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史经典战役(围点打援)——宋金太原之战》
第13节

作者: 独孤慕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按北宋军制,弓弩手在军中所占比例至少有五成。可是到了徽宗末年军政大坏,士卒骄惰、士兵多年“不复教阅”,不知有战阵守御之事,军中即便有军事训练也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军中缺额严重,宋廷不得不大量招募民兵弥补兵源的不足。这些临时招募来的民兵易合易散,遇到金兵往往是望风奔溃,“不敢向贼发一矢”。神臂弓本来是有效抵御金军铁骑的制胜武器,“然军兵中能射者亦少”,因此利器并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用。

  金兵的战术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是将日常狩猎中的经验灵活运用于战斗而已。“凡敌遇我师,必布围圆阵当锋,次张两翼左右夹攻。故谓之三生阵。”一般的讲,为了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效果,金兵会使用轻甲骑兵对敌方发起突然冲锋。轻甲骑兵不顾一切的冲锋,可以击溃军心不稳、立足不定的步兵,但在精干、训练有素的弓弩兵面前就会败下阵来。
  银术可率领的金兵没有料到宋军会迅速组织起防御,被一顿乱箭射的死伤惨重,丢下无数尸体狼狈逃窜。战后打扫战场,种师中正要奖赏立功的将士,这才发现“辎重未至”。军兵失望之余,“皆愤怒,相与散去”。
  如此一来,种师中所部战斗力又大打折扣。
  五月九日,休整后的金兵卷土重来,“悉兵来攻”右军。
  吃了哑巴亏的金兵这次改变了战术,派出了足以抵御宋军强弩的轻重甲骑兵混编队伍,“每五十人为一队,前二十人全装重甲,持棍枪。后三十人轻甲持弓矢。”金军的重甲骑兵“皆重铠全装”,“被两层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其下乃有毡枕”。金后的重甲究竟有多重,参照宋制可知:宋轻甲为“三十七斤十两”,重者“五十八斤一两”,金兵的重甲分量应该超过宋廷。金兵披了两层兜鍪还可以来回冲杀,战斗力实在是彪悍之极。

  日期:2016-09-29 12:44:07
  宋人沈绾曾到过金营,记载了亲眼所见——金人“兜鍪极坚,只露两眼,枪箭所不能入”。之前的神臂弓已经很难将金人重甲射穿,南宋初年宋人不断增加弩的射程与穿透力,改良后的神劲弓、克敌弓纷纷涌现,虽然踏张困难,发射间隔长,但“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成了宋人克制金兵铁甲重骑的有效武器。
  见金兵杀至,种师中派出先锋“招安巨寇”杨志迎敌,宋军根本抵挡不住金兵铁甲重骑的冲锋。杨志由间道径归,宋军“右军先溃”,“前军亦奔”(《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杨志不战而走,但从其它史料记载,战后杨志由三十八级的“武节郎”连升两级成为“武德郎”来看,杨志又似乎有功无过)。
  种师中率麾下竭力抵御,宋军伤亡惨重,死尸相枕、一片狼籍。从早晨战至天近午时,浴血奋战的只剩下百余军兵,种师中身被数创仍力战不息。最终,种师中寡不敌众战死疆场,时年六十八。此一役,三万宋军侥幸逃脱的最多二三成而已。
  战后,“侄沔招魂,奉柩至京师”。宋钦宗悲痛万分“哭于禁中”,亲撰祭文云“吁嗟虎臣,公而忘身”,追赠种师中为向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族属二十人”,并由功德院“赐名旌忠”。中军统制官王从道逃回汴梁,因不救主帅被“斩于马行市”,副统制张师正兵败后逃到大名府,被知大名府李弥大抓获处斩。其余将佐全部官降五级。不久,许翰也被弹劾,罢为延康殿学士、知毫州。

  就在种师中与金兵浴血奋战,的时候,姚古却并没有如约率军赶往太原会合。最初姚古率军入援太原,军中有十五名士兵化装潜入隆德府,生擒金人任命的知府、通判等伪官员,宋兵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夺回了这一军事重镇。按常理,这十五名军兵舍生忘死,立下如此殊勋,应该受重赏。哪知道姚古却没有如实上报,最终这十五人仅“止于赐帛”。消息传出,军中多有怨言,导致“士气不扬”(《靖康要录》载陈过庭请斩姚古奏折语),军兵不再有死战之心。

  赏罚不明,是宋军作战力低下的另一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姚古在进兵之初有所斩获,而在夺回隆德府之后,与金兵在南北关相持月余,再未寸进的原因。
  姚古非但没有履约,反而听信了部下熙河路都统制焦安节的怂恿,对金军将大举来攻的谣言信以为真,率军后撤至威胜军。到了这里,焦安节仍然妖言惑众、动摇军心,不停地劝说姚古后退至隆德府。金兵在打败种师中所部宋军后,短暂休整之后,立即全力来攻姚古。
  五月十九日,金兵宋军大战于盘陀(太原盆地与长治盆地间的关隘)。姚古所部兵无斗志,在金兵的攻击面前很快就溃不成军。姚古收拾败兵后撤到隆德府,焦安节仍在劝他逃跑。“古既不能斩安节以慰众心,辄从其言,领众宵遁”,于是,“两郡之人皆惊扰溃散”。
  姚古军败绝非偶然,史载,“人有于上党道中见大刀巨斧凡数十辈拥骑而载妇人者,云是将官宠妾”。姚古军中妇人不可胜数,自然会影响到战斗力。军纪涣散如此,不败也难。
  日期:2016-10-07 08:37:00

  姚古率军狼狈败退回汴梁,焦安节被(姚古、种帅中入援太原失利后,得知胞弟殉国,手足情深的种师道悲不自胜,以年老多病为由请辞。靖康元年六月三日,知枢密院事李纲继任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李纲“招斩之”,众人上书弹劾姚古,众怒难犯,钦宗只好将姚古贬职,“责授节度副使、廉州安置”(一说为广州)。
  粘罕与斡离不决意二次南侵,于是各自分头备战。使臣带回宋廷对不割三镇及其策动耶律余睹反金之事的解释,即使是傻子也不会相信。遣责宋廷,不过是为攻宋找一个借口而已。即便宋人不违约,也难保双方和约可以维持多久,更何况宋廷毁约事实清晰、证据确凿,使金人对宋战争的舆论宣传工作做的有声有色。粘罕“大起云中路民兵之太原”,不拔掉太原城这个拦路虎,就无法实现会师汴梁城下的作战目的。

  就在金兵紧锣密鼓,秣马厉兵积极准备二次南侵的时候,宋廷朝堂之上太上皇赵佶与儿子钦宗赵桓闹起了内讧。赵佶撂挑子跑路,虽然令人可笑可恨,但他的离开,也为新君的政治洗牌少了许多的障碍。徽宗皇帝成了看客,他在位时所宠信的六贼蔡京、童贯、梁师成、王黼、朱勔、李彥不仅是失去地位、权力,而且还有丧命的可能。六贼得势的时候,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兴风作浪,树敌太多,搞的怨声载道、天怒人怨。

  徽宗皇帝内禅后的第二天,就对外声称“除教门事外,余并不管”。可是逃到了东南后喘息略定就出尔反尔,以“太上皇帝圣旨”的名义,先是将东南地区解往汴梁的“递角”、“纲运”扣留,随后更将去往汴梁城“勤王”援兵控制,不准他们继续行进。童贯、蔡攸等人更是把持东南行政、军事大权,准备在镇江拥戴赵佶复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