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遗踪:三个核潜艇兵的求生之路》
第16节

作者: 火滚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05 18:15:11
  从科学家的分析研判得出:这条新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首尾围起来的就是日微板。马里亚纳海沟就是因为板块之间粘连结构不能成熟,所以地震发生几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话说这也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合理的释放能量提供了条件,如果不是深海寒流促成了板块粘连不能成熟,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能量会一直不停的累积在板块边缘,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日期:2016-09-05 21:42:58
  新海沟很年轻,就已经具备她姐姐一样的地理条件,科学家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到新海沟的深度可以和马里亚纳海沟并肩,而且海沟两面都是坚硬光滑的花岗岩,这局面太诡异了。
  似乎两条海沟同时释放能量也不错,虽然地震频发,但当量小,破坏力也小。
  日期:2016-09-05 22:12:48

  而科学家拿到的数据却再一次刷新人们的恐惧心理,能量的确可以通过小规模地震得以发泄,但如果能量被转移积累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再次回到日微板,它相当于一个容器,上面有水,如果上面水少它所受的压力就小,那么如果水多呢,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如果压力增加变量很大,也就是水大幅度增加,或者说水密度增加,都有可能令日微板承受更高的压力,甚至垮塌。如果出现一次上规模的海啸,那么日微板有可能会承受不住巨大的水压加上两大板块的挤压,有一定的几率会下沉。当日微板还和太平洋板块相连时,日微板承受的压力可以大部分传递到太平洋板块,现在日微板相当于没有了靠山。

  日期:2016-09-05 23:10:42
  同时科学家还解释说:现时还没有测量到可靠的数据支持这种可能,只是对新海沟形成持审慎态度,这种情形也许几天发生,也许几年,也许几百年上千年。
  当人们持着侥幸心理认为科学家在危言耸听时,悲剧真的发生了。
  四天前,北京时间2033年6月25日19时,
  中间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我国地震台发布消息说:南美洲国家E瓜多尔近海(东经279.4,北纬0.7)当地时间3时15分32秒(换算成北京时间是16时15分32秒,)发生了里氏9.2级地震,M国探测数据是9.3级。随即引发超强海啸,E瓜多尔太平洋沿岸建筑在数十分钟之内被摧毁,伤亡人数在短短数分钟之内攀升过百,由于基础设施较落后,统计数据短时间无法有效更新。
  日期:2016-09-06 00:13:41
  专家预计伤亡人数有可能达到百万级别。与此同时,多国卫星捕捉到的连续图片被传送到联合国相关机构,在数十张有价值的地理图片的连续排列播放后得出较接近的海啸等级评估:三级。也就是次高值。

  海啸波最高点达21米,宽达一百公里。向着太平洋扩散开去,中美洲首当其冲受到破坏,中美洲联盟发出了预警信号,海啸警报声在整个中美地区响起,数个小时之内,海啸席卷了整个中美洲沿岸。随即多国第一时间发布受灾情况。
  G伦比亚:死亡:15人受伤:560人。
  B拿马:死亡:27人受伤:751人。
  G斯达黎加:死亡:31人受伤:773人。
  ……

  日期:2016-09-06 00:32:39
  在连合国地球物理部门,科学家们随着海啸的运动路线,紧张的进行各种计算,可是海啸速度太快了,当连合国地球物理部门对M西哥政府发出更令人难以接受的讯息时,五个小时后海啸“一小部分能量”已经进入J利福尼亚湾,数以百亿吨的海水灌入J利福尼亚海湾,狭小的海湾瞬间被咆哮的海啸洗刷了一遍。
  目前为止,海啸造成了中美洲数十万人死亡,其中E瓜多尔伤亡过百万,G伦比亚伤亡七十多万,Z美联盟伤亡过百万,M西哥伤亡也在持续攀升。
  海啸越过M西哥西南沿海时,能量推进方向是西北方,M国西海岸接受的能量冲击较少,因为预报准确,所以M国本土西海岸地区人们得以快速撤离,没出现伤亡人员,但太平洋上X威夷群岛和G岛等地区警报等级节节上升,人们纷纷走进地下避难场所。或者军队组织撤离。
  日期:2016-09-06 00:52:03
  十一小时后海啸波到达X威夷群岛,造成成规模的伤害。
  此时科学家却把不安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离震中更远的地方——大洋的另一边,R国。
  因为此时的R国东南部刚好形成了一个成规模的飓风,能量正在集聚。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成规模的飓风对即将发生的大灾难形成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飓风移动速度很慢,就几公里每小时,缓慢的向R国列岛逼近。

