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馆轶事——游泳馆会不会淹死人?从业十二年的救生员给大家说道说道》
第18节

作者: 谢日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09 11:10:43
  【0.047】
  去那家道完歉后,接下来就是筹备游泳馆的重新开张。
  因为之前出过事故,担心很多客人不愿意或者不敢来,郎老板专门请了人做了一场法事。
  后来我问他,真的信这些神神鬼鬼的吗?老郎说,信不信是一说,神鬼这些事情,敬而远之,首先要有敬畏,不要随便招惹就是。至于做这场法事,主要是让来游泳的客人减轻点心理压力,就这样,老郎还担心客流量要比出事前大大降低呢。

  事实上他担心的很合理。
  我们的游泳馆是在小区内,客人主要是周围一块的几个小区,也没人坐车坐一个小时来游个泳的,主要是图个方便。上次出了事情以后,周围一带很快传遍,我们这座池子也就无可避免地打上了一个无形的烙印—出过人命的池子。
  重新开张的头一个礼拜,泳池里来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尽管郎老板打出来优惠促销的广告,价格都减半了,可还是没什么人来。
  眼看着水费电费人力,每天都在往里头砸钱,郎老板自己也是忧心如焚。之前赔家属搭进去了三十万,这几天一直亏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恢复正常的客流,天知道这个无底洞要吸进去多少钱。
  想想老郎也是倒霉,新馆子开张也才一年半,前一年倒是挣了点钱,这下子一出事全砸进去,搞不好还要倒贴。
  当然这些是老郎操心的事,对我们三个救生员来说,打起十二分精神盯紧了池子里每一个游客的安全,才是最最重要的。不管人多少,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们三个也是一刻不停地盯着看,而这其中我跟杜宾更甚,老邱依旧是一副什么都看不上眼的样子,但我知道,他那双眼中一瞬间闪现的精光,比我们都要敏锐得多。
  这么又耗了一个多月,渐渐很多老客开始回来了。
  开始还是挺介意馆子里出过人命的,怕沾了晦气什么的,可是这些担忧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冲淡。毕竟重新开馆就有人来游,到现在也没听说谁沾了晦气撞了邪什么的,也就不再有什么心理负担。
  差不多这时候,老邱又跟郎老板请了个假,五天时间,回去送小月到南京开学。
  这个假郎老板没法不同意,老邱的老婆一辈子没离开过青岛,女儿更是连县城都没出过几次,让他们俩自己过去老邱实在不放心,必须要亲自送一送。再说了,闺女争气考上了南大这样的名校,老邱能不去跟着一起见证吗?
  老邱一走,我跟杜宾两个人几乎是如临大敌。毕竟前一次出事就是老邱不在的时候,我们都害怕悲剧再次重演。紧张的气氛连郎老板都沾染到了,平时候他都是坐在门口处看报纸,或者在他的办公小屋打盹儿,老邱不在的这几天,老郎成天往地下室游泳池跑,还经常围着池子转圈看人,看的有些小姑娘都以为他是色狼,下来看泳装美女的。
  就这么战战兢兢地熬过了五天,终于熬到了老邱回来,万幸的是这几天什么事也没有,风平浪静,一切如常。
  【0.047完,待续】
  日期:2017-09-09 22:39:13
  【0.048】
  但自从上一次出事之后,老郎在游泳馆的大门口,还有进去好几面墙壁上,都贴上了醒目的大字,内容是禁止水池内潜水,跳水,戏水等危险行为。
  多说一句,很多游客要么是对自己的水性很自信,要么是对池子的深度很自信,尤其是浅水池只有一米二左右,有的浅水池只有一米,往往容易被人轻视。

  但是实际上,以我们救生员这些年的经验来看,溺水事故大部分都发生在水性好的人身上,反而不会游泳人的出事概率不高。而且泳池里的事故,八成左右发生在浅水区。这样的结果很让人匪夷所思,但是我觉得想想也合理,其实在游泳池里只要做到凡事谨慎,小心,不要托大,出事概率并不高,而意外最青睐的,就是那些自以为是,麻痹大意的人。
  尽管宣传标语贴了很多,几乎到处都是,可是潜水和跳水的游客依然是屡禁不止。我们救生员是很头疼。
  比如潜水,小孩子最喜欢扎猛子玩,你刚想提醒,他一个猛子扎下去了,你总不能下水把他揪上来,可是扎下去就是有危险的。
  我们尤其害怕有些游客把着栏杆沉底,玩憋气,沉在水底动也不动一下,你也不知道他是出意外还是憋着气,这时候就要仔细观察他脑袋动不动。可是透过水下看东西很费眼力,况且我们也不能只盯一个人,整个场子里的游客都要管。
  遇到这种喜欢水下憋气的游客,你有时候恨不得下去给他捞上来训一顿,可是你不能真的下去,在岸上喊,他听不到,上来再说他又不理你,实在让头疼的很。
  除了潜水之外,跳水也是让人很头疼的一件事。
  可能真的是流年不利吧,我们的馆子刚刚重新开张两个多月,上一个事故的阴霾还没有散去,下一个事故就接踵而来。
  那是国庆假期的一天,具体我记不清日期。
  一到放假游泳馆生意都比往常好,我们当然也比平时候压力更大。
  国庆假期这样的节假日大家都放假,连前台买票的小姑娘都请了两天假,让保洁的大叔帮忙顶班。可是我们三个谁都不敢走,不但不能休息,还要提起十二分注意看紧了水下的游客。
  馆子是上午十点多开张,到下午是人潮高峰,晚饭的时候人又少点,都回去吃饭了。
  我们因为不能擅离职守,但是也要保持体力,老郎就叫了外卖,我们三个捧着盒饭坐在各自的高椅子上吃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