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史经典战役(围点打援)——宋金太原之战》
第3节作者:
独孤慕雨 金人在南侵之前,各方资料显示,宋廷二十多年间,童贯与高俅主内外兵事,“军政不修”,“教阅训练之事尽废”。宋廷虽对战争的认识不足,但金人仍不敢掉以轻心,以区区数万兵马,与一个人口上亿的大国为敌,毕竟实力太过悬殊。身为西路军统帅,完颜宗翰也不敢将期望值定太高,只希望可以完成“下太原、取洛阳、扼潼关,要绝西兵援路”同时防范北宋统治者幸蜀的战略目标。
金人非常清楚,自从与辽廷缔结“澶渊之盟”后,双方百余年间无战事,河北、河东等地宋军的战斗力低下,而因与西夏长期作战,陕西成了宋廷强兵健马集中的地方,作战力最强悍的自然是“西兵”。扼守潼关,不令西兵入援,才能安全会师于汴梁城下。如果达不成战略目标,能够虎头蛇尾收场还好,后果严重的话,南侵的金兵会有去无回。
为涣散宋廷军民人心,粘罕一面整军备战,一边发布了《元帅府左副元帅、右监军、右都监下所部事迹檄书》,粘罕将自己装扮成正义的化身,把金兵描摹成了吊民伐罪的正义之师,在指责宋廷招降纳叛、“岁贡,又多愆期”的同时,晓谕宋地军民“择其曲直”,“善为去就”。
日期:2016-09-05 08:58:02
童贯任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总管三路军事、经济、外交等权,更有“便宜行事”之权,到了太原,不敢怠慢,十一月十九日,派出使人赶往完颜宗翰军中,表面上奉旨前来商议西京等地的交割,实则暗中窥探金人究竟有无南侵之意。
宋使一行从太原北上代州,取道通过应州和云中的边境戌口茹越寨(因河东地区是抗夏御辽的前沿,宋人于边界上修筑了许多的寨、铺、城、镇、关等军事防御据点。茹越寨位于代州,代州共有瓶形寨、梅回寨、麻谷寨、大石寨、茹越寨、楼板寨等十三个寨铺),进入金人实际控制区。才到茹越寨,宋使就听到了一则令人不安的消息:粘罕已经差遣前不久从宋隆德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越境来投的义胜军,先期从五台山、繁峙县边界向南渗透。从易州逃往金人的常胜军韩民义部,则从飞狐、灵丘一带向南推进,探听宋军边防虚实。
宋使立即以急递的方式将金人最新动向报告童贯,请他紧急调遣各路军马赶赴边境前线,统一安排,做好防范。
宋使终于见到了粘罕,对宋人提出的山后之地的归还问题,粘罕表现的不屑一顾,他大言不惭的说山前、山后乃是女真旧地,宋廷应该割取些土地来给女真才算是赎罪。在粘罕的强盗逻辑面前,任何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眼见金人已经决意入寇,战事无法避免,宋使只好怏怏而返。
就在宋使与金人折冲樽俎之际,东线斡离不已经率先动手,对宋不宣而战。直到这个时候,童贯仍不相信女真人会败盟。灭辽不过一年,女真人不经休养生息,就敢再次擅启兵端?实在是胆大妄为!
十二月三日,就在宋使回到太原后不久,粘罕派出的使人接踵而至。金使给童贯带来的是一封声讨宋廷的檄文《谍南宋宣抚司问罪》,檄文措辞严厉、义愤填膺,内容无非是宋人不遵守双方盟约,招降纳叛等陈年旧账。檄文称“今聊整问罪之师,且报纳土之由。仍依回誓,收复元赐京镇州县。”云云...