  太平洋西边的国家早在E瓜多尔海啸形成时就发出了海啸警报。所有西太平洋国家如临大敌,迅速的组织人员疏散沿海地区的居民。
  日期:2016-09-12 22:35:44
  “其实海啸就像面条,当形成时会很粗,很短,规模取决于地震时形成的能量规模和断裂带的相互撕裂位移大小。也就是说当E瓜多尔海啸跨洋到达西太平洋时。其规模不会变化多少,只是像面条一样被拉长了,单位长度的能量就会减弱。当然海啸正向运动方向的能量密度依然会比其他方向传播的能量密度高一点。21米高的海啸经过漫长的大洋运动,其破坏力会平均分配到西太平洋的每一串海岸边上,当然我们是假设西太平洋海岸线刚好是以E瓜多尔地震发生点为圆心。”时任连合国地震灾害研究中心的地笔博士说。

  日期:2016-09-12 22:36:53
  “虽然在单位长度上,能量密度会随着传播距离拉长而变小,波幅也会大幅度降低,但很明显,波长降低幅度很少,由于喇叭效应,这次海啸在西太平洋主要的承受者是X西兰、B布亚新几内亚、Y尼、F律宾、R国、E罗斯。其他地方由于有较长的大陆架会抵消掉大部分的海啸能量,但也肯定会受到袭击。”地笔博士说。
  日期:2016-09-12 22:37:33

  “尤其是R国,马里亚纳海沟就像一个接盘把远洋而来的海啸能量高效接收,最终形成了一个微妙的狭管效应,就类似我国的钱塘江和巴西亚马孙河在涨潮时形成的壮丽景观一样。最终马里亚纳海沟接收的海啸能量要远大于其他地方,说句不好听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张开双臂在迎接海啸的到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历次东太平洋发生超级大的海啸,处于西太平洋的R国总免不了遭受劫难。”地笔博士指着电脑屏幕里显示的太平洋海图,向记者解说着当前的R国面临的空前大危机。

  日期:2016-09-12 22:38:09
  “若是多年前,这种级别的海啸会直接对R国列岛形成致命的打击,疯狂的海水会直接涌上D京和X台地区,R国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无一幸免会遭受劫难,所有低地都会成为泽国。可现在,情况也许更糟糕,几年前,科学家已经对R国以东的日微板做出过详细的描述,它是一块新形成微板块,在上一次R国大地震,它就像一块酥脆饼干的一个角被小孩掰开一样,和太平洋板块脱离,而这么多年,R国附近都没有发生成规模的地震,本来经常发生较大规模地震的R国,这几年发生的地震震级都是四五级之间,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近几年,日微板四周都酝酿着较强的能量,之所以没有发生强震,是能量被广泛分布在整个日微板四周,所以,这和之前的能量被强制集中在马里亚纳海沟截然不同,本来是一条断裂带承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现在是整个日微板在承受这两大板块的挤压,这个新矛盾目前科学家也在用超级计算机在模拟,到底其承受能量极限是多少,但由于对板块底下的物质结构缺乏有效数据,例如各板块之间咬合面的能量集聚方式和集结密度等,没有一个统一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链条,造成了时至今日,科学家还在为之展开不懈的努力。”地笔博士神色凝重的说。“然而,很不幸,日微板的第一个考验到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