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6-24 10:07:27
前来投靠岐下的不仅仅是豳地的故人,周围国家的人听闻“南泥湾”的美名以及公亶父的仁慈德名,也都纷纷申请移民。土地肥沃的周原人丁兴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公亶父的腰杆子挺起来了。接下来他做了一件事:革除戎狄习俗(“乃贬戎狄之俗”),可见他心里对戎狄有多么痛恨。
其实公亶父先人与戎狄渊源极深,早在不窋之时,就在戎狄之境生活,戎狄的习俗肯定影响到方方面面,要完全撇清谈何容易。再说戎狄之俗也不尽陋习,比如短衣窄袖、分叉的长裤、骑射之术等等,都被公亶父“贬”得一文不值,成了蛮夷不开化的特征。公亶父的改革其实是一次大倒退,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使得华夏诸族在机动很强的匈奴、戎狄面前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直到七百多年后,著名的赵武灵王搞了个大复辟,也即“胡服骑射”,胡人的着装才一下子成为骑兵的标配,最先尝试的赵国由此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亶父对戎狄如此决绝,让人很难相信他说过“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这种不伦不类的话,除非他有人格分裂。如果公亶父没有精神分裂,那么“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这句被圣人咂摸出唾沫星子的话,只是唾沫而已。
公亶父有三个儿子撑腰,特别是那个小儿子季历,加上贤内助太姜,这个胆子有点小的男人一下子变得豪气如云。他建立城廓与房屋(不准搭建戎狄人的帐篷),根据某种标准让人民划邑而居(“而邑别居之”)。这里的“邑”有别于城邑或采邑,而是城市的下面的一个个行政区,比如“东城区”、“西城区”之类,以周人对等级观念的高度敏感,那些区一定是根据身份地位划分的。(二十五)
日期:2016-06-24 11:40:31
公亶父看样子把老婆太姜的期待当真了,他的做派让土豪们弱爆了,也让各大诸侯相形见拙。在刚刚搭建起来的崎周,他设立“五官有司”,完全是天子的政府班底配备。什么是“五官有司”?《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公亶父完全不满足当崎周的主人,他以天下共主的姿态“严标准,高要求”,虽然岐山下的城市还只是草台班,但在气势上一点不输已经有五百年历史的殷商。公亶父如此明目张胆地摆谱完全是作死,以当时崎周的有限实力,大商可以分分钟灭了它。就算后来强悍的季历对诸夷、诸方屡战屡胜(仅有一次败绩),威名赫赫,对宗主文丁(商朝诸王里相对比较弱的一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心,何况公亶父?!我只能说公亶父先生是朵奇葩。
姑且我们认为公亶父真的很气派、无畏地设立五官,可这真的不是什么好话,可是“民皆歌乐之,颂其德”(“歌乐”指的是《诗经•绵》),僭越难道不是失德吗?那还歌颂什么?我只能说这些民太没心没肺了,或者太史公太会反讽了。
春秋战国时代,不少诸侯国也设立五官,比如孔子就做过鲁国的司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僭越的现象呢?用孔子的话来说是“礼崩乐坏”,他老人家做司寇做得带劲得很,上任第七天就杀了少正卯,效率很高。诸侯按照天子官制封官,这比“八佾舞于庭”要“崩”得多“坏”得多,那么公亶父岂非“崩坏”的始祖?太史公的笔法是“春秋“还是”冬夏“?他把公亶父置于一个可疑而且尴尬的位置。(二十六)
日期:2016-06-25 10:44:01
雄起的公亶父,为了接班人的问题伤透脑筋。季历精明能干,既有雄心也有孝心,公亶父和太姜都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做下一任崎周之王(还不能叫周王),因为姬家讲究名分。
他们得天下后,由周公旦把他们家的礼仪系统化,那便是著名的“周公之礼”,简称“周礼”,一跃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为“三礼”之首,另两礼为《仪礼》和《礼记》。“周礼”之“周”有双重含义,既指周公,亦指周朝。王位继承权的定位是“首礼”,西周实行的是嫡长制,但奇怪的是,周公的封国实偏偏实行类似于殷商的继承制,传子或传弟,但是比殷商有规律得多,其模式是“传子,传弟,再传子,再传弟……”,鲁人称之为“一继一及”制,子承父是“继”或“世”,弟继兄曰“及”,又叫“世及”。
按照姬家的礼制,继承大统的应该是长子泰伯,而且泰伯也相当贤,虽然可能比季历差点;从他后来创立吴国的事迹来看,他同样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公亶父并没有充足的理由废除泰伯的继承权。
公亶父偏偏找到了理由。那个理由与“理”无关,仅仅是个由头,还挺无厘头的。季历之所以获得父亲力挺上位,竟然是因为他儿子姬昌!因为公亶父认定孙子有“圣瑞”,是圣孙,于是隔代指定接班人,为了将来姬昌顺利接棒,必须先传位于季历,季历原来是个“啃儿族”。那个所谓的“圣瑞”是什么?据《尚书帝命验》披露“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赤爵是什么?神鸟火凤凰;丹书又是什么?天书。火凤凰为姬昌传递天书,这简直是“神瑞”,说“圣瑞”都是谦虚的。“止于昌户”有点含糊其辞,不知道是否发生于姬昌诞生之际,但后来的帝王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圣瑞”或者“神瑞都定格在出生的刹那,那一刻,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不用他们说,儒生全替他们说了,而且说得文采飞扬、天花乱坠!(二十七)
日期:2016-06-26 08:48:34
有一点可以肯定,火凤凰嘴叼天书“止于昌户”时,根据《周本纪》的说法“生昌,有圣瑞”,姬昌肯定还在襁褓之中,也就是说他还跟母亲太姜住在一起。姬昌肯定没有能力描述“圣瑞”场景,最有可能的讲述者是他妈妈太任,其次是他爸爸季历。还有一种可能,讲述者是后世的书生们。不管是哪种可能,公亶父听了“圣瑞”的报告,心情巨爽,对未来产生了无限的向往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吕氏春秋•应同》也提到“圣瑞”:“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乍看起来和《尚书帝命验》很合,其实有差别:时间差太大了!《尚书帝命验》里出现“圣瑞”时姬发还只是“圣孙”,《吕氏春秋》里姬发已经是“圣王”了,它让“隔代指定”的传说一下子没了出处。看来那些书生各写各的,私下里没有交流,也难怪,当时交通和通讯都极其低下,交流很困难,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很多顾此失彼的乌龙。乌龙们很可爱,天真烂漫地暗示了那些老气横秋、世故的言辞里的假象。
让我们暂时妥协一下,就当季历是因为儿子的“圣瑞”而幸运地成为周侯吧,否则我无法写下去。
泰伯和仲雍知道父亲的选择意向后,很知趣地闪到一边,目送弟弟“因子成龙”。这哥俩为了向父亲表明态度和决心,不惜把自己“整容”成父亲最讨厌的蛮夷形象:断发纹身。不过这哥俩的戏演得有点过,立下字据不参选就是了,或者出去“旅游”,何必那般作践自己?尤其是仲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瞎起什么哄?姬家人骨子里就爱装,公亶父就是个天才演员,这一家人装大发了,一直把天下都装入囊中,那时他们就可以不用再装了,自有人替他们梳妆打扮。(二十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