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解刘邦及汉初人物之谜》
第25节作者:
历史化学
但是不管怎么说,项羽这个大儿童对于他亚父讲的这个童话,并没有怎么当真。鸿门宴上尽管范增又递眼色又举玉玦,使出浑身解数,无奈项羽就是无动于衷。而且当刘邦不辞而别逃跑之后,项羽依然安坐在帐中,对他的这种不礼貌举动不以为意。如果当时项羽真的对刘邦怀有杀意的话,那他一定会借机立刻去追杀的,他会责骂刘邦,心中没鬼你偷跑什么?
不管怎么说,刘项两人的矛盾,并未因双方集团中各别人的添油加醋而激化起来。之所以能迅速化解危机,首先是因为刘邦及时做出了妥协,而项羽也没有感到双方的矛盾已经严重到非要置刘邦于死地的程度。
日期:2017-08-02 19:02:31
刘邦回到自己的军中后,立刻诛杀了那个出卖自己而去讨好项羽的左司马曹无伤。曹无伤之所以出卖刘邦而投靠项羽,大概是因为刘邦禁止掳掠,而没有抢到财物和女人,因此心怀不满。
过了几天,项羽率领军队进入了咸阳,从刘邦手中夺过了胜利的果实。但是项羽却没有珍惜这个果实。果然像先前怀王手下的那些老将所预言的那样,让项羽进入关中他会残暴地对待那里的一切。下马伊始他就和其手下疯狂地屠戮了咸阳,杀死了秦王子婴,焚掘了秦始皇的陵墓,放火烧毁了那些恢弘壮丽具有史诗般意义的宫室。这场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有熄灭。非但如此,连他们所经过的地方都不能幸免于难,秦人大失所望,只是因为害怕而不敢不服从项羽罢了。刘邦和其部下也只能怀着愤怒的心情,眼睁睁地目睹着这场亘古未有的兽行。
我们现在把刘项这两个集团做个比较,就可以看出谁会最终赢得历史,谁又会最终被历史所抛弃。当刘邦率兵进入咸阳想享用皇宫里的一切时,经樊哙与张良的劝解,他就抑制住自己的欲望,立刻退军霸上,与秦人约法三章,并谢绝了他们的馈赠,俨然使自己成了当地人民的保护神,这就不能不使他这个外来的新统治者,受到当地人民衷心地拥戴。虽然说,刘邦能从谏如流,但关键还要在于他的集团里,有头脑清醒的人啊。而项羽进入咸阳大肆烧杀抢掠时,却并没有见到项氏集团中有什么人出来阻止。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刘邦的胜利,不仅仅是刘邦个人的胜利也是整个刘氏集团的胜利;而项羽的失败也同样不单单是项羽个人的失败,也是整个项氏集团的失败。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两大集团要拼的不仅仅是实力,而且还有智慧和见识。虽然在实力上,刘氏集团还暂时不如项氏集团,但在智慧和能正确对待问题的见识上,却远远地超过了项氏集团。就见识一词来说,项氏集团则根本就没有,这个集团有的只是兽行。那么什么叫见识呢?见识就是正确的看法以及理性的态度。看法不正确也还不要紧,只要有理性的态度,也还不至于会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日期:2017-08-02 19:06:38
当项羽烧完了秦朝的宫室后,带着抢来的财宝和女人准备离开关中,往东去的时候,有个人劝项羽说:“关中这个地方有大山与江河阻隔着四方,土地也很肥沃,完全可以在这里建都而称霸天下。”项羽看到秦朝的宫室都已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堪,再有他心中又怀念故乡而想东归,于是他对这个提建议的人说:“富贵了不回到家乡,就像穿着漂亮的衣服走夜路,有谁能知道我的富贵呢?”(原文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他对烧毁秦宫室已经多少有了点悔意。同时也反映出他人生境界的低下,意在表明他项羽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当个暴发户而已。可是当那个人说:“人们都说楚人就是戴帽子的猴子,果真是这样啊。”(原文是“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后又立刻丧失了理性,因为他听出来了,那个人是在讥讽他表面上看起来像模像样,其实干不成什么大事。气晕了头的项羽于是下令把人家给煮了。
这样的大英雄,仅仅因为人家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把人给杀了。请问,这样的人做了一国之君,他所统治下的人民能好过到那里去呢?再请问一下,作为项羽崇拜者,您愿意做如此之君的臣民吗?
