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战争》
第5节

作者: 小克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14 17:23:50
  如果说,以上两支队伍的农民起义性质或多或少还需要加以辩证方可明了的话,那么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其农民起义的色彩则是不需任何分辨即可看得清清楚楚的。

  天凤四年(公元17年),南方荆州(今河南南部、湖北中部、湖南西部地区)闹饥荒,老百姓成群结队地跑到野泽中,挖掘野生植物充饥,人多野菜少,不免发生冲突。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经常为大家调解纠纷,因此享有很高的威信,遂被推举为首领,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原本打算造反的马武、王常、成丹等人也来投奔。他们一同攻打四周的乡邑,平时藏身于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中,数月之间便发展到七、八千人。

  地黄二年(公元21年),荆州牧调集了两万大军进剿起义军。王匡等率众迎战官军于云杜(今湖北京山),大破之,杀官军数千人,尽获其辎重,并乘胜攻取了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接着起义军回攻云杜、安陆(今湖北云梦),资财、妇女多所掠获,还入绿林山中。这时起义军发展到五万余人,地方州郡对他们已无可奈何。与王匡等同时起义的还有南郡(郡治今湖北江陵)张霸、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西)羊牧等人,各拥众万余人。

  王莽派“使者”去赦免义军。使者回来汇报说:强盗们解散之后,不久就又聚合,问他们原因,都说法令既多又苛刻,动辄犯法;劳动所得报酬,还不够缴纳捐税;即便闭门自守,又往往因邻居私自铸钱或携带铜,要连坐入狱,贪官污吏,逼人欲死。所以这些百姓走投无路,便都起来做盗贼。王莽听了大怒,免其官职。使者中有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则顺着王莽的心思大讲“民骄黠当诛”(《资治通鉴·汉纪三十·王莽天凤四年》),或说这都是偶然情况,不久会消灭。王莽听后就很高兴,给这些人升官。

  从这些情况可知,绿林军是地地道道的一群饥民造反。他们栖身绿林山,被称为绿林军。这里应特别注意王莽所遣使者转述的那段话,它把当时的社会状况,民众之所以造反的原因,做了一个非常具体也非常生动的说明。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瘟疫,绿林军“死者且半”。此时王莽遣司命大将军孔仁部豫州,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由洛阳南下,击绿林军。在这种情况下,为离开疫区,并避免同新莽军决战,绿林军于这年四月分南、北两路向外转移。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领为南路,称“下江军”,西入南郡;主力由王匡、王凤、马武、朱鲔(wěi)等率领为北路,称“新市军”,北向南阳。

  日期:2016-12-14 21:10:23
  就在前述吕母起义后不久,接着又发生了赤眉军起义。赤眉首领樊崇,字细君,也是琅琊(郡治今山东诸城)人,最初起兵于家乡莒县,有众百余人,后转入太(泰)山,自号三老。当时青州、徐州一带大闹饥荒,百姓被迫铤而走险,纷纷起来造反,大家认为樊崇勇猛善战,都归附于他,一年的功夫,义军发展到万人。与樊崇同郡的东莞(今山东沂水)人逄(páng)安,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西北)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徐宣、谢禄以及同郡的杨音亦各自起兵,合计兵力达数万人,也都归附了樊崇【《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称,吕母起事“后数岁,琅邪人樊崇起兵”。《通鉴》记吕母事为天凤四年,记樊崇事为天凤五年。疑“后数岁”当为“后一岁”之误】。

  起义军进攻莒县,没有攻下,转而北至姑幕(今山东安丘南),大破探汤侯田况部,杀官军万余人。这样,起义军便北入青州地区。起初樊崇等人因为穷困而造反,并没有什么攻城略地的计划,当队伍发展壮大后,才制定了“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的规矩。他们“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史,泛相称曰巨人”(《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日期:2016-12-15 12:17:54
  农民起义的蓬勃发展,震撼了新莽朝廷。为了加强对起义军的镇压,王莽设置前、后、左、右、中五部大司马,分别指挥各路兵马。各州、郡、县的地方官吏均分别兼任大将军、偏将军、裨将军和校尉等职,组织大军,并在洛阳设置指挥中心,对起义军采取全面的军事镇压。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王莽派遣太师羲仲景尚、更始将军护军王党率军进攻青、徐地区的樊崇起义军,遭到失败。次年夏,王莽又派平均公廉丹、太师王匡(与绿林军首领王匡同名)率军十余万,再次发动进攻。为了便于同新莽军区别,起义军全军用朱红涂眉,“由是号曰赤眉”。成昌(今山东东平西)一战,新莽军大败,廉丹及其校尉二十余人被杀,太师王匡逃回洛阳。
  赤眉军乘胜转战东海、挺进彭城(今江苏徐州)、汝南(郡治今河南息县),活动于黄淮大平原,兵力达三十余万人,从东方威胁新莽在关东的战略要地洛阳。同时在客观上有力地掩护和支援了荆州地区的绿林军的发展壮大。

  日期:2016-12-15 21:36:33
  (一)新莽风云——(4)舂陵起兵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北),其父刘钦为济阳县令。从血统上来看,刘家属于西汉皇族。《后汉书·光武帝纪》一开始就介绍了这层关系: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乡名,今湖北枣阳县南)节侯买,买生郁林(郡名,治布山,今广西桂平县西)太守外,外生巨鹿(郡名,治今河北平乡)都尉回,回生南顿(县名,今河南项城市)令(大县行政长官称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小县称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钦,钦生光武。
  刘秀兄弟姐妹共有六人: 大姐刘黄,二姐刘元,妹妹刘伯姬;大哥刘縯(yǎn),二哥刘仲。在兄弟当中,他排行最小。《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其形象云:“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汉代一尺,约相当于今23.1厘米【参见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附录二《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七尺三寸约等于168.63厘米。“隆准,日角”系古代相术用语,“隆,高也”,“鼻头为准”; “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后汉书·光武帝纪》李贤注),即指额骨突出饱满如日形,古以为帝王之相。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秀的父母双双去世。 幸好当时在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做县令的叔父刘良收养了他。就这样,刘秀在叔父那里度过了少年时代。王莽天凤年间,二十出头的刘秀离开萧县,来到京师长安的太学,跟随一位名叫许子威的先生学习《尚书》。
  所谓“太学”,即古代的一种政治大学。西汉名儒董仲舒在他的对策中,曾建议“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的建议,正式设立太学。那时太学规模很小,仅有学生五十名,称作“博士弟子”。顾名思义,太学的老师就是博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