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第16节

作者: 卢江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帝乙所嫁之女子连个名字都没有,怎么可能是正室?写此爻辞的人明显想当然了:商王帝乙的女儿或妹子下嫁诸侯,一定是做正室的。其实姬昌接替他爹为周室大当家时,他已经和正室太姒生了十个儿子。姬昌是个早婚早育的反面典型,他在TEENAGE时就生了长子伯邑考。《仪礼•注疏•士冠礼第一》注:“文王十三生伯邑考。”
  从归妹卦爻辞的疏漏我们不难推测,此卦爻辞的作者不应该是姬昌,他不至于谁是正室谁是侧室都不记得吧?他不记得自己儿子倒是有可能,因为他有一百个儿子,要一个个对号入座还真不容易。其实根据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的作者至少还有一位南宫括,此人为“文王四友”之一,这起码证明了姬昌不是《周易》的唯一作者。
  商周和亲的次年,即帝乙三年,《竹书》载“夏六月,周地震。”按说崎周遭灾,这明明是姬昌的不幸,可史书上把这个当成殷商灭亡的不祥之兆。
  其实崎周的天灾对于帝乙来说真是天赐良机,帝乙如果学过历史,他就该知道大禹是如何利用“不祥之兆”,化不祥为吉祥 。想当年三苗地震,就在三苗人心惶惶、伸长脖子等待救援时,大禹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三苗给灭了。帝乙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说不定还真给女婿或者妹夫送去了抗震救灾物资。

  帝乙这位颇为厚道的商王在位仅九年就驾崩,继位者是他儿子子受德,末代商王帝辛。(五十二))
  日期:2016-07-25 11:16:31
  关于帝辛,我在第一部《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里浓墨重彩地讲述过,这里主要讲讲他和姬昌的纠葛。
  帝辛上台后,他的施政方略是按他父亲帝乙的既定方针办。对内安抚她的哥哥微子、叔父比干和箕子,让他们掌握军政大权;对外继续采用怀柔手段安抚三大诸侯,西伯姬昌、九侯和鄂侯(又叫邘(yú)侯。

  帝乙和帝辛父子对姬昌可谓仁至义尽,除了和亲外,还让姬昌继续做“九命伯”,也即“西伯”,便是《封神榜》里的“西伯侯文王”是也。“西伯侯文王”这个称呼乍听有点怪,怎么又是“伯”又是“侯”?“伯”不是爵位,而是诸侯之长的意思,前面说过,“西伯”就是西部战区总司令,是个职衔,而不是爵位。季历和姬昌父子尽管享上公礼遇,爵位仍是侯爵。
  九侯又叫鬼侯(因为古音“九”与”鬼”同音),即鬼方的君主。前面说过,鬼方即匈奴,想当年武丁花了三年时间才把他们击溃。帝辛统战鬼方的举措高明之极,不仅因为鬼方实力不比歧周差多少,更重要的是鬼方与崎周乃世仇,让他们并列三公起到了互相牵制的作用。
  邘侯在有的古书上被称为鄂侯,但邘和鄂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前者在河南沁阳县,后者则在山西宁乡县,也许邘侯的势力范围真的遍及两地,只有大诸侯才能得到商王的格外垂青。
  帝辛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按理出牌,中规中矩。丝毫没有“以为皆出己之下”的狂傲,相当温良恭俭让。
  帝辛第三年,商朝要亡的又一“凶兆”出现了。这回不是旱涝、地震或者流星雨啥的了,而是出现了罕见的物种变异:一只麻雀生出了一只老鹰!(《竹书》“三年,有雀生鹯(zhān,指鹰类)。”)麻雀变凤凰,自然也可以变成老鹰了。

  兆之真假并不重要,有意思的是后人对兆头的解读。黄帝时出现大如羊的蚂蚁、粗大如虹的蚯蚓,想想都很可怕。此类“基因突变”的蚂蚁、蚯蚓如果出现在商朝岂非要变成吓死人的凶兆?可它在黄帝时代,偏偏是吉兆,象征“伟大、光荣而正确”。(五十三))
  日期:2016-07-26 12:09:41
  帝辛四年,“凶兆”又起,商的故都亳下起了“土雨”(“雨土于亳。”)。此事虽罕见,但比麻雀生老鹰靠谱。而且可以解释清楚,某地的泥沙被龙卷风吸走了,然后不负责任地在亳卸载。龙卷风惹的祸也算到帝辛头上了。
  帝辛怎么看生物变种或者土雨不得而知,但姬昌做的一件事引起了他的严重关注。

  帝辛六年,姬昌跑到邻国毕国举行祭祀(“六年,西伯初礿于毕。”),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礿(yuè)是一种在夏商两代春天举行的祭祀,周朝时,这种祭祀仍在,不过改在夏天举行。 祭祀这种事一般都是诸侯在自己封国内举行的,姬昌凭什么在别的国家举行祭祀仪式?当年成汤干过同样的事,热情洋溢要葛国赞助自己的祭祀大典,葛国国君对他有怠慢之嫌,于是成汤一不做二不休把葛国的命给革了。姬昌和成汤惊人地相似,工作作风和方法一般无二,帝辛能对姬昌的所作所为无动于衷吗?

  帝辛忍下来了,不过他心里记下帐了。他必须忍,就像他的祖父文丁、父亲帝乙一样,他需要姬昌为他维稳西北。
  自商周和亲之后,双方有二十多年相安无事。姬昌在周原一心一意谋发展,军队越来越强大;以后妃表率太姒为首的佳丽越来越多,实现了后宫的年轻化,这一点很重要,确保了姬昌后代的可持续性发展:儿子人数朝一百大关买进,女儿不知道有多少。姬昌真是人丁兴旺,“绵绵瓜瓞”。
  帝乙十七年,姬昌蓄势而动,“西伯伐翟”。翟通狄,就是当年逼公亶父交出“地与民”的狄人,他们当年伙同匈奴夺取了公刘到公亶父历经九世苦心经营的豳州。匈奴即鬼方,确实比较鬼,抢掠豳州,发了笔横财就逃之夭夭。狄人大概没有忧患意识,心安理得地在抢来的土地上定居,他们也不想想,有朝一日人家回来寻仇怎么办?也许他们不拿公亶父当回事,觉得那个怂人借他一胆也不敢回来寻仇。可他们忘了,公亶父有后人的。(五十四))

  日期:2016-07-28 06:42:57

  鬼方先遭了报应。武乙三十五年,季历一战击溃鬼方,扬名立万,又报了父仇。季历一生战功显赫,很多方国都被他收拾了,远征匈奴,出兵山西、甘肃,奇怪的是,他一直不动近在咫尺的豳州狄人。也许狄人自己也嘀咕:姬牧师什么来找我们算旧账呀?
  狄人战力远不如鬼方,当年他们如果没有联手鬼方,未必敢对公亶父下手。季历迟迟不动手,也许是想要把这个软柿子留给他的儿子练手。
  奇怪的是姬昌也迟迟不对北狄动手,在他父亲死后的第二十八年才想起来伐翟,季历都快给“激活”了。事实证明,并非北狄强悍,季历父子才犹豫不决。姬昌一下子就把豳地的软柿子捏得稀巴烂,豳地重新成为姬家产业。姬昌收复豳州时,不知道有没有想起他祖父公亶父的话“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这句话可是备受圣人推崇啊。姬昌这么干岂不是证明他不买他圣德的祖父的帐?既然“何异”,你何必要动刀动枪让那块土地重新异主?孟子对于姬昌收复故土没有发表任何演说。我倒是很好奇为什么姬昌过了那么久才伐狄,莫非他一直在后宫忙活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