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2-22 01:10:07
今天的更新也不想过于表浅,暂时还是停一停,本来打算今天晚上更新的。
但是发现自己想说的不仅仅只是一段历史,而是剖析历史背后的真相。
对比各个草根起义者推翻大王朝后的种种行为,你会发现他们能否真的稳坐帝位,跟他们的胸怀以及自制有关。
刘邦入秦宫,也是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也想贪图富贵荣华,但是底下人劝谏,及时收手。然后李自成进宫,也是想先享受一番,底下人劝谏,结果没用。
其实权力的稳定,有赖于制衡,若不是刘邦底下人才过于强大,对于刘邦个人权力有极大的约束力,恐怕在很多时候就会做出荒唐事来。
反观黄巢和李自成,就是无法自制,也无法约束底下部队,最后难免昙花一现。
希望后面更新能把这个问题好好谈谈,说透彻。
以前比较着急,希望能每天多更新。
现在觉得凡事欲速则不达。也不那么着急了。没必要凡事设立一个目标,然后非得怎样怎样,太过于累心。本来是业余爱好,开心就好。
日期:2017-02-23 03:35:25
于迈说历史之《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
【第九十二节】
黄巢还未登基之前,我想谈谈他的失败。
若是要分析战略与战术上他的失误,这个没有洋洋散散三千字实在难以说透彻,而且不少专家已有珠玉在先,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我想谈谈人的内心,或者说是一个人最初的志向目标。
它就像一颗植物的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使历史上两个相同处境的人物,在内心的指引下,也会导向不同结局。
比如同样看到秦始皇出巡(非同时),项羽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说的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一个是发自骨子里的自信(也可以说是自大),一个是基于现实对比后有感而发的羡慕。但项羽这份自信背后显露的是极大的不屑(内心OS:他算个屁),刘邦羡慕的前提则是服气(内心OS:这个才是成功人士该有的范儿)。前者是想“夺天下”,后者是想“坐天下”,微妙的目标差异却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比如同样的咏菊诗,黄巢作的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朱元璋作的是“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论文采与豪迈,后者不如前者,更何况朱元璋的诗还是仿作。但不妨放下成见,仔细分析两人的心境,前者是“我若为王,会当如何”的瑰丽想象,是理想派的霸气,其中“满城尽带”四个字便体现得淋漓尽致;后者则更加具象到个人,是现实派的强硬,其中“遍身穿就”四个字就已定调。
再者,理想派偏于意气用事,现实派则更加隐忍克制,一个是酒神精神的代表,一个是日神精神的代表,虽然前者更让人同情或喜爱,但稳坐天下却无一例外是后者。
日期:2017-02-27 03:29:57
于迈说历史之《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
【第九十三节】
胜利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黄巢激动像个即将洞房花烛夜行周公之礼的毛头小子,急欲搬进皇宫与那些美娇娥“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此时,黄巢的首席谋士赵璋却搬出了汉高祖从秦宫还军灞上、与民约法三章的故事,劝他暂且忍忍,苦心劝谏:“临亢者必须理智克制。‘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此谕言犹在耳。现在若因贪恋财宝、美妇而急入皇宫,恐失信于天下,徒使百姓寒心。这与李家昏童又有什么两样?”
黄巢悻悻回道:“某之所以着急入宫,非为纵乐,乃是为了尽早昭告天下,安抚未定之人心。”
赵璋听罢,连连摇头,沉默良久才吱声道:“礼乐尚未齐备、国策尚未拟定,实不宜仓促入宫。我听说田令孜宅邸豪华之至,一应设施不输皇宫,可暂为黄王栖居之所。”
黄巢大喜,一连几天都宅在田府,夜夜笙歌中犹念士卒艰辛不易,便允其自由活动。
于是,田府中玉体横陈,长安街上富户、官吏� 尸满地(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