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55节作者:
阳光明远 日期:2017-09-12 23:10:33
第六章|||第二节:安民庐陵,刘瑾势尽(中)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烧了上司,但是庐陵乡民对这位新任知县是充满感激又刮目相看:这王阳明果然是名不虚传。
“恩”施完了,那就该施威了,新官上任的第二把火便点燃了,这次烧的就是根深蒂固的顽—“民风好讼”。
王阳明发布了告示《告谕庐陵父老子弟》,直截了当的表明自己的处警态度。原文如下:
庐陵文献之地,而以健讼称,甚为吾民羞之。县令不明,不能听断,且气弱多疾。今与吾民约,自今非有迫于躯命、大不得已事,不得辄兴词。兴词但诉一事,不得牵连,不得过两行,每行不得过三十字。过是者不听,故违者有罚。县中父老谨厚知札法者,其以吾言归告子弟,务在息争兴让。呜呼!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破败其家,遗祸于其子孙。孰与和巽自处,以良善称于乡族,为人之所敬爱者乎?吾民其思之。
总结一下王县令在《告谕庐陵父老子弟》表达的几个态度:
一、庐陵文献之地,健讼很耻辱!
二、除非是遇到危害生命健康之类的大事,才能诉讼;
三、前来诉讼,须言简意赅,服从裁定,不能罗嗦;
四、注意德行修养,不能意气用事,动不动就诉讼危害很大。
王阳明已经有恩于民,这是庐陵乡民体谅他,不为难他的前提,除了这一封情感与文采并茂的告示外,王阳明恢复了名存实亡的申明亭和旌善亭以及“里老”制度,并要求各家家长对子弟进行管束和教育。
由于软硬兼施、举措得当,几个月后,讼风果然平息了不少,“囹圄日清,风俗大变。”
新官上任三把火,除了这两把,还有第三把火,这第三把火烧的是真正的火。
民间传说庐陵是火神爷的居住处,所以经常发生火灾。王阳明上任以后,大大小小发生了几十起火灾。王阳明发现这些火灾大多发生在春夏之际,主要是因为高温天气,而民居大多为木结构,建的也很密集。
王阳明为防止火灾的发生和防范盗贼,恢复了明初建立的里甲制度,加强治安,县城内十户为一甲,乡村以村为单位,要求邻里和睦相处,如遇火灾和盗贼,必须相互援助,这可以说是王阳明后来在赣州、南安推行的保甲制度的先声。
除此以外,王阳明说服居民,凡是临街建筑,均退地三尺,拓宽街道,既做防火带又可以疏散人口,邻居房屋各自退两寸,作为防火巷,在防火巷设置砖墙,以断火势。
经过这样一番整治,庐陵的火灾果然减少很多,几乎“火患永绝”。
王阳明在庐陵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在王阳明离开以后,“至今数十年犹踵行之”,庐陵得以安民,湛若水为王阳明作墓志铭,评价王阳明认知庐陵的六个月之中,“卧治六月而百务具理”,不虚言也!
就在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期间,朝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瑾在朱厚照的庇护之下无法无天的搞了五年之后终于迎来了正义的伸张。
这也是武宗一朝甚至整个明朝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刘瑾的最终倒台离不开以下几个重量级的人物:
第一位:李东阳。在刘瑾用事的这几年,李东阳作为孝宗时期唯一剩下的阁臣,生活在刘瑾和正义的士大夫中间可以说是忍辱负重,这期间不理解李东阳的人非常多,包括自己的门生罗玘在内都认为李东阳为虎作伥、与虎谋皮,与李东阳划清了界限,但是李东阳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这么些年为刘瑾收拾朝廷的烂摊子的同时也在时时刻刻着机会除掉刘瑾,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第二位:杨廷和。杨廷和(1459.10.15—1529.7.25),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成都府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