煮完了那个多嘴的倒霉蛋后,项羽派人到东方去向怀王报告他进入咸阳的事,并请示要求封他项羽为王。当然了,刘邦进入关中后肯定也派人给怀王汇报了情况,否则怀王也不会在给项羽的答复中说:“按照原先的约定执行。”也就是说,刘邦先进入关中就封刘邦为王。项羽在怀王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后,更加怨恨怀王当初不肯派遣他和刘邦一同向西进军入关,却让他向北进军救援赵国,使他失去了先入关为王的约定。话又说回来了,你项羽现在还有必要向这个并不偏向你的怀王请示吗?再说这时你项羽已经掌握了天下大权,何必要多此一举去问什么怀王呢?难道你还不明白,你已经再次成为实际上的权力核心!项羽没有看出来,为什么整个项氏集团中也没有一个人看出来?还都傻乎乎地期待着怀王的什么御批呢。
恼羞成怒的项羽这才明白,自己才是权力的核心,如何处置天下之事,现在已完全由自己说了算。于是他对众位将领说:“怀王这个人,不过是我家的项梁所立起来的,并没有什么功劳,哪里有什么资格去制定盟约!而真正平定天下的是诸位将领和我项籍,只有我们才有处置天下的权力。”
接着,项羽就发布了他做为权力核心的第一道命令,来处置这个老是给他找别扭的怀王,奉他为义帝,把他高高挂起,实际上根本不听他的命令。之后项羽又摆出一副君临天下,指点江山的派头,一口气封了近二十个人为王。对于刘邦的分封,项羽和范增可是动了一番心思。《项羽本纪》上说,他俩本来就怀疑刘邦想争夺天下,但已经通过在鸿门的相会而讲和,现在如果不封刘邦为王,又怕背上不遵守盟约的恶名,还怕诸侯们会因此背弃自己——毕竟刘邦先入的关,不封他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呀。所以二人私下里商议说:“巴蜀地区道路艰险交通不便,秦朝时被流放的犯人都被赶到那里。再说那里也属于关中地区。就让刘邦到那里去吧。”这两人在大事上糊涂,在小事上却算计得很清。于是刘邦就这样被封为了汉王,统治巴蜀、汉中地区,定都南郑。
项羽和范增还不放心,又对刘邦做了一些,他俩所认为的必要的防范。他们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把三块地方分别封给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想用这三个秦朝的降将来隔断刘邦与外界的通道。这种既惩罚又防范刘邦的用意实在是太明显了。刘邦对这样的安排当然是忍无可忍,《汉书·高帝记上》中就说“汉王怨羽之背约,欲攻之,丞相萧何谏,乃止。”
项羽这样对待刘邦的后果,就为日后刘邦反击他制造了响当当地借口,也给刘邦的反击赋予了正义的内涵。因此,在这件事上项羽虽然耍了一回强权,但却失掉了道义。如果不是项羽入关初期错误地对待刘邦,违背盟约剥夺他应得的关中王位。那么很有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刘邦会同项羽和平相处。一个有理性的人应该看到,刘邦并不是以损害项羽的利益而抢先攻入关中。即使他做了关中王,就区区关中来说,那也仅仅是一个地区级的诸侯王,并不是控制全天下的帝王,对他项羽也没有造成什么损害,项羽也没有道理由此而问罪于刘邦呀!更何况项羽自己又不在关中称王,因此何必要剥夺刘邦在此称王的权力呢?所以项羽实在是双方矛盾的制造者与挑起者,是自己又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与秦朝一样不共戴天的敌人。这在天下还没有稳定,自己的政权还没有完全巩固的情况下,实在是不理智的愚蠢之举。要知道,刘邦在鸿门宴之前,除了已经被消灭的秦朝,他想不到还有谁会是他的下一个敌人啊。现今有的人仅仅因为同情项羽,就为他没有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而大感遗憾,实在是一种是非不分,不讲道理的做法。但是不管某些人多么向着项羽,如果那时有国际法庭的话,仅就违背盟约一事上来说,被判有罪的也肯定是项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