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36节

作者: 阳光明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23 20:40:36
  第四章|||第二节:贬谪龙场,刘瑾余震(下)
  此时的刘瑾已经得志,有了皇帝这一座大靠山,刘瑾在朝廷上下打击异己,掀起了规模宏大的清洗运动。
  刘瑾惩治官员雷厉风行,简单粗暴,前文中已经有所描述,关于刘瑾惩治官员还有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情发生在王阳明刚到贵州龙场的那一年,也就是正德三年戊辰,公元1508年。

  这个时候百官在刘瑾的强势打压之下,大多噤若寒蝉,虽然暗流涌动,但是在表面上刘瑾已经稳稳的把握了朝政,百官也都接受了这个现实。
  这一年的夏天,早朝的时候,刘瑾突然在丹墀上发现了一封揭发他罪状的信,这一封奏疏也被顺理成章的交给了朱厚照,但是这是一封匿名信,并没有署名,所以并不知道究竟是谁在背地里弹劾刘瑾。此时正是刘瑾深得朱厚照宠信之时,朱厚照根本对这一封信不屑一顾。
  事后,刘瑾勃然大怒,深深的自卑加上恐惧,使得不允许任何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刘瑾一定要把这个在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人给找出来,千刀万剐,以泄自己心头之恨。
  刘瑾命令文武百官跪伏奉天门下,严厉责问,并让他们好好反省,为什么一定要跟自己作对,但是就是没有人承认写了这一封匿名信。
  当时正是六月天气,非常炎热,官员们大吃苦头。有几个年纪大的,当场中暑,刘瑾任凭他们在那里呕吐和晕倒。
  就这样一直跪到了日落西山,暮色四合。刘瑾眼看没有问出任何结果,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五品以下的官员全部抓进锦衣卫监狱,准备让他们要么接受酷刑要么替他找出真凶,余下的官员继续跪着。
  第二天的时候,李东阳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开始向刘瑾申诉求救百官,刘瑾也已经得到消息,这一封匿名信是一个太监内臣写的,才准备顺水推舟的给了李东阳一个人情,但是还不能立即释放,必须让这些骨子里清高的士大夫们吃一些苦头,他们才能够长记性。
  因为跪的时间实在太久,天气炎热,两天一夜,滴水未进,主事何釴、顺天推官周臣、进士陆伸已经被活活的跪死了。
  这个时候一个心软的太监李荣不忍心看着百官受罪,便建议刘瑾给大家一些西瓜吃,刘瑾狠狠的训斥了李荣一番,并把他也罚到百官的队伍里面跪着。

  另外一个太监黄伟是李荣的好朋友,不忍心看到李荣跟着一起受罚,于是迁怒群臣,向百官大声疾呼:“书所言皆为国为民事,挺身自承,虽死不失为好男子,奈何枉累他人。”意思就是说,是谁写的这一封信就赶快承认了吧,不要牵连其他人受罪。
  这本来也是为刘瑾分忧的言辞,但是可能是因为太过义正言辞,触碰了刘瑾敏感的神经,当即决定把黄伟发配到南京居住。百官们一个个吓得像鹌鹑一样,只好乖乖的跪着。
  在刘瑾强震的威慑之下,百官惊惧,但真正使人心惊胆战的是后面无法预料的白色恐怖余震。
  权力的集中刺激了刘瑾的贪欲。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刘瑾劝武宗下令各省库藏尽输京师,从中贪污大量银两。并且公然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辄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有人为了行贿,只好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京债”。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送礼。此外,他还派亲信到地方供职,为其敛财。
  当时兵部有位叫周钥的科长奉命去淮安办事,但在返京的船上突然自杀。将死未死时,他用笔含恨写了五个字:赵知府误我。
  赵知府是淮安知府赵俊,赵俊跟周钥私交比较好,按照规则,周科长出京办事回来后要给刘瑾上贡。所以在淮安时,周科长就跟赵俊说好了,要他借给自己1000两银子。赵知府本来答应得好好的,可周科长临走时,赵知府变卦了。看来借钱确实是检验两个人友情的一块不错的试金石。周科长因为不能给刘瑾上贡,所以自杀。

