松一下。讲故事我不在行,写上个把小时就得跑阳台上抽根烟,所以写的断断续续,一篇看下来若有不通顺的地方,那一定是我中间去阳台吐纳风云了。虽然都是平铺直叙,没有跌宕的情节,好在没有虚构,都有所闻有所见,诸位酒足饭饱后歇歇神,抽根烟看看权且消遣吧。
  不在室内吸烟,这个习惯虽是被迫养成,但觉得这个习惯也挺好,也就不再纠正。现在很怀念最初在阳台抽烟的那段日子,说来都十几年前了,依稀年轻时的我,夜晚、阳台、香烟。凝视满天星斗,呼吸之间享受烟草的醇美,而身后的房间里,崭新的小生命正在慢慢孕育。很美妙。
  有句话说“烟酒不分家”,意思是说烟和酒是绑在一块的绝配,现在超市里经常有品牌酒搞促销,买瓶酒送包烟,估计也就是这个意思。小庙看来,烟,能不抽最好不抽,尤其是喝酒的时候,一但有烟味,酒的味道就跑偏了。
  酒友之中,烟酒不忌的占大多数,有一位陈先生是高人,人称“三根火”,意思是一天只用三根火柴。陈先生早上醒来点上烟,抽到走出门;走出家门点上火,晃荡一天直到回家,期间烟不带灭的,一根接一根的续着;回到家洗把脸,再点一次就直到安歇。是否真是如此,无从查考,但这个绰号起码说明此人烟抽的厉害。
  屈指算来,陈先生如今也该60多岁了,据说身体仍很健朗,依然每天三根火。我就奇怪这烟怎么就没要他的命!
  有些人,刚认识时泛泛而已,交往时间长了却成了知心好友;而有些人,初次见面很是钦佩,相逢恨晚,时间长了却不厌其烦,甚至躲之不及。恰巧陈先生就是后者。
  陈先生酒量奇大,酒风尚可,就是一样很讨厌,喝多了爱吹牛,而且吹的大,不知根底的乍一听就给整懵了。
  例如一次酒宴,在座的有位挂子行的前辈,很是令人敬仰,话题自然围绕着他聊。咱们外行人在行家面前就想探听点稀奇,所以尽聊些南拳北腿内外家的皮毛引老先生的话头。聊着聊着聊到了太极拳,斤把酒在肚的陈先生,听了半响,扬起半红脸插了一句:那个陈氏太极,其实是我创造的。

  陈先生若有其事,侃侃而谈:文化大XX以后,太极拳已经绝迹,只剩下个名字,其实是个空壳。伍主任(貌似当年国家体委主任,他称呼起来跟老表似得)找到我,却不过情面,我写了一套拳谱给他,唉,我也记不太全,中间有些招式是我当时现编的………………。
  这当着行家现编瞎话,你说大嘴巴子是该抽他左脸呢,还是右脸?!
  还是人家江湖人有涵养,老拳师听完不说话,跟没听见一样,置若罔闻,神态安详。酒宴散后,一一握手道别,不显露丝毫不快。
  陈先生的职业与爱好有关系,他天生爱热闹。爱热闹就得往人多的地方凑,哪里人多呢?婚丧嫁娶的人最多。陈先生也是热心肠,谁家有事,他是忙前忙后迎来送往,不辞辛劳,再加上能吹好说,又天生的大嗓门,逐渐的成为红白事上有名的“大总”。
  “大总”是个俚语,具体是干什么呢?大家看红楼梦有一章,《秦可卿死封龙近卫,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熙凤当时干的事就是大总的一个部分,总揽一切内务;大总另一个部分的工作我觉得应该是“祭司”。不管红白事都会有祭祀活动,大总在总揽内事以外,还得负责安排指挥有关祭司的事项,也就是负责礼仪活动。这个祭司部分也是大总最出彩的部分。
  祭司又是什么呢?据说上古时候负责祭祀活动的术士叫祭司,后来演变为一个专门的职业,这个职业叫“儒生”,起初儒生这个职业专业性很强,后来因为民间祭祀活动的需要,儒生也逐渐的世俗化,成为谋生的手段。
  例如至圣先师孔子名丘字仲尼,据说也曾是专做“相丧”的儒生,放在陈先生这里做个比较,孔子也就是专做白事的大总一名。不过孔夫子道高一筹,搞出了学说称为儒教,被尊为“至圣先师”。而陈先生的同行们,一代代衍生下来,连儒生二字也不敢自居,只以大总自称了。

  以上是玩笑话,但因为这个玩笑,陈先生被小城百姓称为“陈孔子”。叫了一段时间的孔夫子,陈先生觉得孔子也不能比拟他的多知多懂,索性自封了一个绰号叫“陈万能”。
  陈万能喝多了吹牛原本也不是大毛病,说大话吹牛的人多了去了,很多人酒后吹牛是管不住嘴,酒醒了一回想,恨不得抽自己大嘴巴子,第二天见了人惭愧的不行,这种吹牛的兄台不算吹牛,最多是个不严谨,无伤大雅。
  最可恨的酒后吹牛是嘴忒损,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以诋毁与己无关的一切为能事。
  陈万能一次酒后,躺在澡堂子里捏着脚,悠然自得。听得旁边有几个人在说闲话,谈到城中有个很著名的两口子的离婚事件,大家替女方委屈,一致谴责男方。这就是说闲话,扯闲淡,这种蜚短流长到处都是,某个人想添油加醋现编点佐料,都会从“我听说”这三个字出发。“我听说”作为谣言的开始,鲜明的代表了传谣人立场:造谣可以,但要先把自己摘出去,以免把谣造到自己头上。
  陈万能是奇人,只要能显摆自己,引人侧目,不惜自我牺牲,但凡有几声赞叹,简直是无上欢愉。
  听到大家聊得差不多了,陈万能坐了起来,喝杯茶漱漱口,作势给隔壁的众人敬敬烟,然后盘好腿摆正坐姿,小烟卷猛吸几口,开腔了:你们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两口子离婚,不怨男的,也不怨女的,其实都怨我。

  满座皆惊,人家这城中巨富的两口子离婚,怎么会怨你这个胖老头子呢?人在感觉离真相很接近的时候都是按捺不住的好奇,七嘴八舌的追问,怎么怨你了呢?!
  陈万能续上一根烟,满腹心事,一脸愁容:唉,其实吧,我都这个年龄了,她别说离婚,就算没结婚,我也不能娶她呀。最近我都不敢回家,只能在澡堂子躲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