从檄文中分析可知,金人色厉内荏,目前还没有灭亡宋廷的打算,他们只是后悔将燕京一带地土交给宋人,不过是希望“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而已。
日期:2016-09-06 09:39:10
二、闪击作战
就在金使到达太原的同时,粘罕已经率军突破宋境,向南推进了。战端一开,战事顺利的出人意料。
金兵杀奔朔(今山西朔县)、武(今河北宣化),“直薄马邑而营”,立即就有“汉儿为内应”。占据了朔、武二州后,金兵经怀仁(隶属山西朔州市)、河阴(因位于桑干河之阴,故名之。因与郑州属县同,后更名为山阴。)两县,在十二月初由壶谷寨进入代州境。宗翰告诫手下众将:“今日至代州,与南军必有数战。”
代州是宋人抵御辽人的前沿,《读史方舆纪要》载:代州“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柢三关,咽喉全晋”,代州与太原唇齿相依,是战略要津,粘罕故有此说。
哪知道,接下来发生的战事,再次令所有人大跌眼镜:代州守将李嗣本(“嗣本者,燕人”)率兵拒守,“汉儿又擒嗣本以降”。
金兵乘胜围攻崞县,“义胜军统领崔忠,同被重围”。大敌当前,本应该同仇敌恺、共御外侮,哪知却相互犯忌,首先内讧起来。代州西路都巡检使李翼说县官李耸道:“崔忠汉儿,贪利苟生,岂有忠节,可与共守?万一内变,岂惟上误国家,吾属亦受祸矣。”众人闻言,沉默不语。
还没有等李翼动手,崔忠就先下手为强,“引贼人入城,焚楼橹,劫居民”。李翼率军血战一晚,力穷被执,骂贼而死。代州沿边安抚副使史抗率军进行了顽强抵抗,无奈寡不敌众,英勇殉国。
金兵趁胜进至忻州,忻州“翼蔽晋阳,控带云朔,南扼石岭之关”,是屏障太原,向北承接云朔,是宋廷边境上又一襟要之地。粘罕仍以为在此地会有一场恶战,哪知忻州知府贺权的表现令人惊诧,他根本懒得抵御,就直接大开城门,鼓乐喧天的欢迎入侵者。
兵贵神速,宗翰立即率军直驱石岭关。
石岭关为唐设,由于“石岭凅泉,而环关皆山。因石于山,因灰与石,其石城便”得名。石岭关位于太原市北50里、忻州市南20里,在阳曲县大盂镇北部,北与忻州市接壤。关西侧是系舟山西部小五台山的余脉凤坡山,东侧是云中山余脉官帽山,关为凤坡山与官帽山结合地带的陉口。
石岭关坐落在晋阳通往北部雁代地区的孔道上,既是进入太原盆地地区的重要隘口,也是通往“代、云、宁、朔”的交通要道。赵光义平北汉,就是先占据了石岭关,断绝了辽援,这才攻取了太原城。据宋时《武经总要》一书记载,石岭关“其路可行单车”,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历史上太原之战的成败,石岭关维系一半。如此重要的关隘,张孝纯安排的守臣却是“义胜军”将领耿守忠。
被宋廷倚为长城的“义胜军”降金后,转而变成了带路党,河东州县雪崩一样纷纷陷落,金兵势如破竹向南挺进。导致北宋覆亡的原因虽然有多种,但这些“汉儿”的反水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汉儿”接二连三的降金,原因也是宋廷的决策失误。
幽云之地自后晋石敬瑭献与契丹人之后,中原王朝从朝官到庶民对辽朝治下的幽燕汉民普遍抱有一种排斥鄙视心理。与其它历史时期不同,辽金时所说的“汉人”,曾被用于特指契丹统治下汉族居民。
日期:2016-09-07 17:32:13
“汉人”一词源于汉朝,其时专指汉朝人。汉亡之后,则成为周边民族对原汉朝管理下的“郡县之民”,即汉民族的称呼,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汉儿”的称谓(山西方言中“人”、“儿”通用,“汉儿”与“汉人”意思一样,最早并无任何褒贬之意。随着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的交融,唐时有“汉儿尽作胡儿语”之诗句。到了宋辽对峙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些生活在敌境中的,着“胡服”,说“胡语”,用“胡礼”,习“胡俗”的汉人,完全就是异类了。宋人自称“中国人”、“南人”,“汉儿”则成了契丹王朝治下汉民的特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