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刘诞谋反之心昭然若揭,请求陛下即刻将刘诞捉拿归案,开除宗籍,削去官爵,打入大牢。
突然之间就把刘诞事件定了性,孝武帝这时候也犹豫了起来,觉得这么做会把本来还在考虑反不反的刘诞直接逼反了,到时候得不偿失。所以孝武帝给出了自己的决定:刘诞有反心不假,但没有造成造反的既定事实,所以削爵为侯,禁足封地就行了。
从这一决定来看,此时孝武帝还是想留刘诞一命的,假如刘诞没有后来的公然起兵,或许这样的结局对刘诞来说未必是最坏的。当然,为了避免刘诞公然起兵而对社会造成动荡,孝武帝还是做了两手准备。他仿效当年祖父刘裕除刘毅的手段,采用突袭,先是任命义兴太守垣阆为兖州刺史,同时让戴明宝提领御林军和垣阆一起上路,假借赴任之机路过广陵时突然发难,拿下刘诞。
日期:2017-07-14 22:22:14
尺布斗粟(二)
按理说,这个计策是天衣无缝的,可是关键在于要确保计策进行时的保密性,可戴明宝的一个举动却让这计划泄密了。原来,戴明宝到广陵附近时,派人与刘诞的典签蒋成联络,希望里应外合,擒拿刘诞。
之前我们就说过了,典签是孝武帝分散在诸王身边的朝廷卧底,必要时刻能随时呼应朝廷。所以蒋成跳反了,可蒋成一跳反,他手下许宗之也跳反了,原来,为了保全自己,刘诞也在朝廷安排的卧底典签身旁也放了一个自己的卧底。
许宗之及时向刘诞高密,刘诞连夜采取行动,将蒋成逮捕了,而后全城戒严。等到第二天,戴明宝和垣阆的军队开到了广陵城下,可是城上一如既往地安静,既不见蒋成开门迎接,也不见城头白旗高挂。
正在两人寻思之际,刘诞一身戎装地出现在了城头之上,而手中提着的恰恰是蒋成的首级,这下就算是傻子也都明白了:计划失败了!此时两人本以为无需兴师动众,所以带的人马不多,刘诞则大开城门,城内部队倾巢杀出,官军猝不及防,被杀了个人仰马翻,垣阆死于阵中,戴明宝仓皇逃回。
而此时,刘诞知道朝廷必然二次发兵来讨,为了扩充兵源,他焚烧了兵籍,恢复了兵户的自由人身份,还释放了监狱里的囚犯,一时间募兵不少。
这个时候,戴明宝北上经海陵(今江苏泰州)走水路回了京师。得知计划破产后的孝武帝明白,与刘诞一战已是不可避免了,于是他也开始了军队调动。此次他重新征召赋闲在家的沈庆之为车骑大将军统领全军,重封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州、徐州三军诸军事、南兖州刺史,所带部队都是京城的禁卫军。
而后,孝武帝又将此前从青州调回的右卫将军垣护之,青州之战中立功赫赫的虎贲中郎将殷孝祖等人划归沈庆之管辖,负责一同北上征讨刘诞。同时,孝武帝又急令刘诞周围的其他官军部队南下合围广陵,这其中包括了豫州刺史宗悫、徐州刺史刘道隆、南徐州刺史刘延孙、青冀刺史颜师伯。
为了给这次出兵再增加一丝仪式感,孝武帝亲自披挂上阵,来到建康城外的宣武堂,负责及时调度前线兵马。此战,孝武帝信心满怀,他要一举消灭当初登基初期遗留下来的最后祸患。
与刘义宣当年叛乱时各方援助相比,此时的刘诞就显得有些失道寡助了。但是,也并非一个盟友都没,比如他的旧部,时任司州刺史的刘季之就是一个。一听闻老东家在广陵扯旗造反了,刘季之心中激动无比,他想起兵响应,但是阻碍在他和刘诞中间的是豫州刺史宗悫的辖区。刘季之和宗悫早有前仇,而另一方面,刘季之又打不过宗悫,无奈之下的他只能选择乔装打扮,弃司州走小路投奔刘诞。
不过也是刘季之命中有一劫啊,他在路过盱眙的时候,被盱眙太守郑瑷发现,郑瑷知道刘季之与刘诞关系素来很好,此番必然是去投奔刘诞了,所以一刀将其斩杀,而后将头颅送给了上司刘道隆。
这个时候,南徐州刺史刘延孙的先头部队已经抢先到达了广陵,领军的是刘延孙的中兵参军杜幼文。但是此时广陵城紧闭城门,杜幼文一时无法突破,只能驻军等待沈庆之的大军到来。
这个时候,沈庆之刚刚渡过长江,刘诞便派遣了沈庆之的同族沈道岷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前来游说沈庆之,刘诞顺带还送上了自己的贴身宝刀。可在宦海浮沉多年的沈庆之可不傻,如果当初刘义宣和孝武帝还是六四开,现在刘诞和皇帝只不过二八开,当初自己尚且没跳反,现在还会帮刘诞?
沈庆之当即列出了刘诞的多条罪状,宣布自己与其势不两立。希望落空后的刘诞开始变得丧心病狂,他将广陵城外围的村庄全部焚毁,把百姓绑架到城内,希望用焦土计划和坚壁清野来和朝廷作殊死一搏。
为了争取周围各部队的支持,刘诞又是给远近投信,可是就连刘诞的旧部陆延稔和顾琛都不再依附于他,而是向朝廷表了忠心,可见此时刘诞确实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了。不过刘诞还不死心,他寄希望于宗悫,他曾对城中的将士扬言宗悫是自己的人,关键时刻会帮自己的。
为什么我之前会说刘诞是个极会钻营之人,在这就可见一斑了。自从他叛乱后,一时间拉拢各方人马,虽然未必有效,但至少证明在这之前他就打好了部分基础在里面。比如说宗悫,那是在青州大战开始前不久才调到江北的,可刘诞居然也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和他攀上关系了,不善于钻营的人会如此么?
而孝武帝讨厌的恰恰就是刘诞在国家内部拉帮结派,钻营取巧,也许他在别的地方没有毛病,可单这一条,就不会被统治者所认可的。不单只是孝武帝会对他如此,换作其他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会这样的。
当然,刘诞有认为宗悫能帮自己的理由,他知道,宗悫也是对孝武帝推行典签制度反感较大的。宗悫自从广州刺史调任为豫州刺史后,典签吴喜总是不同意宗悫的意见,两人矛盾很深,一次,宗悫大怒,他说:“老夫年将六十,为国效命了一辈子,才混上个巴掌大小的州的刺史,我不能与一个小小的典签共同治理!”吴喜吓得叩头流血,宗悫这才作罢。
当然,刘诞或许不明白,有些人他会提意见,但也仅仅只是发发牢骚,出了气之后便啥事没有了。吴喜很识相,限制宗悫权力的同时又给足了宗悫面子,所以宗悫没有什么不满的,更不会为了这些事情去反孝武帝。
所以,老将宗悫听说刘诞叛乱以后,立即就前往建康面见孝武帝,他在孝武帝面前连续跳了几十下,左右顾盼,表示自己宝刀不老。孝武帝非常满意,宗悫到广陵城下后,他飞马绕城一周,对城上大喊:“我就是宗悫!”
日期:2017-07-14 22:23:50
尺布斗粟(三)
宗悫的出现断了刘诞争取外援的最后一丝念想,他明白,自己手中的筹码就只有广陵这一座城和城内忠于自己的部队了。但是他不甘心任命,至少他要让天下人明白:不是我刘诞要反,是大明皇帝,自己的三哥逼得我不得不反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