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42节

作者: 阳光明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30 22:31:54
  第五章|||第一节:千里之行,一方之所(下)
  贵州是明朝十三个布政司中设置最晚的一个,在西南川、黔、滇、桂四省份中也是开发较晚的一个。在中国古代,中原和西南地区的联系,主要有两条通道:以由关中过秦岭至汉中,再由汉中进入巴蜀,进而入贵州;一由湖南经湘江至广西,再由广西进入云南,进而进入贵州。当然也可以溯沅水而上由湘西入贵州,但是行程艰难。故而,贵州的开发不仅仅远晚于中原,也晚于川、滇、桂。明朝建立后,贵州地区开始是分属云南、四川布政司,一直到永乐十一年才分离出来,单独建省。

  儒家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是太阳、是月亮、是蜡烛,但总有他照不到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龙场,这真的是一个只有龙才能够生存的地方。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它地处贵州修文县,修文县本就处于万山丛林之中,偏僻闭塞。
  龙场驿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当时统治这里的是彝族首领奢香夫人,这是一位识大体的彝族女领袖,继丈夫安霭翠之后为贵州宣慰使。总领贵州水西各土司。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贵州都指挥使马晔,执大汉族主义偏见,不顾当地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急于推行“改土规流”,向朝廷请功,却又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最后终于找到了奢香的毛病,并当众将这位妇女扒光了上衣,用板子痛打其背,当众折辱奢香,想以此激怒各部酋长,然后举兵镇压。

  奢香忍辱负重,上南京面见朱元璋,状告马晔。“改土规流”本是中央政府的意图,但是马晔想通过流血事件来实现,这就不符合中央稳定西南的政策了。朱元璋召回马晔,定以“开边衅,擅辱命妇”之罪,将其下狱,并赏赐奢香金银及丝织品等物。奢香为报答朱元璋的恩典,愿意开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
  奢香回到贵州后,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诺言,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荆斩棘,开辟了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经水东(今贵阳东北)过乌撒(今威宁)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修文县内),六广(今修文六广镇)至黔西、大方到毕节二铺迢迢500余里,史称“龙场九驿”。
  “龙场九驿”按次序分为: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西溪驿(也叫奢香驿)、金鸡驿、阁鸦驿、归化驿和毕节驿。
  龙场驿是从程番(贵州贵阳)北上的第一站,虽说规模不大,按照规定也应该设置驿丞一人,书吏一人,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副,以及驿卒若干。但是到了现在的正德年间,驿站早已经凋落,马匹亡毙,房屋倒塌,就连驿卒也没有一个。
  王阳明到了之后感觉自己穿越到了盘古时代。刘瑾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说明他对王阳明的确是用了心的。王阳明的官职是龙场驿丞,相当于今天的龙场邮局一把手。

  王阳明写诗成瘾,此时也多亏的尚有闲情逸致,写了一首《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诗。
  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开棘自成篱,土阶漫无级;
  迎风亦萧疏,漏雨易补缉。灵濑响朝湍,深林凝暮色。
  群僚环聚讯,语庞意颇质。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
  污樽映瓦豆,尽醉不知夕。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
  可见王阳明这个时候的窘迫,这里简直就是野生动物园,毒蛇遍地,野兽奔走,在路上行走,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蛇的尾巴,而且由于山中的空气中夹杂着毒瘴,常使人感到胸闷,头痛欲裂,山中更是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这个才是实实在在的白色恐怖。
  王阳明没有地方住,只好跟着随行的三个人搭了个草庵子暂避风雨。

