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49节作者:
阳光明远 日期:2017-09-04 18:46:50
第五章|||第四节:心外无理,主席贵阳(下)
这一年王阳明正式提出了如今享誉世界的“知行合一”思想。
“知行本自合一,不可分为两事。就如称其人知孝知弟,必是已行过孝弟之事,方许能知。又如知痛,必然已自痛了,知寒必然已自寒了。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古人只为世人贸贸然胡乱行去,所以先说个知。不是画知行为二也。若不能行,仍是不知。”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知行合一”,现在举一个徐爱跟王阳明的对话,刚开始徐爱不理解“知行合一”,对其有疑问,于是便向王阳明请教。
爱曰 :“如今人已知父当孝 ,兄当弟矣 ,乃不能孝弟,知与行分明是两事 。”(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应该孝顺,但是却做不到,知行分明就是两件事)
先生曰 :“此被私欲隔断耳,非本体也。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人复本体,故《大学》指出真知行以示人曰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夫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色时已是好矣,非见后而始立心去好也。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臭时,已是恶矣,非闻后而始立心去恶也。又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此便是知行之本体 。”
(王阳明的意思是,知行本是一体,只是被自己的私欲给隔断了,去除私欲也就做到了知行合一。王阳明很聪明先拿最人简单的辨识也是最简单的‘知’—嗅觉来举例子,然后再去说孝悌,很有说服力。)
爱曰 :“古人分知行为二,恐是要人用工有分晓否 ?”(古人把知行一分为二,是故意让我们用功去分辨二者的吧,依然心存疑惑。)
先生曰:“此正失却古人宗旨。某尝说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是行之始,行实知之成;已可理会矣。古人立言所以分知行为二者,缘世间有一种人,懵懵然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是之为冥行妄作,所以必说知而后行无缪。又有一种人,茫茫然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是之为揣摸影响,所以必说行而后知始真。此是古人不得已之教,若见得时,一言足矣。今人却以为必先知然后能行,且讲习讨论以求知,俟知得真时方去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某今说知行合一,使学者自求本体,庶无支离决裂之病 。”
(王阳明的意思是你这种理解是对古人的亵渎,根本没有这种说法。‘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是行之始,行实知之成;’,之所以会出现一分为二的结果,是因为大家要么懵懵懂懂的知,要么懵懵懂懂的行,今天我们的通病是默认必须知而后行,所以一辈子求知,但不去实践,所以也就造成了终身不知。如能做到知行合一,那么就没有程朱理学‘格物致知’所显现出来的支离破碎的弊端了。)
言归正传,王阳明在贵州期间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在龙场时写下了著名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这四大教条我们需要好好说一下。
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 ?有弗鄙贱之者乎 ?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 ,皆其不知而误蹈 ,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责善: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
为什么要好好说一下这四大教条呢?是因为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很多企业在管理员工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管理原则便是从此演化而来,比如日本著名的企业管理学原则PDCA。
1、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 (Adjust)纠正,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前面两条立志和勤学是谈学问,后面的改过和择善是谈做人,不立志,不可能勤学;不勤学,也不能成就志向。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是要做到有过就改,不仅自己向善,还要影响别人向善。但是责人必须注意方法,要让大家都能够接受,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自己不能攻击别人的短处,但是要乐于知道自己的短处。
我们的王圣人果然不愧是全才,自己小试牛刀,就创造出了这样一套理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人员。
通过席书、毛应奎、王阳明等人的努力,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正德以前,云南、贵州两省每届乡试的举人名额只有五十人,而且是合并在云南省城昆明考试。到嘉靖十四年,二省分别乡试,云南名额四十人,贵州名额二十五人,合计六十五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