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战争》
第7节

作者: 小克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家中世代经营工商业致富,为当地的著姓。其父李守起初跟随刘歆,喜好天文历法谶记,后官拜新莽宗卿师。因为父亲这层关系,李通也做了五威将军从事,不久又外放为巫县(今重庆巫山北)县丞。新莽末年,百姓愁苦不已,纷纷造反。李通曾经听父亲讲过图谶所说的“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常想着这句话。由于家境富逸,雄踞地方之首,他对于一个小小的县丞并不感兴趣,于是就自求免官回家。

  当时,由绿林军分散的下江军、新市军正向四周扩散,南阳亦有骚动。面对这样的局势,李通从弟、“素好事”的李轶提议说:“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刘縯字)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李通笑道:“吾意也!”刚好这时刘秀避吏逗留在新野、宛城一带,李通遂让李轶去请刘秀。而刘秀也早就耳闻李通君子之名,十分倾慕,故应邀而来。
  两人见面后,“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李通乘势将“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言讲了出来。初听之时,刘秀显出一副很不在意的样子。当时李通的父亲李守在长安,刘秀遂用试探的口气问道:既是这样,你父亲怎么办?李通回答:“已自有度矣。”接着李通把他的打算与安排,向刘秀详细作了介绍。刘秀既然了解了李通的真正意图,也就不再遮遮掩掩,“遂相约结,定谋议”(《汉书·李王邓来列传》)。他们计划仿效当年翟义利用都试起兵的做法,约定在立秋都试骑士那天,劫持前队大夫(即南阳太守)甄阜及属正梁丘赐,因以号令大众,发动反莽武装起义。

  根据这一计划,刘秀与李轶立即动身回祖籍舂陵,组织人马,“举兵以相应”;同时李通派从兄子李季赶赴长安,将计划告之父亲李守。
  日期:2016-12-17 19:20:58

  刘秀的长兄刘縯,字伯升,“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恨,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时刻准备着推翻新莽,匡复汉室刘姓的天下。此时刘秀回到舂陵,并带来一位“素好事”的李轶,这对刘縯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于是他出面召集当地的豪杰人物计议说:“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豪杰听罢都表示赞同。刘縯遂分别派遣亲友宾客到各县组织起事,而他本人则组织了七、八千舂陵子弟,“自称柱天都部”(《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举起了武装反莽的大旗。时在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注:有关刘氏兄弟起兵地点,史书记载不一。《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地皇三年十月,刘秀与李轶等“起于宛”,十一月“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这说明,刘秀与刘縯起兵分在两地。《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所述与此同。但同书《李王邓来列传》却称,刘秀与李通定谋议后,即同李轶回舂陵“举兵以相应”;而宛城方面由于泄密,李通只身逃走,家人被害。据此,则刘秀根本不可能在宛起兵。《通鉴》综合各家之说,将刘氏兄弟起兵地点确指为舂陵一处,比较合乎情理。此从《通鉴》说】。

  本来,按照刘秀和李通的谋议,舂陵起兵是要与李通在宛城的起兵相呼应的。但是,宛城方面却出了问题——
  原来,李通派往长安给父亲李守报信的李季在半道上得病而死,幸亏李守消息灵通,暗中知道了这一情况,于是打算逃之夭夭。李守与同乡中郎将黄显交好。黄显闻知消息后,对李守说:“今关门禁严,君状貌非凡,将以此安之?不如诣阙自归。事既未然,脱可免祸”。李守听了他的话,立即上疏请求自免官职,归死故乡。
  奏章还未上报,李通之事暴露,王莽遂将李守下狱。黄显出来为李守说情:李守听说儿子犯了大罪,不敢逃亡回去,遵信守义,归命于你。我情愿带着李守去晓谕他儿子。如果他儿子真的要造反,我就命李守面向北方自刎,以谢大恩。王莽听了这话,心里感到还比较舒服,于是诏准了黄显的请求。然而正在此时,前队(即南阳郡)送来了关于李通起兵谋反的详细报告。王莽大怒欲杀李守,黄显再次站出来为李守力争,结果被王莽一并杀死。李守家在长安者亦被尽杀之。在宛城方面,李通只身逃出,但其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遭杀害。

  日期:2016-12-18 18:21:56
  由于宛城的变故,舂陵刘氏兄弟就成为无援的孤军,形势非常不妙。特别是当时舂陵刘氏宗族内部,人心不齐。刘縯起事之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匿”,并纷纷扬言:“伯升杀我!”意谓刘縯起兵造反,置我等于死地。不仅子弟如此,就是在刘氏长者和亲属里面,也同样存在着不稳定情绪。如刘秀将起兵之事告诉叔父刘良后,刘良大怒道:“汝与伯升志操不同,今家欲危亡,而反共谋如是!”再如邓晨家族的人便曾发出“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的怨言,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率领这样一支人心欠稳、孤立无援的队伍,后果是很难想象的。为了尽快摆脱孤立无援的处境,刘氏兄弟很自然地,或者说是本能地要力求与活跃在南阳地区的新市、平林两支农民军联合。于是刘縯派族人刘嘉前往新市、平林军驻地,同其首领王凤、陈牧商议联合问题。

  绿林军自分为新市、下江两部后,由王匡、王凤、马武等率领的新市军进至随县(今湖北随县)一带地区,此时平林(湖北随县东北)人陈牧和廖湛聚众数千人,称“平林军”,响应绿林起义。这之后,新市、平林军的具体战果如何,史无明文。但有一点似乎可以推断,即这两支起义军就活动在南阳郡南部离舂陵不远的地区,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发展。他们也同样面临着一个寻求友军的问题。十月起兵的舂陵刘氏无疑成为他们可选择的主要对象之一。因而当刘氏兄弟的使者刘嘉到来之后,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军而进”的协议。与此同时,另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领的下江军也转移到随县地区与主力会合,起义军力量大为增强,声势浩大。

  史载,当新市、平林、下江、舂陵四支义军会合之后,“诸部齐心同力,锐气益壮”(《资治通鉴·汉纪三十·王莽地皇三年》),用今天常说的一句话讲,叫作“革命形势大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起义军先后在沘水(唐河支流,此处指沁阳以西一段)、淯阳(今河南新野北)击破新莽的荆州军甄阜、梁丘赐、严尤和陈茂诸部,俘获大批俘虏和辎重,部队扩大到十余万人,并乘胜以主力进围宛城,以一部向北推进,攻下昆阳、定陵和郾城,威胁长安、洛阳。

  此时,在黄淮平原有赤眉军三十余万人,从东方威胁关东战略要地洛阳。在河北有城头子路和刁子都二十余万人,活动于(黄)河济(水)间;铜马有众数十万,活动于清阳(今山东临清)地区;青犊、尤来和五幡活动于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地区。三方面的起义军对在洛阳的新莽军已构成合围之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