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风流——刘骏评传》
第39节

作者: 明轩公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孝武帝为何要给颜竣写这样一封信,有人说可能是孝武帝得知颜竣在外面非议朝政了,希望通过这件事敲打他一下。但我觉得,可能是孝武帝的一次真情流露吧。他本就是个重感情的人,无论是对刘宏还是颜竣都是如此,时至今日他还记得颜竣当年亲侍汤药的经过,所以,只要颜竣不反,他绝不会杀他,写这份信估计也是为了让颜竣放心吧。
  可是,颜竣却毫不在意孝武帝给他的最后的忠告,执意上了刘诞的贼船,最终因为附逆,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当然,这个时候刘骏暂时还不想把和刘诞的矛盾公开化和具体化,因为要想安定内部,他还有几项重要举措要去先实行。首先是中央的官制,孝武帝虽然用典签制度牢牢控制住了地方,可是中央选官权力还是被世族垄断,孝武帝希望把这权力夺回来。
  首先孝武帝把视线瞄准了可以控制官员选拔的吏部尚书,大明二年六月,他下诏专门阐述了吏部尚书的重要性,以一个人充当选举天下贤才的重任,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命令同时设置两个吏部尚书,以相互制衡。
  这个诏书下达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了获得部分朝中大员的支持,孝武帝首先想到了拉拢五叔刘义恭,他对刘义恭解释增加一名吏部尚书的意义:历来大家都是遵循祖制,所以改革屡屡困难重重。但是,选拔官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人专断难免偏颇,所以我觉得应该增派一名。
  刘骏还真是选对人商量了,依照五叔老好人的品质,他又怎么可能提出反对意见呢?所以两名吏部尚书由此设立,谢庄和顾觊之分别为吏部尚书。

  除此之外,孝武帝还通过自己提拔上来的寒门子弟选拔官吏,因为吏部尚书有时候也不得不安排士族子弟担任。所以,忠于自己的寒门则可以第一时间,不受障碍给自己提拔人才。但是,毕竟这群从底层上来的寒门吃相比较难看,一朝大权在握,他们也会排挤那些与他们争权的人物。
  所以,为了敲打一下这些自己提拔的寒门,孝武帝曾多次亲自过问“庶务”。比如有一次,颜师伯举荐了一位叫张奇的寒门子弟担任公车令。这个公车令是干什么的呢?大致类似于今天的信访部门办事员,职位只有八品。按理说这么小的一个官员,孝武帝根本就没必要去关注。但是孝武帝却否决了颜师伯的推荐,只给张奇一份市买丞(即宫廷采购职位)的差事。
  也许张奇这个人家底还是比较丰厚的,他居然打通了不少官员,让他们压下了孝武帝的任命诏书,而改让张奇先去公车令任职。结果这事情没瞒多久就被孝武帝发现了,盛怒之下的他直接展开问责制度,将牵扯进这场官场舞弊案的人员挨个查办。第一经手人全部斩杀,二层负责人各仗责一百,就连最上面的总负责人—吏部尚书谢庄也被孝武帝给免去了官职。
  从这一件小事上即可看出,孝武帝明察秋毫,把权力抓得非常紧。而孝武帝为什么如此霸着权力,并非其利欲熏心,而是他清楚地认识到,官员选拔是国之根本,别的事情可以含糊一点,但这事决不允许半点含糊。
  用电视剧《康熙王朝》的话说:“咱们这烂一点,大清国就会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咱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啊。”同样,孝武帝也很直观地感受到官僚腐败对于帝国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后世侯景为何只带了八百残兵就能席卷了整个南朝江山,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他到来之前,南朝的江山已经从根子上烂掉了!
  可是,孝武帝虽然竭力想把官场弄得清明,但他却无法像自己父皇一样过好简朴清贫的生活。他也爱享受,更重要的是,他那个圈子里的亲信也都是些钟爱纸醉金迷生活的人,在那个圈子里,他渐渐迷失了自己,渐渐失去了本心,渐渐与之化矣。所以,帝王这个角色演好真的很难,在此又不得不佩服宋文帝和萧衍,他们对自己的约束很严格,竟然可以做到几十年如一日。
  日期:2017-07-14 22:15:51
  土断风云(上)

  在孝武帝和索虏鏖战青州,以及朝堂内猛抓选官制度的同时,还有一项重大政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就是提及六朝历史迈不过的一个时代性问题—土断。
  “土断”这个名词在东晋乃至整个南朝历史上多次被提及,要想了解土断是怎么回事,还得弄清楚另一个专业术语—“侨置郡县”。
  我们都知道,五胡乱华引发了“衣冠南渡”,当时大批的中原人南迁到了江南,形成了一个新的团体—“侨民”。当时的“侨民”分布基本是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史载“十家五落,各自星处,一县之民,散在州境,西至淮畔,东届海隅”。
  后来,东晋王朝建立后,在治理国家方面对侨民和土著采取了分开治理的模式,即在原有的区划上,划出一块土地,作为原沦陷区的州郡。比如你是幽州过来的,可幽州不是给胡人占领了么?那东晋政府就在原来的扬州基础上,划出一小块土地,依旧称这地方叫“幽州”,当然,是新的幽州了,这其实和西方殖民时期所建立的纽约(新约克镇),新西兰(新泽兰省)很类似。那么,你原先幽州逃难过来的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但是,要将半个中国浓缩在一两个州里面确实显得有些困难。所以,当时很多侨置的郡县是没有实际领土的,也就是说,原籍在北方的侨民很多都是只挂个空头户口的。

  但是,虽然说没有实际领土,但这些侨民的户口没改过来,所以必须设置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工作,这就导致了“侨置郡县”政策之下,出现了N多个办事机构,冗杂而后琐碎。我们可以想象下,即使在流动人口空前庞大的今天,涉及到一些户口所在地的问题还会显得麻烦多多,更遑论在那个农民和土地绑在一块的封建社会了。
  举个例子,你是来自北方青州渤海郡的,你老婆是来自幽州昌黎郡的,然后在南渡的大潮中,你们相识相知相恋相爱了,在南方的江州豫章郡定居下来。但是,比较悲催的是,隔壁老王(来自谯郡)趁着一天你出门的功夫,把你老婆给那个啥了,你回家后一刀将其斩杀。那么问题来了,衙门受审的时候就得惊动昌黎郡,渤海郡,豫章郡,谯郡四个地方的长官,说不定各郡关于一项罪名的处罚还不同,那你估计就得牢底坐穿还没等到审判结果了。

  当然,由于东晋政府对待侨民和土著政策不同,所以两者所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也不同。一般说来(注意是一般说来,原因大家都懂得),江南土著被编入“黄籍”,而北来侨民则被编入“白籍”。
  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是,那时候的外来人员比当地人吃香得多,因为你一旦被编入“黄籍”,这就意味着你和土地被绑定在了一块,到时候种地,服役什么的都会找上你。
  看到这边,大家脑海中肯定会冒出两个问题:一、为什么东晋政府要费时费力搞这么个“侨置郡县”的政策,统一管理不是既省时又省力么,还能裁撤掉那些冗杂的办事机构,减少开支。二、按理说土地是江南人的,作为本地人非但享受不了权利,还得当牛做马养活这群侨民,这不是脑抽么?
  先来说第一点,生物学有个定理叫“存在即是合理”,为什么斑马拥有那种华而不实的造型却能繁衍至今,为什么鸵鸟退化后连飞都飞不起来还无法灭绝,这看似不合理的表象都包藏着深刻的自然密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