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三十一年——根据轰动全国的真实案件改编,三代刑警的无悔追踪!》
第4节

作者: 姜德青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难道说,这案子到现在还没破…?”
  日期:2016-10-10 22:59:25
  “嗯,”于更生把烟一直吹到对面的墙上,看到烟被冰冷的墙面打回来,竟有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你没记错,这案子当年就发生在静安,现在卷宗就在我手里。”
  “在你手里?”黄胖子眼睛瞪得更大了,“你师父传给你的?他办过这案子?”
  “嗯,我师父已经是第二代了——把案子传给他的,就是周志仁。”

  “三十一年,册那…”黄胖子不由得感叹,已经忘记点第二碗面的事了。
  “我查过,这是建国以来,上海滩还没破的悬案里,时间最长的一件了。就算放到全国,也能拍到前几名,”于更生苦笑,“对刑警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排名。
  “半年前,我做手术的时候,师父给我拖了个梦。好像是在一个电影院里,我正要往外走,他把我叫住了,也不回头,只是跟我说:‘我交给你的案子,可还没破呢。’醒过来以后,我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不回头看我一眼?他肯定以为我早就把这案子忘了,他在怪我…
  “我拿到这个案子已经两年了,它是在我手里超过三十年的。”
  黄胖子看着于更生脸上严峻的表情,似乎猜到了些什么。

  “我要重启调查。”于更生说。
  第三章完
  日期:2016-10-11 17:04:32
  第四章
  从德兴面馆出来,天色已经暗了。
  黄胖子可怜于更生是离婚的孤家寡人,现在每次和他出来吃完饭,总是要陪他走段路、聊会儿天,没有目的地,走到尽兴为止。两个人沿着北京西路一直往西走,也不拐弯,反正这条路长着呢,走到哪算哪。

  “在旅馆电击同宿人,劫财害命,听你的描述,这案子不是很复杂呀。”黄胖子拍着他圆滚滚的肚皮往前走着,脸上还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的确是这样,如果放到现在,这样的案子估计不到一个星期就破了,”于更生也走得很慢,手上摆弄着烟盒,“可你要知道,三十一年前,连身份证都还没有,更别提什么住宿信息联网了;路上也没有监控,让那些老刑警去找嫌疑人不就是大海捞针么?
  “这都还不是最关键的,”于更生又点上一支烟,“这案子难就难在,警方手里掌握到的痕迹证据实在太少。”
  “这个我有印象,周志仁上课时讲过,”黄胖子伸手问于更生要烟,“我记得当时只采集到几枚指纹是吧?”
  “还有凶手填写的那张旅客住宿登记单——指纹和笔记,就这么多,”于更生长叹一口气,“死者是遇害两天以后才被发现的,凶手在离开之前用被子把尸体盖好,让他脸冲墙,伪装成睡觉的样子——这是最‘妙’的一招,服务员在之后的两天里进屋打扫过四次卫生,完全没有觉察躺在床上的其实是个死人。”
  日期:2016-10-11 20:39:17
  “打扫过四次?”黄胖子打了个嗝,“难怪痕迹证据那么少,原来都擦干净了啊。”
  “嗯,连鞋印都扫掉了,”于更生眉头紧锁,“最头疼的是,已经过去两天了,凶手完全有可能已经离开了上海,抓捕他的黄金时段早就过去了…”
  “画过人像吗?”黄胖子突然想到。
  “画过,但就像我刚才说的,两天的时间,你还能记得清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长什么样吗?所以当时那张画像也只能是个参考。”

  “册那,这案子是蛮难办的。”黄胖子刚说完,正好路过一家便利店,他进去买水,走了一段路,他已经热的大汗淋漓。
  于更生站在门口等黄胖子时,突然想到了儿子前两天问过他的一个问题。
  “世界上有‘完美犯罪’吗?”
  日期:2016-10-11 21:26:51
  儿子的问题让于更生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从小到大,于更生身边总会有些人的名字里夹杂着生僻怪字,既拗口又难懂,每当看到有人读错甚至读不出他们的名字时,于更生都会想:人名不就是个代号吗?这些人的父母何必“费尽心思”的给自己的孩子徒增困扰呢?所以在儿子降生时,他想到了这个一目了然、简练扼要的名字:于文。除此之外,于更生还寄托了一个心愿在里面——他希望儿子能文气一点,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别再像他一样死去活来了。

  每到周末,于更生就会把文文从前妻那接出来玩两天,但这只是他病好之后的情况,以前忙起来的时候,几个月见不到文文一次,才是常态。文文的性格和师父有点像,都不爱说话,于更生问了,他就回答,然后就不再吭声,总像是有什么心事。所以于更生一直觉得,儿子好像不喜欢他。
  “天蝎座。”前妻回头看着坐在病房角落看书的文文说,“别看他平时闷声不响,你手术那天,他一直守在外面,就是不肯走,倔起来的表情和你一模一样。”
  躺在病床上的于更生看着文文——他的表情从容镇定、静如止水,绝不像普通十二岁的小男孩那般躁动。他心里肯定在想很多事,他在想些什么?于更生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对儿子知之甚少,不过那表情他倒是很熟悉——这小子不会是将来也想做丨警丨察吧?

  日期:2016-10-12 11:06:18
  六月的一个周日,上海下起了阵头雨,下下停停,难以捉摸。
  本来要带文文去外面踢球,这雨一下,只得告吹。文文倒没显得有多失望,毕竟从他脸上,于更生很难察觉出情绪的变化。他们在DQ吃着冰激凌,文文在安静的读着一本书,坐在对面的于更生看了眼书名——埃勒里·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小小年纪就看起本格推理了?日后该不会真的想当丨警丨察吧?
  就在于更生胡乱猜想的时候,文文放下了手中的书,盯着于更生的眼睛,问出了那句话。
  “世界上有‘完美犯罪’吗?”
  日期:2016-10-12 12:18:58
  不知不觉,于更生和黄胖子已经走到了北京西路胶州路的路口,如果在这里右转,沿着胶州路一直往北走,就快到延平路了——1981年第一起电击案的案发地。
  “都走到这了,不过去看看?”黄胖子冲于更生坏笑着说道。
  “我是无所谓,天都黑了,你还不回家?”于更生笑着递给黄胖子一支烟。
  “激我是吧?走!”黄胖子叼着烟,右转上了胶州路。
  两个人大概又走了十分钟,在昌平路左转,经过静安区工人体育场,就到了延平路。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可天气却还是那么闷热,梅雨天的上海是毫无昼夜温差可言的,黄胖子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了一大片。
  和上海以及南方城市大部分的街道一样,延平路的马路很窄,人行道也就是上海人口中的“上街沿”却很宽敞,每隔十几米就有一棵香樟树,看着这些将近两层楼高的树木,于更生想:这些树当年肯定看到了在夜色中溜走的凶手吧,可惜它们不会说话,无法指证。
  这里现在是一片居民区,路上也没什么车,偶尔会看到三两个坐在竹子躺椅上纳凉聊天的老人,街区非常宁静,没人会想到这里曾经发生过血案。487弄6号,当年的光华旅社现在是一栋居民楼,于更生和黄胖子站在楼下,几个互相追逐的孩子从他们身前经过,叫喊声一点一点远去,小孩子的那种欢快好像只属于夏天。于更生打开手里的烟盒,空了,烟抽完了。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于更生想。他顺着那个通往地下室的门洞往里看,那什么都没有,一片漆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