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解刘邦及汉初人物之谜》
第24节

作者: 历史化学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么,范增的分析正确吗?当然不正确。我们可以看看他的这段分析充满了怎样的错误。其一、陈胜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不拥立楚王的后代而自立为王,而在于他既不懂得政治斗争,也不懂得军事斗争,更不懂得如何做为一个领袖人物,来领导蜂起云涌的反秦力量。就是说,陈胜这个人各方面的素质太差。其二、当年苏秦联合六国共同攻打秦国,担任总指挥的就是楚怀王熊槐(见《史记·楚世家》)。并且楚怀王十六年又主动发兵攻打秦国,怎么能说“秦灭六国,楚最无罪”呢?况且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互相侵伐并吞可以说是常事。楚国不也是最初由一个小国,靠着不断消灭其他小国才壮大起来的吗?怎么天底下就只有你能灭人家,而人家不能灭你吗?再者秦从穆公开始就蚕食诸侯,干着统一天下的大事。即使你楚国不得罪秦国,最终也会被其纳入统一的国家中。所以彼此都不过是半斤八两,装什么无辜?其三、说楚怀王进入秦国被扣留不能返回,并最终死在秦国,因此,楚国人到今天还怀念他、同情他。这简直就是屁话。楚怀王是个什么东西?他就是那个贬斥并放逐了屈原的家伙。屈原正是在这个昏君和其后继者的胡作非为中,因看不到国家的前途而悲愤地投江自杀。楚国人民难道会同情怀念这样一个给他们带来灾难的坏蛋?屈原的悲剧,就是对楚怀王最好的否定。其四、引用楚南公的话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不过是一句咒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如果秦二世一上台就采取清明政治,减轻人民的负担,放宽严酷的刑罚,改善人民的生活。请问,有谁还愿起来反秦。就算有一些六国的遗老遗少,不甘失败而敢于造反,那又会有几个人去追随呢?如果没有众多的人起而响应,别说你三户,就是三千户,三万户恐怕也成不了气候。其五、说“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更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一派胡言,完全抹杀了各路起义军汇集到一起,是为了团结起来壮大力量,以利于共同抗击强大的秦朝这个明显的事实。其次他们之所以集结到项氏叔侄身边,除了起事之初,力量弱小,不能单独抵抗秦军的打击外,还由于这些将领大多缺乏必备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为了提高成功系数,他们自然就要投靠到能领导他们打胜仗的人那里。而项氏叔侄正好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并且一开始就在同秦军的作战中显示出他们的才能,这才是各路将领投靠他们的真正原因。

  ——更何况这时历史的舞台上,还没有什么楚王熊心,项梁也没有放出话来要立什么楚王。非但如此,当一个叫秦嘉的拥立了一个叫景驹的做楚王后,不正是项梁一举推翻了这个楚王吗?你范增凭什么就说“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那么项梁又为什么会糊里糊涂地接受范增这个食古不化的建议呢?我认为可以提出以下两种分析做为参考。一是项梁的脑海里还残存着对亡楚的报恩意识,更重要的也可能是,他还没有意识到,他和自己的侄儿项羽已经成了反秦力量的核心。如果他意识到这一点,是绝对不会把核心这顶帽子戴到他人头上去的。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核心,所以才不会想到重立楚王的害处。
  二是我们知道反秦之初,项梁不愿让殷通做自己的顶头上司,为什么又会同意让原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来做自己的楚怀王呢?(也许此人根本就是个冒牌货。)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在起兵之后项梁才认识到,秦帝国毕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同这样一个国家作战,自己也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而眼下项梁急需的就是能尽快地扩充自己的实力。利用楚王作为招牌,起码能获得原楚国更多的人来响应。而楚国在战国时期是面积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国家。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天下同苦秦久矣”(刘邦语,见《郦生陆贾列传》),楚地的人民当然也会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如果能得到原楚国人民的支持,那就如同获得了一个国家的力量。凭借着国家级的力量,自己才有可能同强大的秦帝国相对抗;而且也只有凭借着国家级的力量,才有可能战胜秦国,至少能打个平手。因为项梁起兵之初的力量,比起秦廷来说,实在是太弱小了,他太渴望自己能迅速拥有相当于一国之力量,好与不断汹涌而来的大批秦军相较量。我想这也许就是,项梁为什么会接受范增倡议立楚王的原因吧。当然项梁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招牌,而范增却要把这个傀儡树立成一个真正的楚王,这就对项氏集团的根本利益造成了损害。

  日期:2017-08-02 18:57:46
  不过,这个害处在项梁活着的时候,确实也还没有显现出来,因为实权还掌握在项梁的手里。但是当项梁战死之后,这个害处就立刻显现出来,并对项氏集团的事业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及损害。这个害处通过怀王的命令反映在两点上:一是怀王和各路将领订下盟约,先入关中者为王,但同时又命令刘邦单独率兵向西进攻关中,而对项羽提出要和刘邦一同去攻打关中的请求却不答应,这就等于有意不给项羽提供进攻关中的机会。二是怀王在其中的一项安排里,做得就更绝了,他贬低了项羽在反秦势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任命了一个傲慢愚蠢的宋义来做项羽的领导,并命令项羽跟着宋义一同前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而当时围攻赵国的主帅,正是秦朝大将章邯。当时章邯的手里集中了秦国大部分的精锐兵力,同他开战等于是去啃一块硬骨头。对于怀王的这两项明显不利于项羽,特别是后一项更是存心要伤害项羽的命令,这位范增先生并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去加以扭转。因为在这后一项命令中,可以说怀王的用意是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即使你项羽跟随着这支大军先攻进了关中,要为王的也应该是宋义而不是你项羽。其包含的用意对项羽来说,真是何其毒也!

  虽然项羽后来杀掉了宋义,夺回了本就属于自己的大权。但由于宋义无故在途中停留了四十六日,使项羽失去了比刘邦先入关中的宝贵时间。从《高祖本纪》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正是这四十六日对项羽是多么的重要啊。刘邦是在第二年的十月初进入的关中,而项羽则是在此之后的十一月中旬,就打到了关中的东大门函谷关,两者相差正好一个半月左右。所以说,如果不是宋义途中耽搁了这四十六天,如果不是怀王的这种心存歹意的安排,他项羽也许早就赶在刘邦之前先攻入关中了;即便不能更早,起码也能与刘邦同时攻入关中。

  更要命的是,如果没有范增所倡议拥立的怀王,项梁战死后反秦势力的最高领袖自然就由项羽合法地继承了。作为领袖,命令谁去攻打关中,以及封不封王和给谁封王,那都是他项羽说了算的事。因此我认为,当范增看到他所错立的这个楚王,给项羽的事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时,他不能不冒出一身冷汗,他害怕醒悟过来的项羽会迁怒于他,所以才对先入关的刘邦恨得咬牙切齿。然而范增也知道,仅凭着刘邦先入关这一条,未必能使项羽下定决心要除掉他。因为两人的关系先前十分要好,几乎没有丝毫的矛盾。虽说现在因入关的问题而有了矛盾,但毕竟是在矛盾之初,还有很大的缓和余地,要让项羽一开始就对刘邦不由分说痛下毒手,恐怕项羽未必下得了狠心。所以范增才又编了个童话,说什么:“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想用危言耸听的办法来吓唬项羽这个大儿童,好敦促他赶快杀了刘邦,以期解决由于自己的错误而给项羽带来的莫大问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