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皇帝所谓的亲临听讼基本是在宫里做做样子的走过场形势,而孝武帝却不同,他曾多次在华林园处理诉讼案件,有时候甚至身着便服到建康城外围的一些郡县亲自参与审讯囚犯。大明四年他更是在建康监狱中听审完释放了很大一批冤假错案的囚犯。
有人可以说他无聊,但孝武帝却真真切切地用无聊的时间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正因为孝武帝经常突击审讯,所以许多地方县令都不敢怠慢邢狱审讯,唯恐出错,他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第一个这么做的。终孝武帝一朝,他都是一如既往地重视处理案件。
除了注重世俗的法律,孝武帝还特别注重当时与世俗法律并行的一套法度。我们都知道,六朝是个大的乱世,生活在这个大乱世中的人们都会不自觉地向宗教去寻求寄托,而那个时代佛学盛行。宗教领袖不断渗透到干预国家事务的行列中,与之对应的则是皇权与教权的博弈,历史上的“三武灭佛”就有两次发生在这个时间段内。
而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漫长如欧洲中世纪一样的教权社会,六朝诸君对于宗教控制的贡献牢不可抹。孝武帝本人也是不遗余力地想将宗教的教法纳入国家的管理体系,所以他一面肯定佛教,一面又引导佛教世俗化。
孝武帝即位之初提出了“遵孔”的主张,目的是确立一种秩序,恢复当初的礼乐盛行,他也是六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热衷于礼制改革的帝王。但是,久而久之他发现儒家那一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搞不壮大,他又不拘泥旧例,及时跳出圈子转而开始整肃佛门了。
孝武帝即位后,遣使征高僧僧导,僧导欣然应诏,来到京师中兴寺,孝武帝亲自出宫迎接他进京。僧导因孝武帝刚刚登位,三纲更始,缅怀往昔,感慨万端,悲不自胜。孝武帝也是哽咽良久,僧导于瓦官寺开讲《维摩诘经》,孝武帝亲往听讲,公卿大臣无不必集。
而另一方面,对于僧侣集团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孝武帝也曾诏令整肃沙门。大明二年,有昙标道人与羌人高阁谋反。于是刘骏便下诏说:“佛法被曲解较多,导致佛门鱼龙混杂,有些人不能传达高深佛法,反倒以佛门为掩护,频发奸恶的事件,丑行屡屡被传闻。这样败坏社会风气,人神都愤慨不已。如今可令各寺院严加审查,剔除掉不良之徒,以免日后株连寺院。而寺院应当自行设立各种清规戒律,如果有意志不坚定者不能遵守,及时予以清除。”孝武帝礼敬高僧,整肃佛门,对佛教的正本清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日期:2017-08-09 12:23:18
“钱”的诱惑(上)
行政、军事、律法,孝武帝的改革在这三驾马车的拉动下不断向深层次递进,而另一方面,孝武帝的经济改革也在同一时期有所建设性突破。
孝武帝的经济改革主要围绕两个中心,一个是货币政策,一个是赋税政策。先来说货币政策,如果大家印象深刻的话,一定记得孝武帝刚即位前,有大臣给他提议过用布匹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贸易交换。有人会问了,好好的货币不用,为什么要去用布匹呢?其实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魏晋以来崩塌的货币体系说起。
可以说整个南朝备受货币政策的困扰,由于江南开发得晚,南朝的商品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时期。东汉末年分三国,江东成了孙氏立国之基,可是那个时候的江东吴国虽然面积是三国里最大的(有人说是曹魏,但西域那块类似于羁縻府州的领地并不能算做实际版图),但真正人口却仅仅集中于长江干流和支流的沿线。而孙吴还要备受来自山越的侵扰,经济问题相当严重,孙权晚期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对百姓可谓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
