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春秋趙氏滅族》
第43节

作者: 山高水深ht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0-26 08:34:10
  荀氏两卿
  荀氏家族成功干掉了先毂,就迎来了荀氏家族的全盛时期:荀首进入六卿行列,填补了先毂被杀的空白,荀氏一家两卿局面出现,这在晋国几乎前无古人。很显然是晋景公有意为之。
  晋国晋文公和晋襄公时期一家人同时出现在六卿行列似乎虽不多见,但是很正常。比如公元前633年被庐之蒐,经赵衰推荐,“乃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晋文公又自己任命狐偃上军将,却被狐偃让给了狐毛,自己做上军佐:“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就是很明显的一家两卿局面。
  又比如先轸先且居父子:先轸成为中军将以后,率领晋军取得了城濮大战的全面胜利;后来狐毛去世,晋文公打算启用赵衰,赵衰却推荐了先轸之子先且居:
  “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乃使先且居将上军。”《国语晋语四》
  这时候先轸为中军将,先且居为上军将,父子两人俱为卿。
  此时晋国,一家数卿稀松平常,晋国各大家族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究其原因,是因为當時國君強勢;晋文公刚回国,其影响和权威如日初生无人能敌;卿位多少的变化经常发生,三军六卿之后有“作三行”,增加了三卿而成九卿局面;后来又裁掉三行,“作五军”,建立了上下新军,九卿局面再变为十卿格局;此外这时候军政分离,不论六卿九卿还是十卿,都专注于战事,基本不参政。
  甚至在文襄晚期趙盾初期,曾在短期内出現過先氏一家三卿的局面,比如令狐之战的三军将佐:“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左传文公七年》,先克、先蔑、先都都在六卿之内,虽然先氏家族可能已经分家,但是仍然创了纪录。
  自从赵盾主政以后,情况就开始发生了变化:晋灵公年纪小长时间无法理政,君弱臣强局面开始形成,这使人们对晋国卿位趋之若鹜;卿位数量在襄公晚年被缩减成六位,于是成为定规,每一个都弥足珍贵;六卿全面参政,尤其是中军将成为主政大臣一言九鼎,背后的经济政治利益无法估量,加上世卿制逐渐成型,一个家族只能占据一个卿位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矩。

  于是晋国六卿卿位的竞争开始趋于白热化:尤其是以赵氏别族赵穿父子谋求卿位的努力引人注目。河曲之战中,赵穿以赵氏别族身份谋求卿位,试图遏制臾骈再立新功;邲之战中,赵旃竟然因谋求卿位失败而在战场上捣乱。
  在各大家族都对六卿席位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可能任何一个家族都不奢望,能有两个卿位花落本家这样的好事。可是荀林父和荀首抓住了机会,一举令整个晋国为之侧目。
  荀首确实在邲之战中立了功,荀首在先毂之死的问题上也有很大的贡献,但是这些看起来都不能成为荀氏两卿的依据。毕竟在邲之战中,士会和郤克全军而退,这个功绩更加重大;而灭族先毂,荀首做的事情是无法拿到台面上的,所以荀首入卿,很大程度上是晋景公介入的结果。
  晋景公介入,一来是对荀氏家族对维护君权的回报,二来也抓住机会介入六卿人事安排,但是手法上仍显粗糙生涩,结果导致了荀氏两卿,三分天下有其一!不要说被隔绝在六卿之外的晋国各大家族,就连身处六卿之内的士会郤克赵朔栾书都看傻了眼:这是晋国二十多年来的大事和大利益。
  当然了,得到巨大利益的荀氏家族,必须要为国家做点事:先毂已经被灭族,清丘之盟的溃盟责任应该追究了,于是,孔达被迫自杀。
  这件事充分显示了荀首或者说荀氏家族办事的节奏感和次序感。至此,荀氏家族把荀林父邲之战的大败耻辱,全面转化为胜局。

  日期:2016-10-27 07:44:09
  鞭长莫及与国君含垢
  晋景公对荀氏家族的报答,可以说无以复加了,当然他也希望荀氏家族能够回报于他。晋景公幻想依靠荀氏家族来建立自己的辉煌,即便是无法与晋文公相比,至少也能达到晋襄公时期的高度;毕竟是晋景公保住了荀林父的命,还让荀氏家族一家两卿。如何重整邲之战大败之后的破碎秩序,急需要荀林父做出一定的安排。
  毕竟这次大败,让各诸侯国都对晋国不抱信心。荀林父在晋景公的殷切期待中,终于憋出了一个思路。他在公元前595年春天,按部就班逼死了卫国孔达,夏天提出一个大阅兵方案:
  “夏,晋侯伐郑,为邲故也。告于诸侯,蒐焉而还。中行桓子之谋也。曰:‘示之以整,使谋而来。’”
  什么意思呢?就是出动晋国军队,围绕着郑国游行示威一圈,让这个“朝秦暮楚”的家伙弄清楚状况,你毕竟就在我的身边,想收拾你,随时!楚国毕竟离你还远一点吧?你最好看清楚形势,早点回到正确道路,回到周朝大家庭的怀抱。
  这几乎是荀林父在国家大事上的最后演讲。然并卵。就连表面上郑国都没有回到晋国怀抱的意思:
  “郑人惧,使子张代子良于楚。郑伯如楚,谋晋故也。郑以子良为有礼,故召之。”
  害怕是真的,可是郑国君臣直接去了楚国,去和楚国商量究竟该怎么办。晋国对这个现状也不知道是应该继续惩罚郑国,还是认可郑国的首鼠两端。

  问题是荀林父完全没有想到的,楚国恼了,楚證hong王真的恼了!
  楚證hong王已经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进入自己的执政晚期,他还在享受天下霸主的辉煌,晋国的挑衅和郑国的反应,令他怒不可遏;尤其是晋国,愿赌服输,明明打输了,却要去蹂躏自己的小兄弟,是可忍孰不可忍,你要敢来挑衅,放开郑国,冲我来呀!
  楚證hong王不能接受晋国的挑衅,他希望在有生之年找机会和晋国单挑,他希望让晋国彻底臣服在自己的脚下,他毫不犹豫地发动了楚国战争机器。
  但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楚證hong王早就这样操作了,他派出两路使者,一路途经郑国,一路途经宋国,楚證hong王要求两位使者都不准通报两国,用这样的办法刺激这两个国家,必须要达到刺激两国发怒的目标!
  楚国使者赤裸裸的挑衅,令宋国中计了。

  宋国执政华元面对挑衅的使者做出了如下选择:“‘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
  楚證hong王等待的就是这一刻,,《左传》记载了他出兵的细节,留下了一个毫不掩饰、迫不及待的楚證hong王形象: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左傳宣公十四年》
  这一围,竟然长达九个月;这一围完全是老套路,和邲之战一样,包围郑国半年多,就等晋国来救。楚證hong王的语言很明白,老西儿你不服?那你就出来吧,我们再打一场!
  可惜,这一次楚證hong王白费心机,巾帼完全认怂,死活就是不出兵。晋国主帅,第一执政大臣面对宋国的求救使者,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长达九个月的宋国围城,宋人“易子而食,析骸以炊”,号称天下霸主的晋国居然成了围观群众。

  晋国的表现让天下人寒了心,就算是已经料到事态发展的各国诸侯,也对晋国的表现感到不齿。鲁国一直是中原文化的铁杆维护者,看到晋国如此不堪,大臣孟献子直截了当告诫鲁宣公,应该改换门庭了!于是,鲁国竟然为围宋的楚军送去了礼物和粮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