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平叛 另类视角下的三国历史》
第47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02 19:16:44
  (正文)
  而在外围之战中,州泰在阳渊(今安徽寿县与霍邱之间)击破朱异。朱异败走之时,州泰在后面追击,又杀伤了两千人,朱异睹势不利,本身对此次作战又不愿尽力,于是率领部曲退回吴国。
  诸葛诞坐困孤城,虽然广有兵将却杀不出重围。司马昭将寿春城围得铁桶一般,意在困毙诸葛诞。不过王基、石苞等将领都认为应当急速进攻,司马昭就对他们说:“寿春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使同就戮,吾当以全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吴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也。吴贼破,钦等必成擒矣!”众将于是拜服。吴国权臣孙綝显然不愿看到诸葛诞失败,在朱异败军撤回后,他大发兵将出屯镬里(今安徽省居巢区西北),并命令朱异带同丁奉、黎斐等五将再次解围寿春城。朱异在进兵过程中,因为追求效率,将辎重都留在了都陆(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而本人则带领大军抵达黎浆(寿县西南),和寿春城外的游军石苞、州泰部对战。然而朱异运气实在是糟糕,这次又被州泰打得大败。更为不幸的是,魏方打听到吴军的辎重所在,泰山太守胡烈派出五千奇兵偷袭都陆,一把大火将吴军的辎重烧个精光。朱异的残军没了粮食,全都变成了素食动物,只得一路取食葛叶败回大营。孙綝见朱异大败输亏,不由怒气勃发,喝令朱异继续带兵死战。朱异眼见战斗一次次失败,自家的精锐部曲就在这样的战争中作无谓消耗,力陈士兵缺少粮食不能再战,表示不能遵从孙綝的命令。军中士气低迷孙綝是知道的,他也知道再交战下去可能会损失更大,可朱异的态度着实激怒了他,反复思量之下,他于9月26日在镬里大营斩杀朱异,并于两天后带兵折返建业。孙綝既没有救出诸葛诞,反而自戮一员名将,吴国人对此十分怨恨。

  孙綝斩杀朱异的用意,司马昭看得很清楚,他说:“朱异没有到达寿春而被杀,并非是他罪有应得,而是孙綝想以这一举措来告诉诸葛诞援救的决心,使诸葛诞还能盼着救兵的到来。现在我方应当坚定围守,防备他们从城内逃逸,更要用多种手段来误导他们。”诸葛诞所恃的,除了十多万兵卒之外,更有城内可吃一年的粮食,所以司马昭就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他令人施展反间,到处扬言吴国的救兵马上就要到了,魏军现在缺乏粮草,已经将那些羸弱的士兵分流到淮北去吃粮了,看势头魏军肯定不会在这里久驻。这条谣言就像长了脚一样传到城里,诸葛诞不辨真伪信以为真,他认为既然司马昭不久之后就要退兵,那在城中积累那么多粮食就无任何用处。于是他吩咐士兵敞开肚皮吃,反正城里的粮食很多!

  日期:2016-09-03 17:57:39
  (正文)
  司马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由于孙綝已被打疼了,一时难以出兵,诸葛诞只要乏粮,十多万大军立刻便有土崩之势。果然没过多久,城中粮尽,但司马昭不仅没退兵,反而对城池越围越紧。这时城中的将领也出现了分化,诸葛诞的亲信蒋班、焦彝认为,朱异率领大军到来而不能前进,孙綝杀掉朱异回归江东,虽然对外声称发兵,其实是口惠而实不至,坐观双方成败。现在趁着人心尚固,士卒思用,并力决死,攻其一点,虽然不能尽克,但仍然有可以保全的。空坐守死,只能无所作为。按蒋班、焦彝的做法,十多万的大军集中全力突围,如果时机把握得当,司马昭是无法拦阻的,诸葛诞跳出重围,依旧能打出一片天地。文钦却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诸葛诞有十多万大军在此,自己和全端等吴军也和诸葛诞一样身处死地,所受的危险是一样的。而吴将的父兄子弟都在江表,因全家是皇上的亲戚,即便孙綝不愿来,主上和他们的亲族能答应吗?而且中原年年有事,军民都很疲劳,现在在这里跟我们耗了一年,内变将会出现,奈何舍掉必胜之局,而心存侥幸地去做冒险呢?文钦显然高估了吴国人的能力,更对孙綝的私心缺乏考量,因此才会一厢情愿地盼着吴国出兵。而孤城之中实实在在的困难却摆在眼前,没有粮食,近二十万人总不能天天喝西北风吧?

  但诸葛诞却赞同文钦的观点。前面他中了司马昭的诡计还可以说是思虑不密,此次犯错却着实不该,所谓“一为已甚,其可再乎”,这次决定直接将他推入了死亡的深渊。蒋班、焦彝作为诸葛诞的心腹,自认为有义务向主公指点明路,他们不看文钦的脸色,反复劝谏诸葛诞。文钦是武将出身,没什么涵养,暴怒之下脸色登时变成猪肝紫。诸葛诞为了安抚文钦,竟然想要杀掉蒋班、焦彝,蒋焦二人内不自安,于是在当年冬天逾城投降。他们的出降让城中人心惶惶,莫知所从。恰在这时,另外一件偶发事件的发生让城内瓦解之势加强,形势对诸葛诞更为不利。

  这个偶发事件来自于东吴的全家。自全琮为孙权女婿开始,全家瓜瓞繁绵,已成了朝廷内数得着的名门望族。全琮的儿子全怿、侄子全端均为东吴领兵将领,此次作为东吴援军的一部随文钦一同进入寿春城。在这支军队中的全氏族人尚有全怿哥哥的儿子全靖以及全端的弟弟全翩、全缉。全家这么多人都上前线,不是因为他们思想觉悟有多高,而是因为全家带领的是他们的私家部曲,当然要由全家出身的武将来掌管。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这些表面光鲜的公子哥儿也想趁此机会捞捞名望和军功。可全家的人没想到的是,由于诸葛诞的连连失误,他们从一开始就被动地走入了一盘死棋。全怿哥哥有两个儿子全辉、全仪尚在建业,因为家族内部纠纷,这两人带着老母亲和数十家亲信部曲叛逃到魏国。魏国的黄门侍郎钟会此时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借全辉、全仪的口吻写了一封书信,并派遣全氏兄弟的亲信送入城中。全怿见是自己人,不疑有他,看到密信中写道:“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大为惊惧,于是在转年的公历一月率领自己所部的数千人开门出降。司马昭对此表示欢迎,并册封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

  日期:2016-09-04 19:05:21
  (正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