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历史》
第51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03 12:26:27
  第二十一篇 落井下石:韩愈和刘禹锡柳宗元哥仨为何失和开撕(五)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作为文学新星(当然比郭敬明初出道时名声大吧)也充满建功立业之雄心壮志的19岁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原本踌躇满志的韩同学居然三试不第,才知道想做公务员吃公家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空有一身思想才学而报国无门,不知道他是否埋怨八股取士害死人什么的,因为有的有才之人确实是考到头发花白也没有考中,虽然聪明勤奋的韩同学不用考到头发都白了,反正也是经过长达6年的折腾才成功,直到贞元八年(公元792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了进士(不知那时他有没有被折腾得一中进士就近视,呵呵)。而考中进士后也不是立马就当上带长的公务员,因为此后他又连续三次应考博学宏词科,也是三次名落孙山。

  唉,原来伟大人物也是如此不顺,人生的每一步都充满坎坷,果然是上帝有意设九九八十一难来考验他的意志毅力的吧,想到这些基本上我们凡夫俗子的心理也平衡了,这世上确实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必须先付出才能有所收获。
  因为中了进士也只是有了做官任职资格而已,要得到官位,就必须参加吏部组织的铨选,博学宏词科于是就应运而生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科,也算是古代的一种处级干部类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吧,登科者立马有官当,而且地位崇高,不用熬时间或干谒求显贵给官做,这一点刘禹锡和柳宗元就比韩同学幸运得多,因为他们都考上了(当然也不能以此推论刘柳就比韩同学学问大,不然的话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

  总之,没有考上博学宏词科非常困扰韩同学,也为此给文人之间的龃龉埋下了伏笔。
  28岁那年,也就是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等得花儿也谢了的韩愈不甘寂寞地曾三次上书宰相求仕进,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那年的暮春他只得满眼伤心碧地离开居不易的长安,到其他地方去碰运气,吃饭要紧啊,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京城太难混了,像他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一块大砖头从天上掉下能砸中10个的样子。
  日期:2017-08-04 18:45:01
  第二十一篇 落井下石:韩愈和刘禹锡柳宗元哥仨为何失和开撕(六)
  好在29岁那年生命有了转机,当时的宰相董晋任宣武军节度使,出镇大梁(今开封),才让他在幕府中谋得一个巡官的微小官职,好歹也算是当官的人了,仕途的第一桶金也蛮珍贵嘛,敝帚自珍了,这毕竟也是一种进身的资本。
  董晋鞠躬尽瘁之后,失去靠山的韩同学又得重新寻找靠岸码头,好在韩同学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生中大起大落的他还真是不时碰到一些大机遇大码头,最终也是名利双收,青少年时代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成了人生财富,因为所有付出都有了不错的回报,而且是双倍奉还的那种。
  因为渐有名头,董晋一死,镇徐州的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又聘请十分有才的韩同学去做他的幕僚。

  据说韩同学也是一个陆贽式的“大炮筒”性格,喜欢直来直去,只要想讲的话就像竹筒倒豆一样倒出来,很大无畏的样子(难怪他在官场也备受打击),而且还是擅长理论而不善应付世务不谙人情世故的那种人,这个在很务实的官场很多时候也算是一种缺陷,至少不能令他左右逢源逍遥做骑墙派,或许是文人的傲气使然吧,也不能简单地判断此种性格的好坏了。
  韩同学在地方转悠6年之后(也算是一种另类“镀金”吧),也就是在他35岁的时候有了上调中央的机会,回京任四门博士,做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正七品类教官,负责教一班高官子弟,优质政治资源耶。啊,长安,我又杀回来了,我相信文人出身的韩同学当时的兴奋心情绝对不比带还乡团杀回来的胡汉三差,人生得意马蹄疾也。
  韩同学这一上调中央,居然有了和另外两位中唐文豪刘禹锡、柳宗元风云际会的相聚时刻,而在交会时互放光芒的同时,也积聚了旷世的爱恨情仇,演绎了大文人那不同寻常的精彩故事。
  日期:2017-08-05 09:34:27

  第二十一篇 落井下石:韩愈和刘禹锡柳宗元哥仨为何失和开撕(七)
  因为36岁时,韩同学转任监察御史(相当于国家监察部处级官员),而这一年也就是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刘禹锡和柳宗元也正好从地方转到中央工作,而且又正好和韩同学是同一单位,都做同样的官也就是监察御史。这他娘的也太巧合了吧,还真是那句老话无巧不成书啊。
  那时的唐朝纪检监察部门简直就是星光熠熠,可以形成一个明星团队。
  反正三位心仪已久的大文豪一碰到一块,欣喜若狂之余也迅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前世五百年才修到的同船渡还真是上帝的最隆重馈赠,不容易啊。
  于是三人于公务之余更加不忘饮酒作乐随声唱和文采四溢,绝不亚于政治白痴李白从长安扛一袋金子来找老杜和高适青楼唱和时的热闹和惺惺相惜,简直是文坛乐事和一大佳话。韩愈后来还为此写了《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的长诗,诗中就表达了对同事兼诗友刘柳的情深意长:“同官尽才俊,偏善刘与柳。”恨不得向世界大喊我爱你们什么什么的,狂喜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刘柳确实也非等闲之辈,都是巨擘级人马。刘禹锡被伟大的“诗王”白居易誉为“诗豪”,还像谦恭的小学生一样取45度角仰视刘禹锡,说写诗不敢和刘禹锡比高低,虽然这是中国式谦虚,但也说明了刘同学诗锋甚厉劲头十足也。
  相映成趣的是,刘禹锡创造佳句的能力,绝对也不比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弱。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佳句的引用率之高令人咋舌,他的《陋室铭》更是经常让网友深情引用并屡屡改出新意,可乐之极,他的同样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曾使笔者作为书法习字的必备诗歌之一,印象特别深刻,据说这也是永贞改革失败他遭贬朗州做司马时的诗作,言秋日胜春朝,在那种悲苦低调的贬谪秋日中有如此豁达心情,原本就不是凡人所能轻易做得到的(那时候天一定很蓝日子也过得太慢),和晚唐小杜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同样得分,何况又是三年连登三科的考试高人(这一点连韩愈也做不到),当然是仰慕至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