  除了环境恶劣之外,这个地方生活的都是少数民族,语言不通,“与居夷人鳺舌难语”,想要沟通只能够用手比划。而那些能够语言沟通的,大部分又是中土的亡命之徒,不知道犯了什么穷凶极恶的事情逃到这里的,生存环境可谓极度恶劣。
  就在王阳明无计可施时,当地的土著帮了他。贵州深山老林里住着很多苗民,这些苗民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其实,这些土著本就不是省油的灯,当地官员对此很有体会。因为他们经常会跑到城镇来偷窃抢劫,官员们进山跟他们讲理,他们就在路上设置埋伏,让很多人有去无回。
  官员最终大怒,派兵进山围剿,双方都有死伤,一来二去,积怨越来越深。苗民只要在自己的地盘见到当官的,就请他们信奉的神虫给予指示,叫做“卜神”。
  神虫通常有两种指示:一种是干掉来人;一种是好好照顾来人。老天爷保佑,当他们见到王阳明并且去请神虫指示时,得出的结果是“谋杀先生,不吉”。并且在同一个夜里大家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有一个神人对他们说“此中土圣贤也。汝辈当小心敬事,听其教训”。看来真的是吉人自有天相,上天都帮着王阳明。
  大家越传越神乎,甚至那些没有做过这个梦的土著,也说自己做了这样一个梦,“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肯定是我们的王圣人用的一个小手段。就这样这些土著不仅没有谋害王阳明,反而帮助起来了王阳明。而且那些亡命的中土人士还有人在中间充当免费翻译,这样语言的问题也解决了,在土著的帮助下,生活的问题也慢慢解决了,土著“日供食物”,大家“亲近相爱,有如骨肉。”

  在土著的帮助下,再加上中土带过去的先进的建筑技术,大家范木为墼,架木为梁,刈草为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王阳明在龙场赋闲,每日带着仆人翻山越岭,穿林涉涧,四处游逛。一日,在东山坡上突然发现一座石洞,竟然跟自己老家余姚的阳明洞非常相似,不仅欢喜若狂,在山洞之中居住,以石为床,以石为凳,以石为灶,以石为案,不仅不畏风雨,而且可以重温昔日的感觉。王阳明把这个洞叫做“阳明小洞天”,此名甚妙,王阳明欢喜异常,为此专门写了《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说来奇怪,王阳明自己的身体不好,但是到了龙场以后,反而觉得精神状态奇佳,这个是因为龙场空气清新呢?还是因为遍布瘴气对王阳明的肺病起到了以毒攻毒的作用呢?王阳明自己身体状态良好,但是他的三个仆人却因为水土不服相继都病倒了。
  经过几个月的朝夕相处、生死与共,主仆名分现在早已经成为骨肉兄弟。王阳明每日给他们熬汤煎药,亲自护理;又怕这三个仆人在这里日夜担惊受怕,怀念家乡而患上抑郁症,王阳明是又给他们算卦,又给他们吟诵诗歌,卦上说,灾难是暂时的,不久将会自动解除,好日子在后头呢,而诗歌更是夹杂了越中民歌,古今趣闻;王阳明看他们仍然闷闷不乐,还亲自为他们讲笑话,但是王圣人这种老夫子讲的笑话应该都是冷笑话吧,就这样仆人们的病情竟然日渐好转起来,“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

  仆人们病好以后,王阳明带着他们,开始了刀耕火种的自力更生,通过向当地土著请教学习,亲自在“阳明小洞天”外开垦了一片园地,当年娄谅告诉过自己,吴与弼就是自己亲自耕种,而且学者应该从细务做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荒凉群山之中开垦种地倒也不失为一大乐趣。王阳明写了《谪居绝粮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观稼》等诗。
  又有《采蕨》诗:
  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嵬。游子望乡国,泪下心如摧。
  浮云塞长空,颓阳不可回。南归断舟楫,北望多风埃。

  已矣供子职,勿更贻亲哀!
  读了这首诗,倒是能够感受到王阳明虽然表面怡然自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依然有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凄楚。
  王阳明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时常出入于丛林洞寮之间,于当地的土著瑶族、苗族、彝族,以及中原流亡至此的汉人谈天说地,谈论古今,教他们建房子,替他们排忧解难、消除疑惑。
  时间不长,当地的居民都将这位新来的龙场驿丞视为能人,甚至视为神人,有困难有疑虑便过来请教。大家为了表达对王阳明的尊敬把王阳明的房子建成了方圆几十里内一所规模最大也最奢侈的房子,有居室,有客厅,有凉亭,“气势宏伟”。
  远近学子也渐渐知道了王阳明被贬谪到此,听得新居落成,大家都来庆贺。王阳明看着拔地而起的新居和慕名而来的当地和外地学子,心中也是感慨激动,王阳明应众人的请求,因为新居建在龙场山冈之上,而这里也将会成为自己以后重振圣学的所在,便以“龙冈书院”命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