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37节

作者: 阳光明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24 21:15:33
  第四章|||第三节:病胜果寺,题绝命诗(上)
  王阳明在牢房中,他想到了父亲,想到了所有的亲人,同时也感叹仕途不顺、岁月如梭,壮志未就,一事无成,一连写下了十四首狱中诗后(《全集》收录王阳明狱中诗十四首)开始了自己去往贵州龙场任驿丞的漫漫长途。
  其中的一首《屋罅月》是王阳明此刻心境的最真实写照:

  幽室不知年,夜长昼苦短。
  但见屋罅月,清光自亏满。
  佳人宴清夜,繁丝激哀管。
  朱阁出浮云,高歌正凄婉。
  宁知幽室妇,中夜独愁叹。

  良人事游侠,经岁去不返。
  来归在何时?年华忽将晚。
  萧条念宗祀,泪下长如霰。
  “激哀管”、“正凄婉”、“独愁叹”、“年华忽将晚”、“泪下长如霰”这些词语把王阳明此刻处境的艰难描述的淋漓尽致。
  贵州龙场,东经106度,北纬26度,即今天的贵州省修文县。龙场在今天改革开放的二十一世纪,依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搁到明朝那更是偏远山区的偏远山区,蛮夷之地,连鬼都不去住。
  驿丞这个职位又是几品呢?答案是没品。也就是说大明国的官员等级序列里根本就没这一级,基本算是清除出高级公务员队伍了。王阳明原先大小也是个六品主事,现在一下子变成了王所长。
  在王阳明准备离开京师的时候,父亲王华因为得罪了刘瑾已经被发配到南京做官去了,所以家人没有来送王阳明的。只有好友汪抑之、湛若水、崔子钟等人前来送行。
  料峭春风吹人冷,正是京城花开时。至交好友兼人生知己湛若水赋诗送行,余者之诗皆不足道。
  皇天常无私,日月常盈亏。
  圣人常无为,万物常往来。
  何名为无为?自然无安排。

  勿忘与勿助,此中有天机。
  另一首:
  天地我一体,宇宙本同家。
  与君心已通,别离何怨嗟?
  浮云去不停,游子路转赊。
  愿言崇明德,浩浩同无涯。
  这两首诗深含天地大道,人生真谛,湛若水果然不愧是最知王阳明的人。
  而王阳明自然也要写诗一一回赠,其中有两首诗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因为这两首诗仿佛是写给一个女人的。按理说追求圣人之道的王阳明对女人是没有多大兴趣的,他的朋友里也未必真有这样的伟大女人,能在风声如此之紧时来送他。
  第一首:

  忆与美人别,惠我云锦裳。锦裳不足贵,遗我冰雪肠。
  寸肠亦何遗,誓言终不渝。珍重美人意,深秋以为期。
  第二首:
  忆与美人别,赠我青琅函。受之不敢发,焚香始开缄;
  讽诵意弥远,期我濂洛间。道远恐莫致,庶几终不惭。
  当然我们也不能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古人常用美人来比喻知己好友(比如屈原),这个也是很正常的。而“美人”二字也在后面王阳明的诗作中有所涉及。
  “一日怀抑之也抑之之赠既尝答以三诗意若有歉焉是以赋也,”其中的第三首便是这样写的:

  美人隔江水,仿佛若可睹。风吹蒹葭雪,飘荡知何处?
  美人有瑶瑟,清奏含太古。高楼明月夜,惆怅为谁鼓?
  但是在这里还是需要八卦一下,王阳明十七岁娶妻诸氏,他们二人关系究竟如何呢?答案是王阳明跟老婆的感情可能并不好!
  因为很多史料,包括王阳明本人留下来的作品对这位老婆大人都没有只言片语。而王阳明筑室阳明洞中静坐修行导引术这段时间想到了自己在世的祖母,自己的父亲,但是就是没有想到自己的伉俪妻子诸氏。1525年,诸女士去世,他也只是哭了几下,连篇回忆性散文都没有。
  其实我们在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身上都能发现这一点,最著名的便是庄子了,“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这些人对爱情没有特别偏好,文人才子的风流韵事在他们身上几乎是绝迹的。他们体会不到,或者说是没有兴趣去体会男女之情带来的无穷乐趣。
  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王阳明在妻子诸氏以外没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因为这两首诗无论怎么读都不能完全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想一想也对,王阳明这样一位具有诗人气质、哲人气质、领袖气质的完美男人,除了身体差一点以外,想不吸引女人都很难。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考究一下这两首诗究竟何意何因。
  王阳明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到达自己曾经养病的杭州。这个时候已经是夏天了,天气非常炎热,王阳明本来身体就不好,旅途劳顿,到了杭州便病倒了,便在胜果寺中休息养病。
  在养病的这一段时间王阳明见了未来的一生中与自己关系甚密的一群人,其中有自己的妹夫徐爱,有同乡蔡宗、朱节,湖南常德人蒋信,湖南人刘观时等,还有自己未来最喜爱的弟子之一以及自己一生的遗恨湖南常德人冀元亨。这些人在京师的时候已经在王阳明的培训班中听课,后来在王阳明龙场悟道,学问大成以后,大都成为了王阳明的学生,对王阳明的学说深信不疑,也对发扬王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阳明在胜果寺居住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日夜陪伴他的是他的第一个徒弟—徐爱,也是最得王阳明原汁原味心学的爱徒之一。徐爱是王阳明的妹夫,王阳明跟这位妹夫的感情极好。
  徐爱跟王阳明是同乡,史载徐爱颜值特别高,萧鸣凤所撰的《明故奉议大夫南京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徐君墓志铭》中写到“君肌肤玉雪,神情莹然,一见知为灵瑞之物。”朱绘在《祭文》中也称赞他“英姿挺秀,学问夙成。”
  而且徐爱不仅相貌俊秀,而且聪慧过人,德性出众。苏彰等撰 的《祭文》中称赞徐爱“秉卓异之资,负该博之学。”陈杰等撰的《祭文》称徐爱“质敏而性懿,体弱而才强。气温而言不媚于流俗,貌恭而行不比于常情。”徐爱的岳父王华更是不吝称赞“若子之为人,可谓卓然有立,粹然无瑕,可以比美玉,可以比良金者也。”
  徐爱虽是公认的德才兼备,却是身体孱弱,这也可能是造成徐爱早夭的一个原因。徐爱的一生非常短暂,去世时年仅31岁。
  徐爱与王阳明关系密切,明弘治十六七年(1503/1504),徐爱娶了王华的女儿,成为王阳明的妹夫,定居于山阴(今绍兴市)。也就是在王阳明被贬谪龙场的途中,正德二年(1507),徐爱正式拜王阳明为师,成为了王阳明最早的弟子之一。徐爱一生短暂,却从政近十年。
  正德三年秋天(1508),也就是正式拜王阳明为师的第二年,徐爱二十一岁,中进士二甲第六,全国第九,这一点可比王阳明厉害多了,果然是名师出高徒。
  既然说到了王阳明的妹夫徐爱,就不得不提一下王阳明现在的家庭了。
  成化二十年(1484年),王阳明13岁,其生母郑氏因病去世,享年41岁。
  郑氏的早逝,对王阳明改变还是很大,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了他对人生的认知。这也是他后来喜欢找道士聊天吹水,研究养生术的原因之一。因为生母去世,王阳明过于悲伤,可以说是伤肝动胃。王阳明从小就体弱多病,在母亲郑氏、祖母岑氏悉心照料下才有所好转。郑氏的早逝,对王阳明身体健康是一个重大打击。
  郑氏,是王华正妻,当王华还没有高中状元,还在浙江余姚老家夜里挑灯苦读时,就结为夫妻。起微寒,同贫苦,纺纱织布,孝敬公婆,抚育王阳明。很显然,郑氏是一个勤劳恭俭,善良慈孝的传统好女人。对王阳明早期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约摸八九岁时,王阳明迷恋下象棋,郑氏就担忧他玩物丧志,所以密谋把象棋偷偷丢进河中。为此王阳明还写了一首诗《象棋诗》:“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士溺水一齐休。车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流。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这应该是王阳明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可见,郑氏在教育方面,和千古贤母—孟子老妈一样彪悍,都是传说中的“虎妈”。

  郑氏走后,祖母岑氏担起照料王阳明的重任。后来王华给他找了一个后妈,叫赵氏。根据史料记载:王阳明继母赵氏,人品不错,处处以身作则,教育甚严,把王阳明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教育。后因王华、王阳明之功,被朝廷加封为“一品夫人”,显贵之后,赵氏依然保持勤劳朴实的生活作风。赵氏为王华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叫王守文,靠自己努力,后来也科举中第,官至督府参军,在朝廷颇有名望。女儿叫王守让,嫁给南京工部郎中徐爱。子女的成就,可以侧面反应出赵氏的确是一个品性贤良的好女人。

  关于王阳明继母赵氏,野史也有记载,内容大致相同,稍有出入。野史上讲,赵氏刚开始对王阳明不好,整天没有好脸色,对王阳明横挑鼻子竖挑眼。王阳明就“智斗继母”,事先收买好神婆,在继母卧房被褥中藏了一只猫头鹰。继母打开被褥,猫头鹰就在房间乱飞,古时猫头鹰飞进家中表示不详,赵氏就很惊吓。于是王阳明出主意叫继母去请教神婆,后来神婆做法找到事情原因,说这只猫头鹰是王阳明生母郑氏所化,告诫赵氏要善对王阳明,要视如己出,这样就会平安无恙。从此,赵氏善待王阳明,和亲生儿子一样。

  野史的记载,总有一种隔壁王婶又在搬弄口舌是非之嫌,从逻辑上来推理,正史记载的内容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过也从侧面就反映出王阳明小时候就深谙“用兵之道,攻心为上”的道理,从小就是一个“人精”。
  也就是说王阳明现在的家庭中至少有祖母岑氏、父亲王华、继母赵氏、老婆诸氏、弟弟王守文、妹妹王氏(守让)、妹夫徐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