转眼到了西晋统一,可统一后的西晋没过多少年又乱了起来,江东这块地方后来成了东晋政府的根据地。但我之前也说了,东晋这个王朝又是一个相对垃圾的王朝,国家长期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南方吴、粤、楚、蜀四大板块经常分裂厮杀,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东晋末年,随着刘裕的崛起,正是将破碎的南方政府捏合成了一个整体。
那么,在东晋频繁的动荡和战乱中,经济发展受限,战乱频繁,铸造钱币就成了一个不必要的事情。世家大族们依靠着田园经济自给自足,百姓都退回了以物换物的时代,大家别惊讶,美国20世纪初经济大萧条时期也不是没发生过以物换物的情况。到了东晋末年,江东百姓还在用着吴大帝孙权时代造的钱,而且在市面上流通得越来越少,钱全集中到富人手中了,都快成黄金了,与之相对是物价越来越便宜。
为了避免这种通货紧缩影响社会的发展,挤压农业产品价格导致农民破产,桓玄上台后提出了废除钱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旧例,改用谷和帛代替。桓玄这种做法和当初那位提议孝武帝用布匹取代钱币的大臣谏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桓玄却认错了时代。
那个时代还是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的东晋时期,掌握了货币的世家大族可能让桓玄胡搞把自己财路断了么?于是乎,刘裕成了世家大族取代桓玄,接管东晋江山的代理人。可没想到,刘裕上台后比桓玄还狠,让世家大族叫苦不迭,断了他们财路不说,还把门阀政治这扇大门给踢破了个窟窿。
刘裕建立刘宋王朝后,因为在位时间较短,也就没有去搞货币政策。可是到了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年间,江南经济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这些都迫使刘宋王朝要铸造自己的钱,可不能再用那越来越少的孙大帝钱了。元嘉七年,宋文帝第一次铸造货币,也是刘宋王朝第一次铸造货币。这一次刘义隆铸造的是四铢钱,而两汉时候使用的都是五铢钱,毕竟有诗曾云“业复五铢钱”嘛。
那这个五铢钱和四铢钱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大致区别在于重量上,刘义隆铸造的轻一些。这么一来投机倒把分子见钱眼开了,想到囤积在自己手里的五铢钱重量多啊,可以重融后造四铢钱,这一搞就搞了十七年。
在这过程中,投机倒把分子把刘宋的货币市场给扰乱了,最后惊动了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刘义隆召开廷议,要求大臣们拿出对策针对这一可耻的行为。五弟刘义恭提议说要制定兑换比率,大钱(五铢钱)兑换两个小钱(四铢钱),而何尚之则坚持要全面废除古币五铢钱,将这定义为假币。
最终刘义隆采纳了五弟的意见,制定货币兑换政策,结果这样一来苦了国民了。因为以往五铢钱基本都是集中在世家大族的手中,而穷人手里的钱基本都是新币,这么一来富人一夜之间资产翻倍,穷人的钱却相对缩水了,社会怨声载道。所以,此项举措施行一年后因为民愤极大就被终止了。
南朝社会的货币市场依旧混乱,转眼间到了孝武帝登基了,鉴于元嘉末年因北魏南侵造成刘宋社会经济萧条,财政危机凸显,货币流通混乱,流通量减少,导致民间流通中的钱币的重量不断减轻。孝武帝于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改铸钱币,铸四株钱,这就是有名的“孝建四铢”。
虽然孝武帝铸的也是“四铢钱”,可由于当时开采技术落后,开采出的铜矿很少,所以孝武帝铸造的那一批重量还达不到“四铢钱”的标准。这么一来,投机倒把分子更猖獗了,假币驱逐真币,开始占据货币市场。
对于国家的蛀虫,孝武帝可不像其父刘义隆一样好脾气,他下令造假币者一律斩首。史书记载他为此曾在一个县里斩杀了一千多铸造假币的人,社会哗然,孝武帝用自己铁腕手段和狠辣作风,暂时抑制住了货币市场的混乱。
当然,往后南朝货币市场又再次混乱起来,并最终为梁武帝时期的货币体系奔溃埋下伏笔,但那已经不再是孝武帝时代的事情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