  为什么要自杀呢?那是因为如果刘瑾追究起来自己,那是生不如死,所以还不如自杀。
  怎么个生不如此法呢?刘瑾不仅创新了廷杖,杖死了好多人,就连我们的王圣人也险些死在廷杖之下;而且还独出心裁地制造出了新的刑具,明律规定套在犯人脖子上“枷”,最重不得超过13公斤,而刘瑾发明的枷竟然重达75公斤,不少官员就是被枷死的,再加上本来明朝的酷刑就为历史之最,总之只要不让刘公公满意,有一千种方法让你后悔活在这个世上。生活在刘瑾的淫威之下,官员自杀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刘瑾不仅会敛财而且也会花钱,这些钱也都花到了刀刃上,那就是千方百计的让主子朱厚照开心,刘瑾通过各种方法获取钱财,他把钱分成三份,一份给朱厚照,一份给国库,另一份则留给自己。朱厚照也是因为刘瑾而活得十分恣意滋润,从而更加的宠信刘瑾。
  除了受贿以外,刘瑾还开创了罚款的先河,有一段时间,刘瑾这个大贪官竟然拒贿了,而且还把行贿的人治罪。他这是听从了亲信的话才这么做的。亲信的话很有道理,“那些给您行贿的人的钱不是盗取的官银,便是剥削百姓所得,假借您的的信用体系损公肥私,但是最终给您的钱仅是十分之一,那么今后百姓的怨气却都要集中到您身上啊。”刘瑾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始拒绝贿赂,像个清官一样惩罚行贿者。

  刘瑾虽然自己是一个大贪官,但是他偏偏在执法方面极为严峻,对于当时贪污受贿的官员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其实也是增加自己财政的一个重要手段)。刘瑾为了制止贪污之风,自创了“罚米例”,对失职官吏以罚米为单位的俸禄为手段。“丁末,工科给事中吴仪核宁夏、固原等处仓场秋坯亏折之数,劫历任巡抚都仰史徐廷薄等十六人,侍郎硕佐及管粮郎中、副使、金事徐键等十八人,又通判董全等一百八十八人,又以马价盐课劫巡抚宁夏全都御史刘宪、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杨一清及苑马寺卿、全事、知府、间知及管屯卫宫十余人,皆入罚米例,重者五百石,轻者三百石以下,致仕者半之。”

  另外一个余震便是朝廷官员的改头换面,在清除掉前朝老臣后,刘瑾在朱厚照的默许下把内阁大学士(李东阳除外)和六部的一把手换了个遍,六部的一把手现在成为他的门下走狗。是时,内阁焦芳、刘宇,吏部尚书张彩,兵部尚书曹元,锦衣卫指挥杨玉、石文义,皆为刘瑾腹心。
  其实刘瑾能够用事长达五年,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史载,刘瑾将奏章带回私第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还是颇为慎重的。用事期间,他针对时弊,对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
  一些相关的记载里面,粗略了解刘瑾的一些改革措施,其中有建立内厂钳制东西厂的权力,“时东厂、西厂缉事人四出,道路惶惧。瑾复立内行厂。”此外,“瑾峻刑”,其执法很严,颇有朱元璋之风。对于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不遗余力。
  刘谨的改革措施还包括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三月,甲辰,振浙江饥又停止本年应解杂款银六万两以宽民力。”建立官员不定期考察制度,“己酉,诏吏部考察京宫不必以时。”为避免战事发生时各镇守将领拥兵自保或各自为战,边防方面,“乃请仿王越、秦等故事,仍设文职大臣总制三达,镇、巡以下皆受节制”,对于屯制,刘谨下令作重新的全面勘查,清理了一些假冒的不法之事,整顿盐法亦有成效,“秋,七月,戊戌,刘复矫旨造御史乔岱等往核两浙盐课,追论历次巡盐御史及运司官赔偿商课,自数千两至数百两,按历年深浅及大课多寡以定陪纳之数,皆令输京师内承运库。”(《明通鉴武宗》)

  刘谨用事期间,组织编纂了《通鉴纂要》,此外,调整过各省的科举录取名额,增加西部地区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录取人数,降低了江西录取人数。还有一些不拘礼法,在当时看来很奇怪的举措,如“令寡妇尽嫁,丧不葬者焚之”等,为时人所侧目。
  刘瑾的专权使朝政混乱,他的索贿受贿也直接导致了地方矛盾的激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官员们向他行贿后,必然要加重剥削百姓,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只好反抗。
  而历史一再的证明,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是绝对不会旷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