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风流——刘骏评传》
第38节

作者: 明轩公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更尴尬的是,猪王在位期间,北伐不利,青州、兖州等地相继沦于北魏之手,作为一个丢掉了整个山东的皇帝,又如何能容忍一个被自己批倒驳臭的人反而取得了自己一生都难以企及的战绩呢?
  当然,有人会说,这场战争也许就是孝武帝运气好,撞了大运呢?其实不然,我们从史料中搜寻些蛛丝马迹,可以发现,其实孝武帝为了这场战争准备很有了。首先,孝武帝的军改就发生在青州之战前不久,而当时还是北魏刘宋的蜜月期。北魏使臣刚刚来南方乞求“互市”,在索虏极力营造出一种和平的大环境下,你这边却在军改,这不奇怪么?
  其次,通过“互市”,孝武帝尽最大可能性引入北方优良马匹,同时,他也在民间鼓励百姓养马。孝建三年五月,孝武帝下诏荆州、徐州、兖州、豫州、雍州、青州、冀州七州辖区内,百姓家中养一匹马的,就可以免除一人的赋税。我们注意下,这几个州都是毗邻北方边境的州县。
  那么,孝武帝为何这么重视养马呢?其实不过是刘骏想早日组织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当年他坐镇彭城,青眼看到拓跋焘是如何凭借着几十万骑兵,施展“蛙跳”战术,直接绕过彭城,寿阳,出现在了京口北固山对面的瓜步山。而那时候,身为安北将军的刘骏很痛心刘宋没有自己的一支强大骑兵啊,刘康祖正是因为以步兵的血肉之躯去对捍骑兵才殒命疆场的。所以,打从那起,刘骏便暗暗发誓,不能让父皇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那有人又得说了,只不过是孝武帝想强大国防而已嘛,又不是真打仗。那我们仔细想一下,在那个年代,你练兵不为了打仗为了什么?在那个没有国际法的时期,君主厉兵秣马的唯一目的就是开疆拓土,而不是自保下去。因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但是,你要开疆拓土必须仰仗兵戈之利!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北方的柔然也发动了对北魏的突然袭击,要知道柔然那个民族在拓跋焘时代被打趴下后,已经很久没有出来搞事了。而且,一出来搞事恰恰就是孝武帝和北魏鏖战青州之际,要知道,那已经算是冬季了,冬季出兵历来就犯了游牧民族的大忌,可柔然仍选择了这一时机南下,或许处罗可汗在南下前就和刘宋有过一些私下交流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骏在青州战役爆发前,他对整个北方镇将都做了一系列调整,换上自己的人。这也许可以拿来说是为了架空刘诞,但从一旦开战的角度来说,全部由自己的嫡系人马统兵也是方便战争全局统筹。
  而且,在战争进行的短短三个月内,孝武帝前后多次从中央掉部队参与前方战斗,若不是蓄谋已久,会如此巴望着一个小小的局部战争么?而且投入到青州的部队,战斗力都相当强,所以即使是颜师伯这样的门外汉,也能将这几支部队肆意蹂躏魏军。
  也正因为孝武帝精心筹划了这场战争,并投入很多,所以结局回馈给他也是相当丰厚的,虽然《魏书》竭力去掩饰这场战争的规模,但从战争中被击毙的王公一级的数量,也可知北魏这次确实是元气大伤了。而刘宋这边指挥全局的只不过是颜师伯这样一个人,要换成宗悫或是柳元景,只怕是皮豹子都得命丧青州了。

  一言以蔽之,青州之战是自宋武帝刘裕死后近三十年来刘宋帝国在对北魏战争中取得的唯一一次单方面的胜利,一扫宋少帝、宋文帝以来宋军在与魏军作战中一直长期处于劣势的阴霾,一战打出了“宋武遗风”。刘骏本人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作诗一首,以抒胸臆:“表里跨原隰,左右御川梁。月羽皎素魄,皇旗赩赤光。”此战过后,北魏又再次放下脸面,像刘宋派出使者乞和。
  日期:2017-07-14 22:13:20
  排挤六弟
  北方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但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有一条主线却是贯穿了整场战争的始末,那就是孝武帝坐稳皇帝后对六弟竟陵王刘诞的排挤。
  早先曾说过,孝武帝先是用刘义恭和刘诞对调了职位,将刘诞排挤出京师。而后,在京口任职南徐州刺史的刘诞仅仅呆了两年不到,就被孝武帝一纸诏令赶去做了南兖州刺史,太子詹事刘延孙取代了他,那一年是大明元年(公元457年)。
  那么,刘宋的南兖州在哪呢?这个南兖州也是侨置的州郡,其治所大致在广陵(即今天的扬州)。东晋中期,桓温三次北伐兵败后,曾在一段时间将大本营从姑熟迁到了广陵,自此广陵开始进入到当权者的眼帘。
  但是这个刘诞到了南兖州后,并没有就此沉寂,他又施展本事,再次结交各方势力。尤其是江北一些悍将,如垣护之、长者沈昙庆等都与他有些交情,这么一来,更激起了孝武帝要办他的决心。只不过,刚刚把刘诞半架空,索虏就来了,无奈之下,刘骏只得先腾出手,解决掉索虏,而后再来对待刘诞问题。
  只不过,到了大明二年的三月份,朝中又发生了一件事,孝武帝的七弟—建平王刘宏去世了。刘宏去世的原因是从小多病的身子,享年25岁。我们之前也曾提到,宋文帝晚年时,曾有意让刘宏成为顶替刘劭的太子人选,而刘宏本人也是个博学多才的皇子。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宏一生无论是执政还是修身都是谨小慎微,深得孝武帝的信任。所以后世有人将刘宏的死归结于孝武帝的暗害其实是很不合理的,早在讨伐元凶的时候,刘宏就与刘劭等人分属不同阵营,而后在孝建三年的时间里,一直稳居朝堂三公重臣之列。
  因此,孝武帝也根本没有加害他的动机,相反,因为刘宏的病逝,孝武帝极尽哀伤,他亲自赶去哭灵,并亲撰祭文,墓志铭。对于这样一位弟弟的离去,刘骏在感到痛心的同时也相当遗憾,如果刘诞也能和这个七弟一样听话那该多好。
  其实,后来的刘诞事件,除了孝武帝的嫉才,刘诞自身雄才难制的特点也在其中起了不少催化作用。
  刘宏死后,孝武帝给颜竣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为:“宏夙情业尚,素心令绩,虽年未及壮,愿言兼申。谓天道可倚,辅仁无妄,虽寝患淹时,虑不至祸。岂图祐善虚设,一旦永谢,惊惋摧恸,五内交殒。平生未远,举目如昨,而赏对游娱,缅同千载,哀酷缠绵,实增痛切。卿情均休戚,重以周旋,乖拆少时,奄成今古,闻问伤惋,当何可言。”什么意思呢?
  老七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啊,政绩也俱佳,我本来以为老天会眷顾他,让他有所庇护。虽然他平日里身子不好,但感觉总能挺过去,不至于会出大问题。可谁能想到,所谓上天僻佑都是空话啊,如今老七一朝去世,自己五内俱焚。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但却又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后面一部分孝武帝话锋一转,通过拉颜竣和刘宏的关系,认为听闻刘宏的死讯,颜竣一定也是同样伤心,心中千言万语都无法说出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