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0-22 08:31:53
荀首登场
先毂努力去立功,去结盟,当然不会一帆风顺。至少被他惹怒惹恼的荀氏兄弟,不会轻易让他得手,该挖坑就会挖坑,该破坏就会破坏。要知道,荀林父死里逃生,先毂就面临着生死大考!
这时候荀首开始登场了,他是荀林父的弟弟,在晋国历史上,他甚至沒有机会出任过中军将。但是不论晋国,还是历史,都无法忽视这个人。
荀首第一次亮相就是在邲之战中,他针对先毂擅自领兵过河,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三之《临》三,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谓之《临》,有帅而不従,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
荀息显然也是饱学之士,并且有过精研周易的经历。他用周易理论来评点先毂的行动,认为军队最重要的是“律”;先毂“有帥而不從”,就算是逃过了战场上的灾难,也难逃来自国家的惩罚。当然荀首完全站在自己家族一边,对荀林父的无能和失职,完全忽略不见。他何以能够预见先毂的“虽免而归,必有大咎”?又何以认定荀林父就能够“既免而归,又无大咎”呢?
在另外一场和战之争中,赵同和赵括兄弟俩表示支持先毂。这时候荀首表现出毫不掩饰的轻蔑:
“原、屏,咎之徒也。”
这样的评论完全与争论的战争主题无关,而是转向了对赵氏兄弟个人品格的评价。荀首对赵氏兄弟的蔑视和小看完全不加掩饰,表现了荀氏家族对待赵氏家族的一贯态度。
可是荀首和荀林父大不同,他不仅仅是在嘴巴上功夫了得,在晋军全面败退的邲之战中,荀首竟然成为全军的唯一亮点:当他发现自己的儿子被楚军俘虏以后,虽然无法夺回儿子,但是他一定要获取换回儿子的筹码,于是他调转车头,奋不顾身冲向敌阵,不但杀死了楚国大将连尹襄老并且获得他的尸体作为战利品,还活捉了楚国的公子谷臣,他在全军大溃败之际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冷静清醒和镇定的态度,以及可比养由基的精准箭法,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楚熊负羁囚知荦。知庄子以其族反之,厨武子御,下军之士多従之。每射,抽矢,菆,纳诸厨子之房。厨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爱,董泽之蒲,可胜既乎?”知季曰:“不以人子,吾子其可得乎?吾不可以苟射故也。”射连尹襄老,获之,遂载其尸。射公子谷臣,囚之。以二者还。”《左傳宣公十二年》
我们在前面分析过荀林父与魏犨在城濮大战中的关系,后来魏犨被冷藏,魏氏家族几十年不见踪影,荀林父应当承担一定责任,魏氏家族对荀林父应当颇有怨言。然而在邲之战中,魏錡居然成为荀首的得力助手,两人关系和友情都非同一般,这可以看出荀首为人处世的不同之处,他比他的哥哥有更多的人情味和智慧,具有化敌为友,化怨气为肝胆相照的能力。当他折返冲进楚军大营的时候,“下军之士多从之”,魏錡更是追随在他身边,更加说明荀首获得了将士们的信赖、拥护和支持。
荀林父与先毂的矛盾,贯穿了整个邲之战,两人都应该对邲之战负责,只是荀林父畢竟是主帥,因此責任更大。但是战后,荀林父官复原职,邲之战的责任可能落到先毂身上是一目了然的趋势。如何成功地让先毂成为替罪羊?荀林父的弟弟荀首理所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他的智慧和先毂的莽撞性格正好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先毂之死,荀首在背后推波助澜也是很正常的。
除掉先毂,既能帮助老兄荀林父解脱重大责任,又能给晋国大败找到替罪羊,甚至还除掉了赵氏家族的重要盟友,荀首还有机会获得先毂空出来的六卿席位,因此荀首是先毂之死的最大受益者:荀首的作案动机有了。
荀林父经过邲之战后,身心俱遭重创,荀氏家族中荀首的地位日益重要。
人们往往忽略荀首为人的复杂性:他曾经是 “成公之嬖”。 荀首最早出現在左传是邲之战,时间在公元前597年;但是直到近十年后的鞌之战结束,公元前588年,左传才通过申公巫臣之口,不经意的告诉读者,早年间荀首曾经是成公之嬖。这条线索往往为读者忽略。
晋成公在赵穿的迎接护送下回国,成为傀儡,这是他的宿命。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仍然会有苦闷阴郁的时刻。在这段日子里,是荀首接近成公,帮他解闷、陪他游玩的最佳时机。荀首与晋成公的这层关系,延续了荀氏家族与国君特殊关系的传统,使得荀首在晋景公登基之后有了长辈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荀首获得了在政治舞台上较多的话语权。
