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解刘邦及汉初人物之谜》
第35节作者:
历史化学
郦食其走后,本来刘邦大概想通知韩信先暂停攻齐的,但这时他可能突然想起了一桩往事。那还是在三年前攻打秦朝的时候,刘邦拿下南阳后带兵攻打到峣关,过了这个关就可以进入到秦朝的心脏地带了。当时刘邦准备用两万兵力进攻把守此关的秦军。张良劝告说:“这里的秦军还比较强大,不可以轻举妄动。我听说守关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贾竖(商人的贱称)之人很容易用利益引诱,我希望沛公暂且留在军营里,准备好五万人的粮食,让人在各山头上多悬挂旗帜作为疑兵,再派郦食其带上财宝去收买秦将。”经过郦食其的游说,秦将果然决定背叛秦朝,要跟刘邦联合一起向西攻袭咸阳。刘邦想接受秦将的投降,但张良却又说:“这只是守将想反叛而已,恐怕士兵们不一定听从。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很危险,不如趁敌人懈怠之际去攻击他们。”刘邦于是率兵发起攻击,大破秦军,并得以顺利攻进咸阳。
这一战役在刘邦的印象中,可以说是太深刻了。他想能不能在齐国身上也用一下这个招术呢?要是韩信能像消灭赵国那样,一举平定齐国,自己不但又得到了一大片的国土,而且韩信还可以从东面返身打击项羽。这样项羽就有可能在我君臣之间的夹击中被消灭。这大概就是刘邦为什么在派出郦食其出使齐国的同时,而没有通知韩信暂时停止攻齐的原因。更何况郦食其此次游说能不能成功还是个问题。过去游说魏王魏豹时他不就失败了吗?如果这次郦食其出使的任务一旦失败,韩信再攻打齐国,就不能收到突然打击的效果了。战事有可能就会迁延下去,自己一方也会陷于更大的被动。我想只有这样才好解释清,为什么刘邦先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后又赶在韩信攻齐之前,又派郦食其去游说齐王,同时却并不下令韩信暂停攻齐,等待郦食其游说的结果。由于心思没有放到郦食其的身上,所以也就没有想到郦食其这次竟然真的会成功。刘邦之所以这样做,难说不是为韩信的顺利攻齐做好铺垫。
如果真是这么回事,那我就只能用一个“贪”字,来说明刘邦为什么要生搬硬套在峣关的做法。那就是贪恋齐国的土地,贪恋齐国的财富。由于是生搬硬套、出于非分之想,所以事情的发展就不会在意料之中。虽然这场再版的峣关之战也确实胜利了,但刘邦所期望的目的却并未达到。韩信攻破了毫无防备的齐国,消灭了赶来救援的楚军,并最终平定了整个齐国。这时候他本应该赶紧回军去解救正处在危急中的刘邦,但是刘邦不但没有立刻得到韩信的出手相救,反而在韩信的软逼迫下,无奈地送给了他一顶齐王的帽子。平定完齐国后,韩信就急不可待地派人对刘邦说:“齐国是个虚伪狡诈,反复无常的国家,而且它南面靠近楚国,如果不立一个代理国王来镇守它,那里的局势就不会稳定。我希望当那里的代理国王,以便有利于控制局势。”(原文是“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
日期:2017-08-02 22:04:31
而这个时候,楚军在荥阳正紧紧围困着刘邦。韩信的使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达汉营的。打开使者送来的信一看,刘邦勃然大怒,骂道:“我被围困在这里,时时刻刻都盼望着你快来救援我,没想到现在你却要自立为王!”张良和陈平两人赶紧暗中踩了一下刘邦的脚,并且贴近他的耳边说道:“汉军正处在不利的时候,哪里能阻止韩信称王呀?不如顺从他的意愿立他为王,并好好地待他,让他自己守住齐国。不这样,恐怕就要出乱子了。”刹那间刘邦也反应过来了,马上又改口假意大骂道:“大丈夫既然平定了诸侯,就应该做真国王,干什么要当代理的呢?”于是派遣张良带上印信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去攻打楚国。
你说你刘邦让韩信去攻打齐国,除了失去了郦食其,你还得到了什么。就算郦食其游说不成功,在项羽这个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你也没有必要分兵急着去灭对你还不构成任何威胁的齐国啊。这不是贪字在作祟,又是什么呢?而且既然你已经派遣了人前去游说齐王,为什么不向韩信发出暂停攻齐的命令呢?即使失去了攻齐的有利机会,还完全可以把韩信的大军调去直接打项羽啊。这样至少也会立即减轻项羽对自己的正面压力。什么叫利令智昏,这就是最好的注解。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种猜测而已。读者也可以自己去分析。
日期:2017-08-02 22:05:55
从战略上说,刘邦先前派遣韩信张耳去攻打代、赵两国的决定,可以说都是极其错误的。代、赵两国的实际掌权人是陈馀,因为感觉项羽的分封不利于自己,所以对项羽的怨恨很深,也是最早起兵反抗项羽的人。陈馀本来和刘邦没有任何矛盾,他只是和刘邦的部下张耳有一定的矛盾。实际上,这两人的关系以前也还是很不错的。早在秦朝的时候,陈馀和张耳就结下了很深的情谊。两人的关系到了什么程度呢?按照《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上的说法,他们的关系到了“两人相与为刎颈交”的地步。就是说,两人要同生死共命运,至死也不改变。而且陈馀甚至“父事张耳”,即把张耳当成自己的父亲来侍奉。关于俩人交情的传说,似乎在当时就流传的很广。例证之一就是,后来蒯彻游说韩信时就曾提及他俩的交情。然而就是这样硬的关系,这样深厚的感情,后来竟因为一场危难而彻底被改变了。陈胜起义后,两人都辅佐了赵国的赵王。秦朝大将章邯大举攻赵时,张耳和赵王逃进巨鹿城中,而陈馀在城外招收了几万人马准备救援。但由于秦兵人数太多,陈馀一直不敢攻击秦军去营救巨鹿城中的赵王和张耳。数月之后,见陈馀还不发兵相救,张耳大怒,派张黡、陈泽二人去责问他:“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馀说:“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张黡、陈泽说:“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陈馀说:“吾死顾以为无益,必如公言。”不得已,陈馀只好派出五千人由张黡、陈泽二人带领先去攻打秦军,没想到,一交战就全军覆没。张、陈二人也被秦军杀死。等章邯被项羽打败巨鹿之围被解后,张耳一见陈馀就斥责他为什么不肯救赵,并问及张黡、陈泽二人在哪里。面对毫不谅解自己的张耳,陈馀愤怒地答道:“张黡、陈泽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不出。”但是张耳就是不信,以为是陈馀杀了他俩。因为这事张耳就怨恨陈馀,最后两人的关系因此而破裂。其实张耳的怨恨是没有道理的。当时燕、齐等十多路诸侯都发来了救兵,包括他的儿子张敖也带来了一万多救兵,但他们统统都站在一边围观,不敢攻击秦军。你张耳就不想想,连你自己的儿子都不敢出手救你,你又能怨谁?后来,项羽分封诸侯,封张耳为常山王,却没有封陈馀为王。陈馀发怒把张耳打跑了。张耳败后就归顺了刘邦。陈馀接着就把已被封为代王的原来的赵王接回来重新立为了赵王。而赵王为了感谢陈馀,也立他为代王,并把赵国的实际大权交给他。所以说,陈馀是代、赵两国的实际掌权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