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三十一年——根据轰动全国的真实案件改编,三代刑警的无悔追踪!》
第6节作者:
姜德青
“您觉得这世界上有‘完美犯罪’吗?”
师父半天没说话,只是默默的又开了一罐啤酒,喝了好几口,打了个嗝。
“不知道。就算存在,也不等于犯罪的人有多了不起,只能说明丨警丨察的无能。”师父的脸已经红透了,嘴还半张着,似乎还有话要说…但最终他只是摇了摇头,继续喝酒,没再说出一个字。
于更生喝掉最后一口苏打水,把所有文件都按次序整理好,装进了他准备的一只新的档案袋中,并在袋子上写下:1981年连环电击杀人案。
日期:2016-10-14 17:57:50
两个人约定的见面地点是斜土路上一间不起眼的茶室,在茂密灌木的遮挡下虽有些难找,但周志仁还是提前二十分钟到了,多年来都保持着约会早到的习惯让他觉得更从容,更有余地。
走进正门时,看见前台小妹拄着脸睡着了,周志仁竟觉得她神情和当时在病床边打盹的妻子有几分相似——自从昨天接到于更生的电话,三十一年前的往事就开始从记忆深处向外翻涌,那些并不具体、七零八落的片段会让他时不时出神,想到些毫不相干的画面。
下午两点左右是茶室一天之中最冷清的时候,于更生进来时里面空荡荡的,唯一的客人坐在窗边,一个老人的背影。此刻,天气竟好得根本不像是在梅雨季里,可能是因为外面的阳光太足,或是因为老人身上的白色衬衫,要不就是因为他已经光秃的头顶,总之那背影很明亮,但并不刺眼,而是散射着温润、平和的光,这背影其实早在二十二前,于更生就见到过。
日期:2016-10-14 17:59:35
1990年,于更生如愿考入了上海市第一人民丨警丨察学校。9月初的一个下午,于更生和黄胖子随别的新生走进教室时,看见一个人背对着门口坐在窗边看书。那天下午的阳光也很足,照在那人的白色衬衫上反射过来,让刚进门的于更生觉得有点晃眼。
“这人是老师吧?”于更生心想,他再环顾教室,离上课还有段时间,学生们正稀稀拉拉的往这来。
“这么早就到啦?”黄胖子悄声对于更生说,“不会是个狠角色吧?”
“感觉不像,”于更生坐下来,仔细观察着窗边的那个人,“你看他翻书的动作,平和、舒缓,应该不是个促刻(促刻:上海话,“性格不好的”、“不好打交道”的意思)的人。”
这是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堂刑侦课,看下面学生来的差不多了,那人站起身,把刚才看的书放进自己的黑色皮制公文包,穿上搭在椅背上的警服上衣,仔细扣好每颗扣子,拽拽衣襟,走上讲台。他翻开名册,指尖在上面逐行滑过。
“现在点名。”他语速不快、声音很细。
周志仁每点到一个人的名字,都会抬头看一眼这个学生的样子。点好名以后,他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周志仁。
日期:2016-10-15 13:16:46
于更生在茶室看见周志仁的背影时,第一堂刑侦课的记忆就这样毫无防备的冲杀出来。老人和当年相比,背有点驼了,头顶有点秃了,但身上的白衬衫还是一尘不染。“过去这么多年,教过那么多学生,他应该早就记不起我了吧。”于更生边往里走边想。
“周老师您好。”于更生没想到多年以后的再次见面,周志仁又比他早到。但心中略微的忐忑,却被那背影散发出的光瞬间化解,于是他绕到老人面前说出了这句再平常不过的开场白。
周志仁站起来向于更生伸手,不出意外,他脸上的微笑和明亮的背影极为匹配,于更生赶快去握手,老人的手很凉。
日期:2016-10-15 13:17:32
两人落座,周志仁脸上一直有微笑,那笑容纯净的像个孩子,于更生竟有些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进入话题,幸好此时服务员拿来了茶单。于更生坚持要周志仁来点,老人推辞不过,便从自己的黑色皮包里拿出眼镜戴上,指尖在茶单上逐行逐字的滑过,反复对比。
还是当年那个黑色皮制公文包,皮面虽然老旧光亮了很多,但却鲜有划痕——东西用得如此爱惜,生活中绝对是个细致入微的人。于更生又开始不动声色的观察起周志仁,就和当年上课前一样。他用指尖比对茶单的样子,和当年在讲台上点名时一模一样。这分明就是那个和蔼可亲的警校老师嘛,于更生愈发难以相信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曾经的静安分局“王牌刑警”,因为那种矩周规值、一丝不苟的状态都和刚硬粗犷的刑警形象极不搭调。
日期:2016-10-15 13:22:03
“天热,”周志仁摘下眼镜抬头说,“我们喝绿茶好伐?”
“绿茶好。”于更生回答的非常肯定。
“那就来一壶碧螺春吧。”
“于队长今年多大了?”服务员走后,周志仁问道。
“刚好四十岁。”
“巧了,”周志仁又笑了,“81年办电击案的时候,我也刚好四十岁。”
还是由周志仁把谈话带入了正题。
“你是栋民的徒弟吧?”周志仁依然保持着微笑。
老人的第二个问题就说到了师父许栋民,这让于更生始料未及,看来自己想多了,周志仁不介意谈及师父。
“嗯。”于更生点了点头,拿出一支烟刚要往嘴上送,周志仁也从左胸的上衣口袋又拿出一包烟,弹出一支递了过来。
“牡丹啊,”于更生接过来看了一眼,“很久都没抽过这个牌子了。”
于更生把火机伸向对面准备点烟,没想到周志仁冲他摆了摆手。
“我不抽烟。”周志仁一脸微笑的拒绝。
“嗯?那您…?”
“当年我身边的同事都是老烟枪,有时在外办案,抽着抽着就没了,所以我的上衣口袋里一直都备着一包牡丹,”周志仁笑着说,“这么多年反而成了习惯,上衣口袋里要是没这么一包烟的分量,总觉得不踏实。”
自己不抽,却又一直带着一包烟的老刑警?于更生越来越觉得眼前的老人有意思。还有,于更生记得,只有师父抽牡丹这个牌子的烟。
日期:2016-10-15 20:17:40
“两年前,师父去世,是师母把电击案的卷宗交给我的,”于更生点燃了香烟,回到刚才的话题上来——只要谈话进入“刑警模式”,他一定要点上一支烟,“师母说师父生前有交代,如果他不在了,一定要把这案子交给我。”于更生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不管过去多少年,案子没破,始终都是悬案。”
周志仁没再说话,只是深以为然的反复点头。于更生不敢肯定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周志仁在点头的时候,好像卸下了一些防备。
这时,茶来了。
日期:2016-10-15 20:18:55
周志仁说他要自己泡茶,服务员再次离开,谈话也暂时停止。洗茶、冲泡、分壶、奉茶,每一个细节周志仁都拿捏的恰到好处,于更生竟看得有些入迷,都快忘了自己为何在此。
“‘花鸟鱼茶、琴棋书画’玩的其实是一个‘闲暇’的心境,这些也都是我退休以后才学会的。就说这‘喝茶’一件事,出了中国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