杨廷和是一位猛人,终于在此终于轮到了杨廷和的出场。前文已经说过,李东阳是天才中的天才,十五岁中举人,十七岁中进士,而且还是全国第四名,但是这位杨廷和阁下相比于李东阳是一点儿也不逊色,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在中举人的年岁上比李东阳还要整整早出三年。这是一项惊人的考试纪录,这个纪录一直都是由杨廷和保持着,要是范进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情,只怕是要去撞墙自尽的。只不过中进士的年纪是十九岁,这一点要晚于李东阳。
正德二年(1507年)入阁,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帮整天玩得不见人影的朱厚照代写文书,当时的圣旨大都出自于他的手笔。
事实上刘瑾也是非常想搞掉杨廷和这个猛人的,但是无奈杨廷和后台太硬,刘瑾搞不掉他,翻看杨廷和履历就会发现,他三十二岁开始给皇帝讲课(经筵讲官),为皇太子朱厚照讲读,当年朱厚照做太子的时候,对杨廷和的称呼是“杨师傅”。“杨师傅”根基牢固,还有皇帝撑腰,刘公公搞过杨廷和一次(把杨廷和调到南京当户部侍郎)被朱厚照训斥之后就一直对这位“杨师傅”敬而远之,再也没敢难为他。而经历了这件事情后,杨廷和与刘瑾彻底撕破了脸,转向了李东阳,开始筹备计划,解决刘瑾。
第三位:杨一清。刘瑾的这条老命就是断送在他的手上。
杨一清(1454.12.24—1530.9.5),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陕西马政其实就是养马的,但是当年杨一清是带着都察院副都御史(三品)的头衔来养马的。
三边总制,这个官就更不同寻常了,可以说是超级大官,它管理的并非一个省份,而是甘肃、宁夏、延绥三个地方,连当地巡抚都要乖乖听话,可谓位高权重。今天宁夏一带的长城就是当年他老人家修的。
刘瑾当年为了拉拢人才,把目标瞄准了杨一清,希望让他当自己的人,可杨一清哪里瞧得起这个太监,严辞拒绝了他,刘瑾十分恼火,想要整他一下,正德三年,刘瑾借口杨一清贪污军饷,把他关进了监狱,决心把杨一清彻底整死。
当杨一清被关进监狱后,李东阳开始搭救杨一清,找到了刘瑾和焦芳,多次恳求,最后刘瑾释放了杨一清。就这样杨一清和刘瑾也彻底撕破了脸。
第四人:同为“八虎”之一的太监张永。张永,保定人,脾气暴躁,专横跋扈,有时候比刘瑾还要嚣张。按理说应该跟刘瑾在一条战线,但是张永比较有良心,他觉得刘瑾干的事情太过分了,经常会提出反对意见。非我族类,刘瑾自然不会放过,决定安排张永去南京养老。可惜这事干得不利落,被张永知道了。张永找到了朱厚照讲理,没办法手心手背都是肉,朱厚照也好好的发挥了黑社会老大经常干的事,摆了一桌酒席,让两个人同时参加,算是往事一笔勾销。但是没办法两人感情破裂了。
李东阳、杨廷和、杨一清、张永四个人就此建立了统一战线,最终抓住了机会,里应外合,做掉了刘瑾。
这个机会就是正德五年四月,安籆hong王朱寘鐇反,檄刘瑾罪。
安籆hong王朱寘鐇,外系藩王,世代镇守宁夏,当年他祖宗的运气不好,只摊到了这么一片地方,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连水都少得可怜。
当时刘瑾整理军屯,大理少卿周东度谄媚刘瑾,敛财巨多,为戍边士兵所愤,当时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屡次侮辱士兵妻子,部队将领十分愤怒。后朱寘鐇知道众怒,命孙景文召开宴会,其间用语言刺激,诸位武臣多愿意跟从朱寘鐇。后朱寘鐇设大宴邀请巡抚各位官员,当时周东度、安惟学两人没有赴宴。后朱派兵直入,杀死姜汉、李增、邓广等人,并派遣部队在公署杀周东度、安惟学。之后焚烧官府,释放囚徒,撤离黄河渡船。并派人招杨英、仇钺,并擅自分封官职,命孙景文以讨伐刘瑾为名起草檄文,发动了叛乱。
由于这件事情是刘瑾挑起来的,加上刘瑾本身名声(坏名声)在外,他们便充分使用资源,定下了自己的造反理由—杀死刘瑾,为民除害。
这下刘瑾急得不行,毕竟事情是自己搞出来的,责任很大,人家还指明要他的脑袋,他立刻派人封锁消息,并找来李东阳、杨廷和商量。
李东阳、杨廷和顺水推舟,推荐了原来了三边总制杨一清,这个时候杨一清因为刘瑾的原因已经回老家避世种田去了,刘瑾情急之下,也不多想,就起用了杨一清去平定宁夏叛乱,杨一清也结束了闭关修炼,重新出山。
按照明代规定,但凡军队出征必须有一个监军,而这次担任监军的人正是张永。
刘瑾便在杨一清和张永这对黄金搭档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向了黄泉之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