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百年》
第57节

作者: 一只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8-13 23:44:47
  5.10如箭
  要说武力出众一对一单挑,还有刘铤;要说诗书礼易个人学历,那是马林;要是说家庭出身二代背景,那得说李如柏。这三点杜松说不上第一,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以下这一点上杜松第一毫无争议:
  狂。
  在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杜松的第一句话就是:
  “奴酋的项上人头俺杜松要了!”
  奴酋,指的就是努尔哈赤,是明朝为努尔哈赤发明的特定称呼,叫了好多年,叫到明朝灭亡叫到大清建立叫到这个称呼变成了清太祖高皇帝。
  按照一般情况分析,要努尔哈赤的人头是为了立功升管,可我参考了一下杜松同志的“革命履历”觉得这位还真不是奔的升官发财去的,事事第一做到最好是他的人生追求,换句话说杜松就是一个自尊心及其强烈的人,他觉得考了第二就是丢人,必须得拿第一,而拿下努尔哈赤将会成为他人生中最光辉最重要的的考卷,所以这个机会必须狠狠抓在自己手里。

  日期:2016-08-13 23:45:14
  杜松的心里就像住了一窝小猴子似的千抓百挠,耳朵旁呢是两个小松鼠叽叽喳喳个没完,好几天茶饭不思,整宿整宿失眠,深怕别人先得手,他决定请缨出战,掌握先机,第二天就去找杨镐。
  可还没等杜松去找杨镐请战呢,当事人先放弃了:
  因为下雪了。
  漫山遍野,天上地下,都成为了白皑皑的天地,没有第二个颜色可以出现在这个世界里。
  对于辽东明军来讲,这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北方明军来讲,二月份下雪也不是没有,不算多稀罕;可对于从南方调来的明军,那真的是一件天大的了不得的大事情,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雪。
  这个概念意味这些明军可以发说说发朋友圈,可以录个VCR,可以打雪仗堆雪人,可以将来回去以后给身边人讲讲下雪是什么一回事。
  如果他们还可以回去的话。
  日期:2016-08-13 23:45:43

  但对杨镐而言,这意味着一部分明军战斗力会减弱,一部分会受影响,在战场上无法发挥正常状态,基本和考试不复习不看重点考点就考试去一个概念,要命的还是去参加高考。
  杜松决定更改计划,由原定的21日改为25日,并视情况而定,最终解释权归杨镐所有。
  可以说这个决定对一个指挥官而言是最基本的但也是最正确的。
  如果没有这位的话:
  兵部尚书黄嘉善。
  杨镐的顶头上司。
  他发信质问杨镐,为什么不出兵作战?
  下雪?

  下雪就不作战了?国家养兵千日,到用你们的时候就这幅德行?有困难坚持一下克服一下不就好了?
  外行领导内行,说的就是黄嘉善这类的人。
  要说黄嘉善是外行,那也是委屈这位兵部尚书了,毕竟好歹是部门领导,因为真正的外行是这位:
  内阁首辅方从哲。
  黄嘉善的顶头上司,杨镐上司的上司。
  还有朝廷上大大小小的官员们。
  一个外行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群外行。
  这群人对战争只有一种认识:
  战争只有一种打法:飞快的打。
  日期:2016-08-13 23:46:12
  对于这些战五渣的蛮夷我天兵一到那简直就是手到擒来,一个打十个,我们只需要雷厉风行三下五除二就可以了。
  这种观点和罗杰科曼不谋而合,而后者是个拍电影的,杨镐他们是要打仗的。
  三下五除二不留任何后遗症,这曾经是风靡一时的药品广告;三个月让你提到xx分,这曾经是街头巷尾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根据我的经验,类似这种想法,最后的结果大都是子虚乌有或者收效甚微。
  很简单,欲速则不达,老祖宗的话。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这句对战争的经典总结概括可谓一语中的,但以上这帮人一概不知,知道了也嗤之以鼻。
  朝廷日发红旗催促杨镐发兵,杨镐本来打算来年初春发兵的计划只得放弃,雪停了,杨镐立即宣布发兵。

  几家欢喜几家愁,最高兴的莫过于杜松,杜松恨不得如一支离弦的箭一般嗖的一下猛地射出去,领上兵马三下五除二霹雳嘎巴脆就把努尔哈赤解决了。
  2月29日,杜松出抚顺;3月1日,到达浑河边上。
  一天行军一百余里。
  和箭一样的速度,同样也和箭一样的命运。
  日期:2016-08-13 23:46:28
  杜松决定趁着夜色渡河,即使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幽暗森林,即使这些森林里下一秒就能射出无数暗箭涌出无数埋伏已久的伏兵,即使按照各种兵法这种时候应该安营扎寨等待天亮再行军,即使另外几名总兵参将强烈反对,但是杜松还是决定渡河。
  因为他光的膀子,而光膀子的原因是因为浑身燥热。
  我承认杜松的身体确实很强壮,但他的浑身燥热却是从内到外,准确来说是从小腹升起一团火焰,它的温度流转全身,形成一个内循环。
  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有一个:
  酒。
  酒壮怂人胆,更何况猛人呢?
  “渡河!”
  渡河渡到一半,一切顺利,但事情往往就是出现在这种时候:
  就在杜松的辎重营准备渡河的时候,上游的河水突然不再温和,它们咆哮着奔腾着仿若千军万马涌向下游,就像一头饥饿已久的猛虎张开血盆大口的扑向正在渡河的杜松军。

  正在渡河的明军毫无察觉,等到听到河水咆哮怒吼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一个浪头直挺挺的拍下,一瞬间淹没了正在渡河的明军。
  浪头过去,人没了,河水大涨,辎重营就这样被留在了浑河对岸,还有无数的帐篷武器军粮等等,包括火炮。
  好在大部分明军已经渡河,杜松表示问题不大,自己率军先走一步,辎重营到时候再赶上就可以。
  只是杜松忽略了一个问题:
  河水好端端的又没有下暴雨怎么会突然猛涨?
  日期:2016-08-13 23:46:48

  前军侦查得到,在前方山上,大概有一万五千民夫正在修筑防御工事,以阻止明军的进攻,而只要翻过这座山前方就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险隘可守,就连高点的小山丘都没有,平原上屹立着一座城,杜松直接兵临城下,这座城叫做赫图阿拉,也就是后金的国都。
  攻下此山,大事可成。
  战机一纵即逝,这点杜松深知,当即兵分两部,让总兵赵梦麟率主力两万余人驻扎在萨尔浒山上修建大营,自己亲率一万人风驰电掣拿下这座山。
  区区一万民夫能有多少战斗力,自己只要迅雷不及掩耳拿下,再等待后方修整待命的赵梦麟部率军压上,自己三万人直趋赫图阿拉城下,想必赫图阿拉内防御空虚,强攻之下必定攻下,到时候后金不战而败,这首功必定是自己的。
  完美!

  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杜松的计划也确实完美,而此刻赫图阿拉城内也确实如杜松所猜测的一样城防空虚不过千人老弱残兵守军,后金的八旗主力全部调往战场。
  这些都是正确的,唯独最后一点:
  八旗的主力调往战场。
  这个战场不是其他地方就是萨尔浒。
  “大帅,快快快快看!”

  杜松身旁一名副将在山中腰居高临下看到了一副情景,情急之下有些结巴,拽着杜松往下看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