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50节

作者: 阳光明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05 20:42:04
  第六章|||第一节:千古奇文,西辞龙场(上)
  在贵阳学院讲学的日子是非常开心的,此时的王阳明已经悟道成功,胸怀澄澈,现在在王阳明身上又透露出了当年的任侠之气和才子情怀。其中在正德四年这年夏天,王阳明带着学子们重游自己的小天地“阳明小洞天”时所作的一首诗《夏日游阳明小洞天喜诸生偕集偶用唐韵》就能够看得出来。
  古洞闲来日日游,山中宰相胜封侯。
  绝粮每日嗟尼父,愠见还时有仲由。
  云里高崖微入暑,石间寒溜已含秋。
  他年故国怀诸友,魂梦还须到水头。
  这时王阳明的心境显然是比较好的,与学生在居住的山洞中游乐,认为胜过了王侯,三四两句引用《论语》中的典故,回忆了初来龙场时“谪居粮绝”“从者愠见”的情景(见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五六两句感叹时间过得很快,春去秋来,最后两句是对龙场悟道的感慨和对朋友学生的感情。谈笑间述说抱负,封侯拜相、比肩孔孟;豪迈间感慨时光飞逝、天涯海角、故国梦绕。

  暑去秋来,日子虽然美好,但是毕竟是在贬谪之中,化外之地,王阳明也会时不时的感伤时势,尤其是今日悟道成功,回首往事,无限感慨。
  正德四年秋七月初三,有一位京城来的吏目,带着一子一仆途径龙场不知去何处赴任。这三人借宿在一家苗民家中,但是没有想到第二日中午的时候死在了路上,傍晚的时候,吏目的儿子也死在了父亲的尸体旁边,第三天的时候,有人发现,吏目的仆人也死在了山坡之下。
  物伤其类,王阳明闻听此事,无限伤感,命令自己的两个仆人去把这三个尸体掩埋掉。这两个仆人面露难色,这非亲非故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沾了一身晦气,不大愿意去做这项工作,只听王阳明自言自语叹息道:“你我三人和吏目父子主仆三人的命运也差不多啊!”
  两个仆人一听,也是无限感伤,竟然潸然泪下,不再推辞,就着山势,将三具尸体掩埋。王阳明触景生情,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千古名篇《瘗旅文》。瘗,音同“义”,意为“埋葬”。
  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这三个异乡人,仅为了微薄的五斗米薪俸而万里奔走,终于暴死异乡。王阳明与他们素昧平生,但祭文的感情写得深切异常,仿佛就是在说自己。王阳明被贬龙场驿,其景况略如客死之人,悲客死之人也是王阳明借以抒发自己被贬异域的凄苦哀伤之情。但是不同的是王阳明能“达观随寓”,终于生活下来了,但是这三个异乡人“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内外交困,客死异乡。这也是王阳明的自宽自解。

  王阳明写完这些话之后,意犹未尽,还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又在文章最后为这三个不相识的人写了两首“歌”。
  其一: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
  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

  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
  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
  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其二:

  又歌以慰之曰:
  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
  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
  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

  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
  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
  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
  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这一篇《瘗旅文》被收录在了《古文观止》当中,《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共计收入上起先秦,下至明末的222篇文章,基本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

  所谓“古文观止”,意指选本所收录的文章代表着古代散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古文创作的最高成就。王阳明有三篇文章入选,它们是:《瘗旅文》、《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象祠记》,在明代人物中数量最多。而其中明朝只有十二人的文章入选,而唯一能够被选入三篇的作者,不是刘基,不是宋濂,不是归有光,不是李梦阳,不是徐霞客,正是王阳明。

  这三篇文章本身确实可以代表明代散文创作所达到的艺术高峰,《稽山书院尊经阁记》和《象祠记》长处在说理和分析,《瘗旅文》的特色在叙事和抒情。
  这篇作为祭文的《瘗旅文》,字字是血,行行是泪,令读者动容。同样作为祭文被收录在《古文观止》中的还有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但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感人程度来说,与《瘗旅文》还有一定差距。
  王阳明埋葬素昧平生的三个异乡人,让我想到了《红楼梦中》著名的“黛玉葬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王阳明这是对自己处境的无限无奈和感慨啊。今天我把你们给埋葬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不定我也会客死在这蛮荒之地。
  人生如白驹过隙,真的要永远的浪费光阴在这里吗?王阳明有着自己的壮志豪情,要光大自己的学问,要建功立业,总不能老死西南荒夷之地。
  不过,王阳明的担心不久之后就成了多余。或许是苍天有眼,苍天对王阳明的考验已经够了,此时的苍天已经看出了王阳明的顾虑。仅仅三个月之后,正德四年十二月,一纸任命书就来到了龙场,擢阳明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
  王阳明的贵阳生活,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再见,龙场!
  王阳明从此再也没有踏上龙场驿站的土地,没有登上贵阳书院的讲台,但贵州全省保存的王阳明遗迹,却是全国最多,甚至超过了王阳明的家乡余姚。这是当地人民对王阳明最好的纪念。

  从正德元年十二月贬谪令下达,到擢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整整三年的时间。期间,政局稳定,因为都是刘瑾在一手操控,在刘瑾的强势打压之下,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政治事端。而正德四年,正是刘瑾专宠之下弄权的鼎盛期,刘瑾恨自己入骨,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提拔王阳明呢?
  虽然历代政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离开龙场也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就是连王阳明自己都没有想到如此之快。刘瑾正在当道,竟会在这个时候对自己网开一面?
  调任公文是不会有错的,王阳明贬谪期间,没少寄信给京城的故交湛若水、乔宇和储瓘等人,这些文章,可以用来抒情,也可以用来自救,估计是起到了作用。
  王阳明就将要离开他仕途上的最低谷所在地龙场,触底反弹,在这个最低谷所集聚的力量,将成为王阳明毕生功业的巨大动力,并且对整个华夏的思想哲学史产生重大的影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