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史经典战役(围点打援)——宋金太原之战》
第23节

作者: 独孤慕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10 08:30:40
  宋廷一面加大军储,一面想方设法减少河北军粮的消耗。减少消耗的办法除了增加乡兵数量,再就是移兵就粮。根据辽军多数时候是在秋高马肥时南侵的特点,没有战事之时,宋廷就将后勤供应难度大的州军调往近边或者内地粮食供应相对简单的地方。咸平四年,河北饥荒,次年正月,宋廷将河北广锐军三十指挥一万五千人调往河东地区以省馈运。哪知道辽军在四月南侵,广锐军精锐骑兵一时无法回到定州参战,王超只得派遣一千五百名步兵先行赴援,严重影响了望都的战事。

  王继英的担心不无道理,就算是宋军大队人马赶到澶渊,但后勤供应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那么亲征的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几个重臣的意见不统一,亲征的事情就暂时搁置不议。真宗皇帝先是向河北诸军颁发了战争总动员令,才隔数日,又发布诏书号召河北乡兵、边民中有能力的纠集民众,配合正规军作战。
  真宗皇帝颁布的赏格为:
  活擒一个契丹士兵,每人给钱十千;
  斩首一人,每人支钱五千;
  如果生擒十人已上或者枭十人以上首级,除了按数领赏之外,额外还有奖励。掳获所得都归个人所有,有关部门不得擅自扣留挪用。
  如果杀的是契丹将佐,除了赏金之外,根据擒杀对象的官职高低“优与录用”。
  从九月到闰九月开战前,宋廷战争机器高速运转,整个河北都动员起来备战,犒军衣物、添储粮草、调兵遣将,所有一切都在显示——真宗决心与辽一决雌雄。
  宋辽之间大战迫在眉睫,就在真宗皇帝还在为什么时候御驾亲征纠结伤神时,辽军再次对宋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双方互有胜负,辽军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先是,辽军先锋萧挞凛和萧观音“分兵掠威虏、顺安军”时,宋军“魏能、石普等帅兵御之,能败其先锋”。紧接着“东趋保州,攻城不克”。辽军转掠各地只是为了威逼宋军闭关自守,在达到战略目的后,萧挞凛与圣宗、萧太后会合,率军直趋定州。

  双方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打的不可开交,私下里的外交斡旋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双方都有和平解决争端的意向。自从宋太宗发动收复燕云之战以来,宋辽双方的拉锯战断断续续进行了20多年,事实证明,无论是辽军进攻,还是宋军防御,均需付出惨痛代价。
  日期:2016-11-11 08:15:10
  据《辽史》地理志载,辽在最鼎盛时期,疆域“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大体上北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包括前苏联贝加尔湖地区;东临日本海,包括今伯力、海参威;南达京津地区,由天津向西包括霸县、容城、涞源、五寨偏关(山西灵丘、应县、朔县、神池等地),河北包括唐山、承德、北京、张家口等,山西大同,及内蒙古西部准格尔旗、东胜等地。辽全境之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燕京地区,史称“兵戎冠天下之雄,与赋当域中之半”。宋王朝想要收复燕京,无异是与虎谋皮。

  辽朝虽然号称以武立国,但因境内人口稀少,西夏与高丽日益强盛,辽必须调遣更多的兵力投入边防。所以数次南侵,兵力与宋相比,并不占据压倒性优势。军事方面与宋相较虽然不落下风,但其综合国力却远不及宋王朝。战事就这样胶着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上至朝堂君臣,下至黎庶百姓,都希望双方息战言和。
  究竟是宋辽谁先提出的议和,出于为尊者讳、亲者讳的原因,双方史料对此都讳莫如深。搁置此事不提,如果只看结果,王继忠无疑是极力促成和议之事的重要人物。王继忠在《宋史》《辽史》中皆有传,实属异事一桩。辽史称:“二十二年(辽统和22年,即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使来聘,遗(王)继忠弧矢、鞭策及求和劄子,……诏继忠与宋使相见,仍许讲和。”宋史的记载与此截然不同:“景德初,契丹请和,令继忠奏章,乃知其尚在。朝廷从之,自是南北戢兵,继忠有力焉。”辽史的记载称宋人先遣使议和,宋人称辽通过王继忠请和的,是非曲直究竟如何,已是杳不可知。

  相较而言,宋史繁芜,对于此事的记载也远较辽史详细,另据宋史资料记载:“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契丹母老,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于是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信箭以继忠书诣莫州石普,且致密奏一封,愿速达阙下,词甚恳激。只等言契丹主与母召至车帐前面授此书,戒令速至莫州送石帅,获报简即驰以还。”翻检故纸堆,推测可知:早在辽兵攻瀛州、或者干脆就是在定州对峙前,辽人就已经在向宋廷释放和议信息了。

  辽人深知王继忠对宋廷的忠诚是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坚持为我所用是出于对英雄的尊重与收买人心也勉强说的通。然而,萧太后和辽圣宗在南侵的时候会把他带在左右,这个事情就值得推敲了。此举,并非简单的便于顾问咨询。极有可能,辽人看重王继忠是因为他是真宗皇帝既为君臣,且是发小的亲密关系。仅此一点,王继忠就有利用的价值,所以在他被俘后,不但没有杀害,反而给了超规格的礼遇,不但封官,还知冷知热的为他又娶了妻子。感恩戴德的王继忠也明白宋辽双方多年交锋,辽人也意识到了想要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宋王朝,饮马黄河有些不切实际。多年征战兴师动众不说,损兵折将更是得不偿失。所以,在这次南侵前,就做好了战与和的两手准备。战争是政治的延伸,目的是为了实现符合自身利益的和平,如果可以无须杀伐就得到财帛等物,谁又愿意兵戎相见、以命相搏呢?辽人也懂得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道理。

  对辽人来说,能武力收复关南之地固然最好,但在辽人心底也非常清楚,收复关南之地与宋人提出的收复燕云故土一样不切实际。果然,战场上失利后,萧太后和辽圣宗带在左右的王继忠立即派上了用场。尽管宋辽双方都有和议的意向,但要让任何一方主动提出,还一时张不开这个口。双方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渠道来做进一步的沟通,于是既是宋朝旧将,且是真宗心腹,现在又受到辽廷礼遇的王继忠被推到了历史前台,成为倡议和谈的不二人选。正是因为王继忠的这种特殊双重身份,使得究竟是宋辽哪一方首倡和议,成了难解的历史之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