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一片红海,无数红色大旗招展,一股红流如蛇般涌向萨尔浒山,山角下被红色所覆盖,鲜艳的红,热情的红,火辣的红,如玫瑰般娇艳,也如血色般鲜红,夹杂着恐惧的味道,扑面而来的是死亡的气息。
鲜血的赤色,死神的使者。
八旗之一,正红旗!
日期:2016-08-13 23:47:12
光一个正红旗不足以让那位副将侧目,更不足以让杜松侧目,可如果不光一个正红旗呢?
镶黄旗,镶白旗,正白旗,正蓝旗,三种颜色四支人马同时出现在明军的视野里。
紧张的气氛透过空气传达到杜松军,这时杜松想的不是拿下赫图阿拉,想的不是驰骋一马平川,想的不是拿下首功,想的只有一个:
解决眼下的危机。
杜松怒吼着,带头向山上冲去。
不,等等,杜松是不是脑子发涨了?这时候不去救援萨尔浒,怎么反而继续攻击?
事实证明,杜松不愧是一位久经战阵的大将。
杜松此刻不能下山支援萨尔浒,一是上山容易下山难,耗费时间,即使想下山也得问问山上的后金守军同不同意;更重要的是第二点,此刻杜松赶到萨尔浒山下,山上明军两万人,山下明军一万人,山下后金四万人,一万打四万,杜松的救援就等于送死。
别人没救了,先把自己搭进去了。
所以杜松解决危机的方法只有一个:
不是立即去救援,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眼前这座山。
这影响着整个战场的局势。
明军和后金的战场有两个,隔空相望,无论谁先拿下其中的一个,都会影响另一战场的士气,杜松拿下,萨尔浒守军士气大振,后金军军心不振,反之亦然。
现在要做的就是与时间赛跑!
日期:2016-08-13 23:47:31
而一面的后金军仿佛没看到杜松一样,集中全力攻击萨尔浒明军,杜松想到的这些后金的主帅显然也想到了,因为比起战场经验,他比杜松只多不少,因为他是努尔哈赤。
自打拿下清河后,努尔哈赤就收到了明朝集合兵力准备讨伐自己消灭后金的情报,努尔哈赤当即抽出佩刀一拍桌子表示:
求和!
既不是慷慨激昂,也不是胸有成竹,二话不说就要求和。
这丝毫反映不出努尔哈赤的英勇无畏和坚定的革命立场。
但我认为,这才是真实的努尔哈赤。
求和的原因很简单,努尔哈赤当时(请注意这个时间)认为后金打不过明朝。
抚顺城,后金两万打一万;清河城,后金两万打一万。后金多,明朝少,用多出对方一倍的兵力以多打少,想不赢都难,打赢很正常,可如今明朝下定决心要讨伐自己,就变成了明朝多,后金少,明朝想不赢都难。
特别是当辽东经略杨镐在给努尔哈赤的信中“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我大军四十七万。
语气和曹操在赤壁之战前那句“朝廷大军八十余万操欲与将军会猎于吴”何其相似。
这还打什么打?努尔哈赤自己都想要买明军赢。
不过明朝表示: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吃了我的吐出来,打了我的脸我就要砍下你的头!
除了打,没有第二个选项。
日期:2016-08-13 23:47:50
我相信此时的努尔哈赤心中定时满怀苦楚,甚至想吃点药,如果这世间有后悔药的话。
对于努尔哈赤以及这个时候后金高层领导的政治智慧我并不吐槽,但他们的军事智慧和打仗这方面的天赋,相信当时比他们优秀的近乎没有。
我说的是当时,不代表以后。
他们开了个会,会议通过了战略总方针: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既不是声东击西也不是瞒天过海,既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大气磅礴,听上去既不霸气也不深奥,如同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毫不起眼。
看了那么多武林小说,你记得主角学的哪本武林秘笈是有一个狂拽酷炫吊炸天的名字呢?
这个战略带来的影响就是当下萨尔浒的情景,努尔哈赤的“我只一路去”第一路便是杜松,如果杜松知道恐怕会气得撞墙:
为什么是我!
日期:2016-08-13 23:48:08
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民间谚语说:“不做凤尾便做鸡头”;让老师印象深刻在班级有存在感不是排名前三就是倒数后三;成功学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同理,要么打蛇打七寸要么捏柿子挑软的捏。
所以,努尔哈赤先挑上的是明军的主力。
这个战略以前有个叫杨应龙的也用过,下场很惨。
因为他对上的是刘铤。
而努尔哈赤对上的是杜松,一位比起刘铤毫不逊色的猛人,甚至很多人都觉得杜松比刘铤还要猛,这也就是为什么杜松率领主力的原因。
按道理来讲,这场战役并不轻松。
可是,猛人总是少数的,“兵熊熊一窝将牛牛一个”,杜松猛不代表明军猛,明军猛不代表明军里的每个士兵都猛。
起码萨尔浒山头上的明军就不怎么猛。
基地还没有建好,敌人就先到了,要命的是己方最猛的武器——火炮还不在,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日期:2016-08-13 23:48:32
面对四面八方涌上来的八旗军队,萨尔浒明军四面应敌,兵力分散,很容易便被后金骑兵突破防线涌入明军营内,犹如狼入羊群,这边外面的敌人还收拾不了里面还乱了,明军四面受敌外加内外夹攻,很快就呈败势,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
这情景,另一座山上的杜松军看的真真切切,士气大受打击。
上,攻不上去;下,下去就被包围。这时候的杜松真的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直到萨尔浒明军全军覆没,直到努尔哈赤亲率四旗杀向杜松,杜松的思考被迫停止,他别无选择,更毫无退路。
他带领着明军冲向后金军队,以进为退,以攻为守,他心中还有最后一丝希望,他希望这时候来一支明军。
这是他唯一的希望,也是这支明军最后的生机。
所谓绝望,就是当你心中的那一丝希望隐没于黑暗,眼睁睁看着它的消失,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瞬间,那一刻无论你是谁你曾经做过什么你有多么伟大多么牛x你都会感到无力。
眼看身边的明军一个个倒在后金骑兵马蹄之下,自己人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多,援军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杜松绝望了。
这一刻的他突然就老了。
日期:2016-08-13 23:48:49
直到那一箭,穿破杜松的头盔狠狠地钉在杜松的脑袋上扎进杜松大半个脑袋的箭,杜松仰面摔下马来,手中的武器随之落地,尘埃落定。
此战被称为萨尔浒之战,是整个后金与大明王朝萨尔浒之战的开始,是整个萨尔浒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开始也是落幕,在杜松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明军的结局。
死不瞑目的杜松在死前的最后一刻还在怀揣希望还在寄托于援军,直到自己战死直到全军覆没也没有看到的援军。
那么杜松的援军应该在哪里?杜松血战的时候又在哪里?
这是一个问题,我们所有人的问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