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百年》
第44节

作者: 一只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柔弱的朱常洛,无助的朱常洛,这一幕不仅申时行看到了,后面的许国、王家屏、王锡爵、于慎行等等都看到了。
  朱常洛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里。
  日期:2016-08-08 19:55:19
  万历十八年(1590),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主要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和群臣两方面,万历不得不同意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作为交换万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
  日期:2016-08-08 19:55:38
  7.明朝那些事(二)万历的条件

  万历的条件很简单:
  我答应你们立储,你们在此之前别拿这件事情再烦我了。(不许激扰)
  这个此是在万历二十年,也就是两年以后,这两年不要提立储问题。
  大臣们一看立储问题已经解决,也没什么要说的了。
  似乎是这个道理。
  可道理有时候很容易扯皮。
  万历十九年八月,距离约定的日子还剩四个月的时候,工部主事张有德上书万历,报告万历关于册封典礼的准备情况。
  这下万历炸了,万历认为两年之期未到,有大臣重提立储问题,违背了之前的约定,所以要把册封典礼推后一年。
  这下群臣们也炸了。
  日期:2016-08-08 19:55:56
  首先,工部这样做毫无问题,我们的春晚都要在结束之后立即开始筹备下一年的,作为册封皇长子的典礼,规模浩大,肯定也是如此,难不成还要万历二十年就要册封的时候再准备?提前准备是必须的,连小户人家结婚都不能说明天结婚今天准备吧,那么去打个报告报告一下情况,也无可厚非。
  其次,在大家看来,这不是违背约定,群臣认为万历所说的不拿此事激扰,指的是立储问题,就是朱常洛和朱常洵谁当太子的问题。
  最后,皇上是金口玉言,说话怎么能随随便便更改,何况还是关于国之储君天下根本这样的事情。
  这件事情的矛盾点其实就是万历和群臣对于什么是立储的理解不同。群臣的理解是有关立储就是谁当皇帝的问题,既然万历已经同意朱常洛为皇帝,那就是板上钉钉,大家开始准备就好。
  这恰恰就是万历所厌烦的。
  要说这件事情谁要负责,还真不好说,在双方看来责任都是出在对方身上。
  所以,万历宣布延迟一年;所以,群臣觉得自己该说话了。
  次辅许国上书万历,请求按照原定的万历二十年册封朱常洛为太子,上面还有首辅申时行、四辅王家屏的联名,表示支持。
  当时内阁辅臣本来是四位,三辅王锡爵回家丁忧守孝,所以只剩下三位。
  日期:2016-08-08 19:56:18
  万历万万想不到的就是申时行也会联名,虽然申时行主张册立朱常洛为太子,但这样联名上书的方式已经算是比较强硬,甚至说有一些威逼的成分在这里,以万历对申时行的了解,万万没有想到。

  别说万历没有想到,就连申时行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许国压根没有和自己说。
  为了还原真相,申时行给万历写了一封密揭,注意不是上书,是一封密信。在清朝的时候很多大臣都以这样的方式报告皇帝,甚至有些人以给皇帝写密揭为荣,因为这项权利是很少人才可以拥有的。
  密揭中申时行说明了自己对此毫不知情,并且说了一些和平时不太一样的话,比如建议万历按照自己的打算来,不要受到大臣们的干扰。
  这其实是一种妥协。
  密揭不是一种官方的渠道,写了什么只有皇帝和大臣两个人知道,所以申时行觉得自己说说这些也没什么,大家也都不知道。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虽然有些不耻,但为人处世恰恰就要这样,更何况是政治,只要不被别人知道就好。
  然后,申时行的密揭被公开了。
  两种说法,一种是万历不小心把密揭当成了奏折,下发到了六科,所以公之于众;另一种说法是万历自己公开的,为了打消朝野对于此事的争论,告诉大家申时行没参与。
  不管哪种说法,申时行惨了,脱离人民群众已成既定事实,还犯了众怒,问题是申时行事后强行从拿到密揭的礼部给事中手上拿回了密揭,或者说抢回了密揭。
  这等于自己承认。
  如果心里没鬼,你申时行需要这样吗?
  御史钱一本指出这是万历和申时行的计谋,指出申时行其实一直在背着群臣和万历谈判,出卖群臣来换取申时行自己的利益。
  很快,对申时行个人的攻击和怀疑就演变成了群臣对整个内阁的攻击和怀疑,“阳附廷臣请立之议,而阴缓其事,以为自交宫掖之谋”。
  所谓众怒难犯,当个体与群体发生矛盾的时候,一般个体是很难有好下场的,面对鼎沸的群臣,首辅申时行请求辞职,还捎带了次辅许国。
  辞职不仅说我不当官,还可以以示清白。
  万历也要清白。
  “你们不是怀疑朕和首辅有计谋吗?那朕就批准首辅辞职。这样说明朕和首辅干干净净,没有背着群臣有什么秘密计划。”
  这场有关立储的风波以申时行许国的致仕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看似是结束,可恰恰却是一个开始,争国本真正的开始,如果说在此之前万历还可以控制局势的话,那之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有关立储的风,现在才算真正刮起。
  日期:2016-08-08 19:57:03
  7.明朝那些事(三)三王并封
  如果你觉得申时行时期的朝政已经可以说乱的话,那是因为你还没看到申时行离开后的朝廷。

  有对比才会有比较,有比较才能懂得申时行的好。
  申时行是一个圆滑的人,他信奉水,以柔克刚;可申时行之后的几位首辅,都不信这个,尤其是王家屏。
  王家屏曾经因为丁忧回家守孝,守孝回来继续当内阁大学士,回来三个月,没见到万历一面。
  王先生怒了。
  “从来没有作为皇帝亲信顾问(内阁大学士)可以三个月没见到皇帝。”
  王家屏不知道的是,以后的内阁首辅,比如叶向高,一年都见不到一次。
  三个月没见,算是不错的了。

  直到这一天,礼部给事中李献可上书万历皇帝再言立储之事。
  “皇上不是老说礼法礼法吗?那我就给您讲讲礼法。”
  李献可不愧是礼部出身,业务精熟,工作到位,从礼法的角度李献可一条一条的反驳了万历的理由。
  这不是反驳,这是在打皇帝的脸。
  日期:2016-08-08 19:57:21
  所以,万历要李献可消失在视线里,贬出京城。

  王家屏一看,李献可说的很好道理啊,为什么要被贬?
  “我不执行。”(拒不奉诏)
  把诏书还给了万历。
  这是王家屏个人的伟大,但并不是明朝政治的伟大,更不是封建社会的伟大。
  当时有人就劝王家屏,你不要这样,身为臣子的嘛,怎么能这样对待皇帝呢?
  王家屏这样回答:
  “人君为所欲为,是因为大官拿俸禄不说话,小官害怕得罪。我觉得只有大臣不爱爵位俸禄,小臣不怕刑诛,事情才有希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