这些因素,确保了荀氏家族在与先毂的争斗中处处占有先机。
日期:2016-10-23 07:29:58
溃盟经过(上)
虽然荀首的动机很明显,但是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犯罪过程隐藏起来,所以我们也很难避免“阴谋说”。这里面牵扯进来一个千古装逼名句和一个装逼至死的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是那个装逼名句,卫国大臣孔达就是那个装逼至死的人。
先说清丘之盟的溃盟过程。
宣公13年,(邲之战的第二年,596BC,景公四年),荀林父大罪后平安无事,众目睽睽之下的先毂深不自安,试图努力创立功业,以便将功折罪,于是主动请功,由他来代表晋国出面组织盟会。当时邲之战刚刚结束,诸侯们都纷纷投向楚国,所以没有几个愿意和晋国会盟
经过先毂一番奔走说项,也只有卫国、曹国、宋国愿意和晋国结盟。因为这次盟会选择在晋国和卫国边境的清丘(今濮阳东南)完成的,史称“清丘之盟”。
虽然参加的国家少得可怜,可能是晋国主盟参会国最少的一次,但是好歹达成了盟会,在邲之战的愁云惨雾之后,晋国人看到了还有几个铁杆朋友愿意追随晋国,舒了一口气,先毂也总算是有点成就感了。
可是,由于这个盟会,宋国胆儿肥了。
多年来宋国都是肇祸之因,每次楚国北伐,都会首先追着宋国打,但是宋国仍然不改初衷,他早就对陈国不满,此时陈国附楚,宋国借着盟会之后酒醉的胆气,发兵陈国,
陈国是个倒霉国家,此时陈灵公与夏姬的故事刚刚结束,几乎导致了一场灭国惨祸,幸亏在申叔时的劝解下,才放过了陈国,不然春秋至此就已经没有了陈国。
夏姬之难发生时,陈灵公之子公子午逃到晋国。不久后公子午在楚国默许和晋国的扶持下回国就任国君,但是毕竟在楚国的笼罩之下,所以公子午只能说是“身在楚营心在晋”了。
面对宋国的攻击,陈成公很惶惑,内心不愿意对抗晋国的盟军,但是人家打上门来也没办法。这时候卫国突然主动出击,从后面攻击宋国,帮助解围,宋国腹背受敌,只好放弃伐陈。
但是先毂的清丘之盟,也因此化为乌有了。
卫国为什么会出面攻击宋国?
原来陈成公在晋国做流浪公子的时候,晋景公刚刚上台,应该对这位四处流浪的落难公子有很多照顾。荀首作为“成公之嬖”,与晋景公父子关系不错,接受国君安排,负责接待照顾公子午是很自然的。
等到面对宋国的攻击,陈成公内心不愿意对抗晋国的盟军,于是向晋国求救。这就给了荀首一个机会,借机破坏清丘之盟,让先毂继续压力山大。
于是,荀首告诉陈成公一件往事,说这件事,可以让卫国帮助你解围。
原来三十多年前晋文公与卫国结下了梁子,“卫文公不礼焉”,还被卫国五鹿地方的野人“喂土”;回国后城濮大战开打之前,晋文公首先报仇的对象就是卫国。但此时卫文公已经去世,卫成公即位,卫成公悲催的一生就此开始
城濮大战开战前夕晋文公占了卫国的地盘,也不打也不走,在这里召开国际会议,也不让卫成公参加。卫成公说我投靠老大晋国还不行吗?晋文公说我不接受。卫成公说那我就投靠楚国!可是卫国人不干,左右为难的卫成公只好逃离了卫国国都。
战后,晋文公成了天下霸主,竟然把卫成公再次抓来,还打发人下毒,三番五次想弄死他。后来在鲁国调停下,这才很不情愿的放走了卫成公。
卫成公回国后不久,晋文公去世,晋襄公上台,卫成公一肚子火,既没有参加晋文公的葬礼,也没有出席晋襄公的登基大典。
晋襄公在完成了一系列与葬礼和登基大典相关的程序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出兵打卫国!
晋文公父子俩都把卫国当作出气筒,卫国当然感到愤愤不平,就算你有道理,就算你是老大,也不能没完没了的,想什么时候来蹂躏就来蹂躏,这还算是盟国吗,还把卫国当做自己的小兄弟吗?
卫成公有个好朋友,就是荒淫的陈灵公的老爹,公子午的爷爷陈共公。两人有一次喝酒遇到了,卫成公就哭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得罪了老大晋国,简直没法活啊。
不想陈共公却大包大揽,说你放心,我能帮你做这个工作!喜出望外的卫成公很高兴。可是接着陈共公说了一句话,就像是一瓢凉水,浇的卫成公从头凉到脚。陈共公竟然建议卫成公,再去打晋国!卫成公感到很为难,我也打不过啊!还有要是照陈共公你说的这样做,必然会遭到晋国的报复,那不更是没完没了?
卫成公说,我要你出主意,就是希望以后他们别再找我们的麻烦,他们打我们就算了,我们认了,以后不再打我们就成了。你这主意不是添乱吗?
谁知道陈共公的回答居然是,你卫国如果不去报复一下晋国,我还帮不了你了。你必须出兵!还得是锣鼓喧天的讨伐晋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