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40节作者:
阳光明远 因为当时就王阳明一个人,王阳明睡的非常沉,自己也不知道有没有遇到老虎,历史为了凸显这一段的危险和王阳明乃是上天选中的人的神秘色彩,记载,“夜半,群虎绕庙环行,无敢入者”、“夜半,虎绕廊大吼,不敢入”,也就是说圣人之威,群虎畏惧,王阳明果然不是一般人。
日期:2017-08-27 23:32:27
第四章|||第四节:亡命天涯,他乡故知(下)
王阳明自己不知道有没有遇到老虎,但是这个不给王阳明开门的和尚确实是在夜里的时候听到了老虎的叫声,以为王阳明肯定已经葬身虎口,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了寺庙,准备拿走王阳明的行囊。
进庙一看,发现王阳明不没有尸骨不存,王阳明正在熟睡当中,这个和尚以为王阳明已经死了,就从旁边找个一根棍子戳王阳明脚,王阳明以为官兵又来了,蹶然而起,这个和尚一看王阳明没死,大为震惊,心想,这人果然不简单,居然连老虎都不吃他,“公非常人也。不然,岂有入虎穴而不伤者乎!”
王阳明这才知道这是一处虎穴,仔细一想非常后怕,后背微微发凉,冷汗岑然而下。
这个和尚现在发了慈悲,而且觉得王阳明不是一般人,反而邀请起王阳明去寺庙吃早餐。
王阳明现在也不管你是真心还是假意,有东西吃就好,而且自己今天晚上可不想再跟老虎住在一块了。
王阳明跟着和尚来到了古寺之中,吃完饭以后,王阳明精神恢复了很多,便开始欣赏起这座古寺来,其实也没啥好欣赏的,这座寺的环境肯定很差,但是王阳明一生积极求道,对寺庙有着特殊的感情,于是开始四处走动。
走到了大殿的后面,忽然看到有一个道士打坐。王阳明看来看去,总觉得这个人很眼熟,走上前仔细打量,几乎惊叫出声,原来这就是当初他洞房之夜在铁柱宫遇到的那个道士!
天下之事,无奇不有,竟然在此处能够遇到这样一位故人。
道士未等王阳明开口,就先认出了王阳明,惊讶的起身说道:“贵人还识无为道者否?”
王阳明当然记得他,这个人算是自己的贵人啊,当初教给了自己行导引术,这么多年来一直练习,确实能够强身健体,对于自己的身体有着很大的益处。
道士又说道:“前约二十年后相见于海上,不欺公也。”
这个道士确实跟王阳明说过这一句话,当时在跟王阳明临别的时候说:“珍重珍重,二十年后,当再见于海上也。”
看来这个道士的静坐功夫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可以未仆先知,预测到二十年后的事情了,王阳明甚喜,真可谓是他乡遇故知,只是就在刚才自己对这个寺庙的印象还差到了极点,一悲一喜,只在转瞬之间。
王阳明刚好有很多的疑问请教道士:“我今天被刘瑾追杀,幸亏幸运才保住了性命,从今以后,想要隐姓埋名,避世为生,但是天大地大不知道何处才是我的容身之所,还望您赐教。”
道士对这个问题好像并不惊讶,说道:“你难道没有亲人在世吗?万一有人说你并没有死去,你是隐于深山了,可刘瑾会诬陷说你叛逃北胡,或者南投海盗了,到时候抓走你的父亲,你又该如何证明自己呢?那个时候你是进退无据啊。”
此一言,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王阳明当即明白自己应该如何抉择。
道士哈哈一笑,拿出早已经作好的诗:
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
君将性命轻毫发,谁把纲常重一分。
寰海已知夸令德,皇天终不丧斯文。
英雄自古多磨折,好拂青萍建大勋。
王阳明看到这一首诗的时候,一是深深佩服道士的预知能力,另一个也对道士的谆谆告诫和对自己热切的期望怀有极大的感激之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阳明不再犹豫,当即决定赴龙场任驿丞。
王阳明此刻雄心再起,但觉长风破浪,直观云帆,满腔豪情喷薄欲出,索性当即题诗一首于大殿的墙壁之上,这便是被公认为王阳明最著名的一首诗,也是龙场悟道之前意境最高的一首诗《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
《泛海》这首诗意态潇洒,有一股正义的豪情,表达了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诗歌头两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说明人世一切的艰难挫折,诗人原本就不放在心中,万物的变化只不过如同浮云掠过太空一样,在心中留不下任何痕迹。尽管这海上风云变色、巨浪滔天,只要我心不为所动,这大浪又算得了什么?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说在这“静谧”而辽阔的大海上,自己就好像手拿着锡杖(高僧手持的一种法器),驾着天风,在月光下飞越“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命悬一线的惊险航程,在诗人笔下竟成了如此富有诗意的一次旅行。
《泛海》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洒脱的心胸和强烈的自信,以及诗歌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哲理。从这一首诗中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即将冲破瓶颈,直达云霄,距离成功此刻仅有一步之遥。
章太炎评价王阳明心学时曾说过四个字“自尊无畏”,这四字从《泛海》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王阳明此刻不再困惑迷茫害怕,当即决定辞行。道士看看王阳明现在的一身装束,大笑道:“我知道你现在身上已经没有盘缠了。”从囊中取出一锭银子给了王阳明。
王阳明有了盘缠,取中间道路,由武夷山而归,出铅山,过上饶,想到了大儒娄谅,奈何现在娄谅已经去世(在见过王阳明的第二年便去世了),不然的话,自己肯定还要再去拜会一番。
当王阳明在古寺之中与他乡故知的道士谈勇气和信心时,京城已经开始流传他在钱塘江跳河,又在武夷山起死回生的传说。王阳明自己也欺骗世人说:“海上曾为沧水使,山中又遇武夷君。”
虽然这个世界上奇迹不多,但是大家都相信奇迹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也大都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奇迹,奇迹发生在王阳明身上虽是意料之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谣言越传越离谱,大家甚至都开始传说王阳明乃是坠落凡间的仙人。
众多人之中只有深知王阳明的湛若水不信,他说:这是王阳明在扯淡,他是想逃避吧(此佯狂避世也!)王阳明善于玩虚虚实实,这一套骗得过其他人,可骗不了湛若水。
王阳明即将下决心奔赴龙场,在临走之前不见一见自己父亲家人怎么行,于是又从广信出发,前往南京,看望父亲王华。
数月不见,王华因为种种变故,老了许多,鬓发斑白,父子一见,伤心落泪,念及往事:少时顽劣,豪迈不羁,今日身遭大祸,不知道父亲为自己操了多少心。
王华知道了王阳明的想法,一是感慨王阳明吉人自有天相,几次险死还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二是勉励王阳明此去龙场,山高路远,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而且此次去龙场,此时是潜龙勿用,他日必定凤鸣九天之上。
在南京,王阳明跟自己的家人一一拜别,又对徐爱、蔡宗衮、朱节、蒋信、冀元亨、刘观时等人进行了一番学问传道,因为徐爱等人即将赴京参加会试,所以托人写书信给湛若水让他好生照看这几个人。
诸事已毕,王阳明再无牵挂,离开父亲等人,取道江西和湖南,赶赴贵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