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懒得去跟前后态度不一的李迢去讲什么人心、正义,颇不耐烦地挥一挥手,示意部下将其拖出去斩了,权作启发后世变态的头身分离存活实验的先驱。
“黄巢怒杀李迢(后),即于十月初一(10月19日)以‘义军百万都统’的名义,命起义军中的文士写成文告,到处张挂。文中痛斥了唐朝政治的黑暗腐败,列举了宦官专权、官吏贪暴、不重人才等罪状,并声称起义军即将北上,进京问罪。”[4]
“这篇矛头直指封建皇帝和整个地主阶级的北伐宣言(文告),击中了唐王朝的要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政治愿望和要求,起到了沉重打击封建统治者和深入动员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为北伐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并为北伐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5]
【注释】
[1]赵剑敏:《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隋唐》,第2版,33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吴法:《黄巢传》,44页。
[3]同上。
[4]俞兆鹏:《黄巢起义史》,37页。
[5]赵国华:《黄巢》,73页。
日期:2017-01-05 08:22:20
关于五代十国这个帖,我估计自己都不一定能准确估计能写到啥时。时间段太长了。目前第一本都没把黄巢写死,我后面修改准备快马加鞭把黄巢“弄死”。不过即使这样,没有7本写不完这个朝代,其实也是五代主线,十国的话,起码还得5本才能叙述完。好吧,路很长,慢慢写。下面附上胡耀飞 的《五代十国史研究的主要史料与论著》,大家对于这个时期有兴趣的不妨一看:
民国以来,大陆历史学界对五代十国史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成果,不再是仅仅依附于隋唐史或宋元史的偏门领域。限于篇幅,本文从主要史料和论著的梳理出发,介绍海内外五代十国史研究的现状,以期待更多对王赓武先生所谓五代世纪(theWudai Century)的关注。
主要史料
北宋薛居正纂《旧五代史》、欧阳修纂《新五代史》。这两部书,是五代史研究中最基础的史料,目前各有中华书局1976、1974年的繁体竖排点校本。由于现存《旧五代史》出自清代四库馆臣的辑佚,其辑佚水平一直为学者诟病,故而历来皆有学者致力于重新整理《旧五代史》。民国时期,陈垣即有《旧五代史辑本发覆》(辅仁大学1937年)问世,惜未能全力以赴辑补工作。台湾学者郭武雄《五代史辑本证补》(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年)、《五代史料探源》(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则代表了台湾学者的五代史料研究成就。陈尚君《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则是当前对《旧五代史》进行重新辑补的代表作,不容忽视。目前,尚有陈垣哲孙陈智超先生主持的“新辑旧五代史”,期待能有更多新成果。
北宋王溥《五代会要》。这是关于北方五代王朝制度方面的重要史料,也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五代政书。且成书于《旧五代史》之前,故在史料方面更可信赖一些。目前单行本有中华书局1998年排印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排印本。
正史、政书之外,其他地方政权也有国别史保存至今,如北宋马令《南唐书》、南宋陆游《南唐书》写南唐政权,北宋钱俨《吴越备史》写吴越政权,北宋张唐英《蜀梼杌》写前蜀和后蜀政权,北宋周羽翀《三楚新录》写马殷、周行逢、高季兴三个在古楚地的政权。而北宋不著撰人的《五国故事》和路振的《九国志》,则集中保存南方诸政权的史料。到清代,更有吴任臣编《十国春秋》和梁廷枬编《南汉书》,不过限于年代久远,多据地方志等二手史料,价值大打折扣。
以上除了《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单行外,皆收入傅璇琮主编《五代史书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共计10册48种。当然,单行的整理本也所在多有,如王文才、王炎整理的《蜀梼杌校笺》(巴蜀书社1999年),陈鸿钧、黄兆辉整理的《<南汉金石志>补征·<南汉丛录>补征》(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邓星亮、邬守玲、杨梅整理的《<鉴诫录>校注》(巴蜀书社2011年)等。另有仿照正史艺文志而集大成的张兴武《五代艺文考》(巴蜀书社2003年),以及对史书的史学史研究如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等。
此外,对史料的专题梳理也不乏其人。特别是藩镇史料方面,早在晚清民国,即有缪荃孙《补五代史方镇表》(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丛书》影印本,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近有整理情况稍差的点校本,收入《缪荃孙全集·杂著》,凤凰出版社,2014年)和吴廷燮《五季方镇年表》(辽海书社1936年)。此后,先后成书的栗原益男《五代宋初藩镇年表》(东京堂1988年)和朱玉龙《五代十国方镇年表》(中华书局1997年)分别代表了中日学者对五代藩镇史料的考订成果。文学方面,也有傅璇琮主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辽海出版社1998年)、张兴武《五代十国文学编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和罗立刚《五代十国文编年》(厦门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07年)等。另外,单个人的年谱也有一些,比如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文海出版社1974年)、同氏《五代南唐冯延巳先生正中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诸葛计《南唐先主李昪年谱》(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金传道《徐铉年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等。值得一提的是诸葛计、银玉珍两人早在1980年代即有编写一套“十国史事编年”丛书的想法,并先后出版了《吴越史事编年》(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和《闽国史事编年》(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可惜此后未能继续。
最后则要提到目前学界热门的史料墓志,这对于史料本身稀少的五代十国史来说,更为珍贵。这方面虽然有大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各种墓志图录集,但专门收集五代墓志的不多。日本学者高桥继男整理过一份《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墓志·墓碑综合目录稿》(2000年),但信息已经陈旧。目前可以使用的有周阿根《五代墓志汇考》(黄山书社2012年)一书,初步集合了五代十国240多方墓志予以录文。近年又有仇鹿鸣负责的教育部项目“五代碑志的整理与研究”,期待能够得到更完备的整理。
日期:2017-01-05 08:22:55
主要著作
五代十国虽然时间不到一百年,但因介于唐宋之间,特别得到了日本学者的关注,然后方才带动了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的进一步深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